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24篇
安全科学   134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400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7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81.
以污泥和秸秆为共基质,以沼气产量、ρ(VFA)(VFA为挥发性脂肪酸)和CODCr去除率等为指标,探究污泥与秸秆配比(以CODCr计,质量比分别为1:0、1:1、2:1、3:1)对中温两相厌氧消化工艺运行效能的影响,以及最佳配比时SRT(污泥停留时间)对产甲烷相厌氧消化稳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污泥试验组相比,添加秸秆试验组的厌氧消化效能均较好;污泥与秸秆的最佳配比为2:1,该稳定状态下产酸相CODCr的去除率最高,为17.5%,ρ(VFA)为752 mg/L;产甲烷相CODCr的去除率为33.5%,ρ(VFA)为250 mg/L,产气量为47.7 mL/d,总体运行效能较高.在最佳污泥与秸秆配比(2:1)并设定产甲烷相反应器的SRT为20 d时,稳定状态下产甲烷相各组分的变化情况:CODCr去除率为41.20%,ρ(VFA)为238 mg/L,产气量为51.3 mL/d,沼气产率为8.4 mL/(d·g).研究显示,当控制污泥与秸秆配比为2:1、SRT为20 d时,中温两相厌氧消化工艺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2.
王云超  杨月明  聂小保 《环境工程》2019,37(12):120-125
采用两级串联水力旋流器进行疏浚泥水原位处理技术在实现高效固液分离的同时,出水SS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Ⅲ级标准,可直接排入水体。实验条件下,一、二级水力旋流器最佳锥角分别为8°和5°,一级水力旋流器最佳分流比为0. 12。PAM的混凝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二级水力旋流器固液分离效率,降低二级出水SS;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一级水力旋流器底流体积浓度,降低一级分流比。二级水力旋流器PAM投加量为4 mg/g干污泥时,出水ρ(SS)为(301. 5±54. 1) mg/L,满足GB 8978—1996排放标准;一级水力旋流器PAM投加量为1 mg/g干污泥时,分离效率为60%时,分流比由0. 15降至0. 05。该技术有望在疏浚泥水原位处理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3.
微通道内流体流动及标量传递信息的获取一直是研究热点之一。基于CFD模拟技术,研究了微通道中气液两相及气液固三相的流动过程。开发了颗粒孔隙尺度网格处理方法,获得了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型随气液流速及气相入口尺寸的变化规律,初步分析了催化剂颗粒缝隙气泡的变形、破碎等情况,为微反应器的合理设计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84.
在全国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旨在分析国内及上海市环卫系统和再生资源系统"两网融合"发展历程、现状及目标,进而对"两网融合"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路径进行思考。探究了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再生资源分类回收及资源化利用情况,总结了国家相关部委对"两网融合"的具体行动和要求。针对上海市"两网融合"的现状及进展,提出了对后续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路径的探索。  相似文献   
85.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文章对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归纳总结,阐述了"两山"理论在总目标、总原则和总路径上的深刻内涵。从经济学的视角论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经济内涵,剖析了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和转化机制。基于"两山"理论的经济模式强调的是对生态流量资源的挖掘、生态环境要素的非消耗性利用、生态环境公共产品属性的回归以及生态环境非货币化价值的显性化。  相似文献   
86.
用废腈纶制备两性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腈纶废料的回收利用,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将废腈纶水解后,通过Mannich反应制得具有两性结构的聚丙烯酰胺.考察了反应条件对产物胺化度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产品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胺化度产品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和原料配比对产品的胺化度有较大影响.胺化度约为30%的产品在用量为7 mg/L,pH值近中性时对硅藻土悬浮液的除浊率可达95%; 与聚合氯化铝配合使用时,对实际印染废水的脱色及COD去除效果均明显优于工业聚丙烯酰胺(PAM),COD去除率可达85%.  相似文献   
87.
本文对黑龙江省中部漫川漫岗侵蚀区坡耕地利用现状和采取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在黑龙江省坡耕地治理中应用垄作区田技术标准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8.
耕作制度对川中丘陵区冬灌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连续2 a田间原位测定,研究川中丘陵区冬灌田CH4和N2O的排放特征和不同耕作制度对冬灌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a只种1季中稻冬季灌水休闲的冬灌田(PF),在水稻生长期,CH4平均排放通量为(21.44±1.77)mg·(m2·h)-1,非水稻生长期为(3.77±0.99)mg·(m2·h)-1,分别大大低于以前文献报道的在西南其它地方观测值;全年CH4排放量以水稻生长期CH4排放量为主,非水稻生长期CH4排放量仅占全年总排放量的23.2%.冬灌田N2O排放通量年均值为(0.051±0.008)mg·(m2·h)-1,且主要集中在水稻生长季,非水稻生长期N2O排放量仅占全年总排放量的8.1%.在采用水旱轮作制后,冬灌田CH4排放量大大降低,稻-麦轮作(RW)和稻-油菜轮作(RR)全年CH4排放量分别为PF的43.8%和40.6%.但冬灌田改为水旱轮作制后,N2O排放量显著增大,RW和RR的N2O年排放量分别是PF的3.7倍和4.5倍.综合考虑冬灌田在采用不同耕作制度后排放CH4和N2O的全球增温潜势(GWP),无论是短时间尺度还是长时间尺度,采用3种耕作制度全年所排放的CH4和N2O所产生的综合GWP都为:PF RW≈RR.在20a、100a和500a时间尺度上,PF分别约是RW和RR的2.6、2.1和1.7倍.冬灌田改为水旱轮作制度后能大大减少CH4和N2O所产生的综合GWP.  相似文献   
89.
稻田不同种类有机肥施用对后季麦田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稻麦轮作系统为对象,研究水稻生长季基肥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后季麦田N2O排放及年轮作系统CH4和N2O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化肥(化肥处理)相比,施用菜饼加化肥(菜饼处理)对后季麦田N2O排放量无影响;施用小麦秸秆加化肥(小麦秸秆处理)导致后季麦田的N2O排放量减少15%;施用牛厩肥加化肥(牛厩肥处理)和猪厩肥加化肥(猪厩肥处理)分别增加29%和16%.就稻麦年轮作生长季总体而言,菜饼、牛厩肥和猪厩肥处理稻麦生长季N2O排放总量较化肥处理分别增加6%、17%和7%,然而,小麦秸秆处理N2O排放总量减少16%.20a或500a时间尺度上各处理稻田CH4排放和该轮作周期水稻和小麦生长季N2O排放的总GWP值由大到小的顺序分别为:菜饼处理>小麦秸秆处理>牛厩肥处理>猪厩肥处理>化肥处理或菜饼处理>牛厩肥处理>猪厩肥处理>小麦秸秆处理>化肥处理.单位产量的GWP以作物残体处理最高,农家肥其次,化肥处理最低.因此,稻田基施不同种类有机物料都相应地增加稻麦轮作系统CH4和N2O排放的综合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90.
气升式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力学特性对提高传质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有重要意义.基于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在改变曝气强度的条件下,分析距曝气管不同位置处反应器轴向各区域的液相流场、雷诺应力以及气泡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曝气强度对液相流场和雷诺应力的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曝气强度可以使得液相速度和雷诺应力值增加.同时分析了4mm孔径下圆帽状气泡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