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4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60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01.
本文根据南充地区冬春气候特点,并针对旱地实行的中厢分带间套种植小春预留行未充分利用的状况,从1984年开始在预留行进行了栽油菜研究。结果表明,一般亩增菜籽30~40kg,增加产值34~45元,纯收入21~32元,并找出了适于预留行栽植的油菜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2.
为探究连续周年轮作休耕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坡耕地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法和重铬酸钾-浓硫酸外加热法分别测定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分析了2020~2022年玉米-苕子-玉米轮作(M-V-M)、玉米-豌豆-玉米轮作(M-P-M)、玉米-冬闲-玉米(M-F-M)和周年休耕(F-F-F)这4个处理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2021年和2022年中,F-F-F、M-V-M和M-P-M处理的> 2 mm团聚体含量较M-F-M分别显著提高了67.01%~100.92%、29.71%~33.67%和29.68%~38.07%;2021年和2022年中F-F-F、M-V-M的团聚体稳定性参数显著高于M-F-M(P < 0.05).M-V-M处理下的> 2 mm团聚体含量、GMD(几何平均直径)和MWD(平均重量直径)及F-F-F处理的R0.25( > 0.25 mm团聚体含量)、MWD和> 2 mm团聚体含量随着轮作休耕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而F-F-F处理下1~2 mm和< 0.25 mm团聚体含量随着休耕年限的增加而降低.绿肥轮作和休耕处理均能够提高SOC含量,且F-F-F和M-V-M处理的SOC含量随年限的延长而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所有处理下SOC含量与R0.25呈极显著正相关,与GMD呈显著正相关;F-F-F处理下的R0.25和GMD及M-V-M处理下的GMD和MWD均与SOC含量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连续周年轮作休耕有利于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稳定性和SOC含量,可为我国南方坡耕地红壤区推行合理的连续周年轮作休耕模式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3.
稻田不同种类有机肥施用对后季麦田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稻麦轮作系统为对象,研究水稻生长季基肥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后季麦田N2O排放及年轮作系统CH4和N2O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化肥(化肥处理)相比,施用菜饼加化肥(菜饼处理)对后季麦田N2O排放量无影响;施用小麦秸秆加化肥(小麦秸秆处理)导致后季麦田的N2O排放量减少15%;施用牛厩肥加化肥(牛厩肥处理)和猪厩肥加化肥(猪厩肥处理)分别增加29%和16%就稻麦年轮作生长季总体而言,菜饼、牛厩肥和猪厩肥处理稻麦生长季N2O排放总量较化肥处理分别增加6%、17%和7%,然而,小麦秸秆处理N2O排放总量减少16%.20a或500a时间尺度上各处理稻田CH4排放和该轮作周期水稻和小麦生长季N2O排放的总GWP值由大到小的顺序分别为:菜饼处理>小麦秸秆处理>牛厩肥处理>猪厩肥处理>化肥处理或菜饼处理>牛厩肥处理>猪厩肥处理>小麦秸秆处理>化肥处理.单位产量的GWP以作物残体处理最高,农家肥其次,化肥处理最低.因此,稻田基施不同种类有机物料都相应地增加稻麦轮作系统CH4和N2O排放的综合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