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8篇
  免费   533篇
  国内免费   1291篇
安全科学   769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569篇
综合类   4231篇
基础理论   715篇
污染及防治   153篇
评价与监测   294篇
社会与环境   989篇
灾害及防治   366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379篇
  2022年   430篇
  2021年   516篇
  2020年   353篇
  2019年   407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300篇
  2016年   356篇
  2015年   359篇
  2014年   597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401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932.
933.
广东省雾霾天气能见度的时空特征分析Ⅰ:季节变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雾霾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气象及环境灾害性现象,分析雾霾天气下低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掌握雾霾的发生规律和减灾预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1980—2003年广东省沿海地区2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3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广东省雾霾天气下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发现,1980—2003年广东地区雾霾天气下能见度的季节变化规律与雾天气时能见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大体一致,即广东地区低能见度天气主要受雾天气的影响;另一方面,雾、霾天气时能见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有很大不同,雾天气时能见度观测值在冬、春两季相对较高,最低值出现在3月份,最高值出现在9月份,其年变化表现为峰—谷型、稳定型和不规则波动型三种变化;霾天气时能见度的值在秋、冬两季相对较高,最低值出现在6月份,而且在5、6、7三个月中能见度值都很低;受广东沿海地形特征影响,雾天能见度的空间分布从西到东呈低—高—低—高的波列状分布,而霾天气时能见度的空间分布则没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934.
苏打盐碱土地区水田水盐运移模拟与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取生 《生态环境》2005,14(3):396-398
井灌种稻虽然是近年来松嫩平原西部土地苏打盐碱化治理的有效途径,但苏打盐碱地种稻改良对土壤盐分状况的长期影响,却缺乏定量化评价。作者选择该区代表性地点,通过田间观测与建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现有种植条件下的水田盐分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和检验。研究发现,经过一定开垦年限土壤剖面平均含盐量下降到1.5g·kg-1左右后,在降水量正常的条件下,土壤盐分已基本达到平衡,不再随着开垦年限增加而进一步下降。相反,如遇干旱年份土壤盐分还会略有增加。需要进一步采取增加排水次数、改善土壤通透性等其它技术措施,才能使苏打盐碱地种稻改良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35.
现代地理空间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36.
基于SPSS的苏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为切入点,结合苏北地区的实际,建立适合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苏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区内各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较大,但其空间分异呈现出某些特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呈现由地区东南部向中间递减的“一”字型空间格局;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呈现由地区中部分别向东、向西递减的“凸”字型空间格局;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呈“M”字型空间格局;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呈“H”字型空间格局;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可持续发展能力向周边呈辐射状递减趋势。根据这些空间分异特征,提出了一些促进苏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37.
陈平  罗静  李菲菲  崔广柏 《生态环境》2007,16(4):1299-1303
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定量评价方法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建设与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放射源理论出发,首次将生态影响距离、生态源及生态影响效应的概念引入分析评价中,提出了区域生态系统的定量评价方法,并建立了基于景观空间格局的区域生态系统生态影响的定量计算公式。甘垛镇新庄片和横泾镇沿荡片的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原理简明、结果直观,为区域生态系统的科学评价提供了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38.
利用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free air carbon-dioxide enrichment,FACE)平台中的水培试验,研究了低氮(LN:10 mg·L-1)和高氮(HN:30 mg·L-1)水平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化感与非化感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的生长、碳氮比(C/N)和化感物质含量的影响,并分析了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水稻C/N和化感物质含量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对化感(PI)与非化感水稻品种(秀水)的生长均有极显著促进作用.CO2浓度升高后,LN条件下水稻C/N显著增加,HN条件下则无显著变化.CO2浓度升高后化感水稻品种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增加,特征化感物质含量增加,非化感品种的这种变化不显著.化感水稻品种C/N分别与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和特征化感物质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39.
风浪扰动对太湖水体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风浪条件下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采用ICP-AES测定其中Co,Cr,Cu,Ni,Pb,Zn,Al,Fe和Mn不同形态的含量.研究表明,水体中Al,Fe,Co,Cr,Pb和Ni可提取态含量随风浪扰动程度的增强其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Mn,Zn和Cu在7m·s-1风浪下含量最高,11m·s-1风浪次之,2m·s-1风浪最小.7m·s-1风浪与2m·s-1风浪相比,水体中Mn, Co, Cr, Zn, Cu和Ni的B1, B2, B3态含量增加3-20倍.11m·s-1风浪与7m·s-1风浪相比,Co, Cr和Ni的B1态含量分别增加31.1%-76.8%,Mn, Zn和Cu分别减少22.1%-38.6%; Cr,Zn和Ni的B2态含量增加12.1%-50.2%, Mn减少65.6%, Co和Cu的含量相当; Co和Ni的B3态含量增加15.4%-10.3%,Cr,Mn,Zn和Cu略微减少.水体中的金属主要以Fe-Mn氧化物结合态存在,且金属的三态比例随风浪的变化不明显. Mn的生物有效性最高,Zn,Cu和Ni次之,毒性较大的Pb和Cr的生物有效性较低.Al, Fe和Pb的Fe-Mn氧化物结合态比例非常高,约有74.56%-100%. Co,Cr和Ni的有机结合态比例较高,且Co和 Ni的三态比例比较均一,Cu的B3态较低.  相似文献   
940.
酵母融合菌的完整细胞、细胞壁、细胞内含物富集水体中的铬,比较了各组分对铬离子的吸附能力差异,并进行了模型拟合.结果表明:细胞壁的去除率和吸附量都明显高于完整细胞;完整细胞及细胞壁对铬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热力学方程,且细胞壁对Cr6 的最大吸附量和吸附亲和力都大于完整细胞,说明细胞壁是该吸附剂吸附重金属离子的主要部位.同时利用多种分析手段研究了各组分对铬的吸附行为:酵母细胞壁的特殊结构以及AFM图显示细胞壁可以为活性基团吸附、络合或螯合金属离子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X-射线衍射和FTIR分析检测表明吸附剂对铬的吸附并未破坏其本身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