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在九江—黄梅长江冲积平原第四纪研究中运用浅层地震技术,于江西九江港口镇—湖北黄梅县新开镇段实测一条物探剖面,经过对横波反射、瑞雷面波、横波折射、电测深等物探资料的分析,结合区域地质、钻探记录进行综合研究,确定了5个地震波组,发现一组第四系断层,划分了四个主要地震地质层(Ⅱ—Ⅳ),为长江两岸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提供新材料。  相似文献   
42.
小江流域第四纪泥石流期的初步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10E1级3000V DC电力机车的润滑和齿轮磨损进行了探讨,并对探查润滑故障和齿轮磨损可能的引发原因作了归类。为了理解摩擦学理论,文中的第一部分是作者作的文献研究,第二部分论述的是对有问题范围所进行的探查。作者在文中还试图钭这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43.
王亚  焦赳赳  陈建耀 《生态环境》2013,(12):1909-1915
珠江三角洲第四纪底部含水层当中的天异常高然铵,来自于第四纪沉积当中的有机质在厌氧条件下的矿化。珠江三角洲第四纪晚期的沉积序列,主要包括两层海相沉积层(M1和 M2),以及两层陆相沉积层(T1和 T2)。然而,截至目前,上述地层对天然铵的生成与存储作用,尚不明确。从三角洲的内陆到近岸,选取重点钻孔BJ8、SD1、SD14和MZ4,利用准确的定年数据,以及钻孔剖面各类铵以及总有机碳等数据,探讨与比较了珠江三角洲第四纪各地层生成与储存天然铵的能力。结果表明:全新世时期的海相沉积层(M1),具有高达17.4 g·kg-1的沉积有机质质量分数。对 SD14钻孔剖面上高精度的有机碳分析表明,M1、M2层平均有机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1.7和10.1 g·kg-1。因此,相对于晚更新世时期的海相沉积层(M2)来说,全新世海相沉积层M1具备生成更多铵的能力。对SD14钻孔剖面上各类铵的分析表明,M1和M2总铵质量分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41和0.31 g·kg-1;M1、M2和T2各地层单位面积所储存铵的平均值分别为28.6、11.25和0.34 kg·m-2。而不同地层铵含量的差异,在该研究关注的其他钻孔 BJ8,SD1和 MZ4也非常明显。因此得出结论,全新世海相沉积层M1,是主要的储铵层,而M2则是次要的储铵层。两个陆相沉积层T1和T2,不论在生铵和储铵的功能上,远远小于两个海相沉积层。在 M1层中,铵的量呈现随深度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原因在于铵不断生成累积,并通过扩散作用向下运移。而M2层中铵的含量呈现由上至下递减的趋势,说明M2层中的铵主要来自于上部M1层的扩散,其本身生成铵的量比M1少。M1层在珠江三角洲广泛发育,M2层经过长期的风化和剥蚀,在珠江三角洲许多地方已缺失。珠江三角洲底部含水层中天然高铵的浓度,主要由M1层生成与存储的铵的总量所决定。  相似文献   
44.
关于黄沙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介绍了黄沙研究的历史,包括自公元前1150年开始我国历史资料中关于黄沙的记载,第四纪地质学和环境科学中与黄沙有关的研究概况,近年来国内外对黄沙研究的新进展,以及采用卫星云图、激光雷达探测仪等遥测新技术。   相似文献   
45.
对长江三角洲平原BZK01钻孔进行沉积物14C测年、粒度、磁学、孢粉和微体古生物分析,结合伽玛测井、岩性地层讨论了上新世以来钻孔揭示的孢粉组合、沉积环境演化、沉积相和古气候特征,建立了钻孔的第四纪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框架。结果表明,受原始地形地貌、海平面变化、海陆变迁、古气候冷暖更替及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研究区上新世以来经历了多次环境变化。钻孔自下而上揭示岩性地层依次为基岩长河组、新近纪-第四纪沉积的嘉兴组、前港组、东浦组、宁波组、镇海组,孢粉组合可划分出16个孢粉带,按暖期温暖潮湿-冷期寒冷干燥古气候旋回变化的周期律,BZK01钻孔反映该区域共存在7个古气候旋回。建立的钻孔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揭示151.9~278.0 m为河流相和河湖相交替沉积的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期,存在两个气候旋回过程;83.5~151.9 m为河流相-河湖相-浅湖相沉积环境的中更新世,包含两个气候旋回过程;15.4~83.5 m为晚更新世,沉积环境自下而上为河口相-河湖相-潮坪相-滨海相-河湖相,与王店海侵-杭州海侵时期对应,包括两个气候旋回;0~15.4 m为河口相-河湖相-泻湖相沉积环境的全新世,对应富阳海侵,包括一个气候旋回。  相似文献   
46.
银杏树     
银杏(Ginkgo biloba)是大家十分熟悉的绿化树种,在植物学上属银杏它是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曾广第四纪冰川以后.中欧及北美等地银杏全部灭绝,只在中国还生存着一种,的活化石之一(另外两个为中国发现的水杉和美国仅存的红杉)。  相似文献   
47.
目前,对吐鲁番盆地更新世气候变化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文通过对吐鲁番盆地早、中、晚更新世典型剖面的孢粉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其在更新世的古气候变化概况。研究结果表明:(1)吐鲁番盆地在早更新世的温度较低。(2)吐鲁番盆地在中更新世出现过干冷气候,直到中更新世后期才有所缓和。(3)吐鲁番盆地在晚更新世有较大的气候波动。此外,文中还将所得结果与天山的冰期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8.
本文论述了黑龙江省莲花山火山的火山景观、喷发时代、岩石学和岩石化学、构造和经济地质。根据莲花山火山石龙岩同位素测年和第四纪地层层序资料,其喷发时代属早更新世。新取得的岩石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幔源包体和巨晶资料表明其岩性和五大连池相似,又略有差别。作者认为莲花山和尖山为五大连池火山往-西南的延伸。广义的五大连池火山群包括五大连池、莲花山和尖山,共21座火山锥。  相似文献   
49.
对溧水神仙洞的发掘和进行地质、地貌、孢粉、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C14 年代及考古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该洞是石炭系石灰岩沿层面裂隙经地下水溶蚀而成 ;洞穴堆积物的时代应属全新世早期 ,或新石器时代早期 ,绝对年代距今约为 1.1万年。其中发现的动物群为我国南方晚更新世动物群向现代动物群过渡的类型 ,而代表中 -晚更新世的最后鬣狗与代表新石器时代文化标志的陶片共生 ,为我国第四纪时代的划分 ,或新、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陶片则迄今为止是我国具有完整地层层位记录的最古陶片。它的发现 ,不仅将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大大推前 ,更为重写中华古史 ,校正“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提法 ,将中华文明追溯到一万年前并重排世界古文明位次增加了依据。同时 ,智人颞骨的发现 ,对长江中、下游古人类的研究 ,也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50.
本文对浙江省第四纪古红土的分布、形态特征和理化性质作了分析研究,并就古红土农业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