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1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788篇
安全科学   189篇
废物处理   52篇
环保管理   70篇
综合类   1428篇
基础理论   153篇
污染及防治   322篇
评价与监测   49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4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建立了一种泥沙水样中分离微塑料纤维和去除泥沙的方法。选取聚酰胺6(Polyamide 6,P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copolymers,ABS)、聚丙烯(Polypropylene,PP)颗粒,制备长度(1±0. 25) mm,宽度(200±30)μm的微塑料纤维;分别混合不同质量(0,0. 01,0. 05,0. 25,1. 25,6. 25 g)经30%过氧化氢消解和饱和氯化钠(1. 2 g/m L)、碘化钠溶液(1. 8 g/m L)浮选后的自然泥沙;以探究在不同泥沙质量下,静置阶段投加氯化钠颗粒对玻璃漏斗中微塑料纤维分离效率以及泥沙去除率的影响,并与不投加氯化钠和容量瓶浮选法作比较。结果表明,在静置阶段添加氯化钠颗粒效果较优,对3种微塑料纤维的平均分离效率和泥沙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 78%和98. 33%。实验结论可为微塑料分离提取方法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于污泥与洒精糟液共厌氧消化体系中添加聚丙烯酰胺,在35、45、55℃下消化稳定后对污泥的脱水性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没有添加聚丙烯酰胺时,55℃厌氧消化后污泥的脱水性能最好;随着聚丙烯酰胺添加量的增加,35℃厌氧消化后污泥的脱水性能逐渐变好,55 ℃厌氧消化后污泥的脱水性能逐渐变差;当聚丙烯酰胺添加量增加到20 g/k...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活性炭对甲苯废气的吸附穿透过程及热空气解吸过程.穿透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在常规空塔气速范围内,传质区高度基本在5.06~9.75 cm,传质区不饱和度在0.4~0.7.在动态运行情况下,活性炭对甲苯的饱和吸附容量在0.16~0.24 g/g.热空气吹脱实验表明,适宜的脱附工况条件为脱附温度180 ℃、脱附空气流速0.106 m/s、脱附时间40 min.  相似文献   
994.
本文统计研究了山西省焦化企业中粗苯硫含量分布情况,针对山西省焦化企业生产的粗苯分布地区不同,选取了可以代表全省粗苯的样品60个,利用紫外荧光光谱法建立了一种测量粗苯中总硫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最佳工作条件下,该方法工作曲线相关系数可达到0.999 6,相对标准偏差均不超过5%,回收率在92%~98%之间。该方法可以准确测定山西省焦化企业生产的粗苯总硫含量。  相似文献   
995.
颗粒污泥沉降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颗粒污泥沉降过程的特点,采用颗粒物质干涉沉降规律对颗粒污泥沉降过程进行描述·结合Allen阻力公式,建立了颗粒污泥沉降动力学模型,并用实验和文献数据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模型预测值误差不超过土8%.应用模型对好氧颗粒污泥沉降速度的模拟实验表明,一般好氧颗粒污泥沉降速度在5~120 m/h,沉降速度随好氧颗粒污泥粒径和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沉降过程雷诺数(Re)在1~100,处于Allen阻力区.  相似文献   
996.
三峡水库上游流域非点源颗粒态磷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有效控制三峡水库上游流域因水土流失产生的非点源颗粒态磷污染,改善库区水质,以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为基础,从影响土壤流失年际变化的水文条件和人类活动两个主导因素着手,并从地形指数的角度考虑泥沙输移比的空间分布,提出了能反映流域输沙量逐年动态变化的新估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流域颗粒态磷污染年负荷模型。在GIS辅助下,应用所建模型,对研究流域1990~2006年颗粒态磷污染负荷进行了空间分布模拟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所建年输沙量模型和颗粒态磷年负荷模型有良好的模拟精度;金沙江中下游流域,雅砻江中下游流域和岷江的大渡河流域是颗粒态磷污染的主要源区,嘉陵江流域通过治理水土流失和颗粒态磷流失情况明显好转;“长治”工程后,三峡水库上游流域的颗粒态磷年负荷总体上有下降趋势,近5年的年均负荷为16 482 t/a,比治理初期的1990年减少约37%。  相似文献   
997.
选用不同品牌的香烟和熏香燃烧后作为PM2.5颗粒的发烟材料,通过研究发现,熏香燃烧后作为PM2.5颗粒的发烟材料,更适合用于检测过滤效率。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提高双层滤料颗粒床对亚微米粉尘的过滤效率,进行了双层滤料颗粒床与金属纤维毡梯级过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加金属纤维毡的双层滤料颗粒床的过滤效率为96.35%、出口粉尘浓度为85.5 mg?m~(-3)、总压降为1 840 Pa;加金属纤维毡时,双层滤料颗粒床与金属纤维毡梯级过滤的总过滤效率为99.13%、出口粉尘浓度为19.8 mg?m~(-3)、总压降为1 730 Pa。双层滤料颗粒床与金属纤维毡梯级过滤大幅度地降低了出口粉尘浓度;并且由于金属纤维毡替代了稳流层,还降低了总压降。  相似文献   
999.
控制细颗粒物污染可以改进人群健康水平,产生重要的环境效益和直接的经济效益,有效地促进社会福利的增加。为此,需要加强控制细颗粒物的政策研究,采取措施进一步控制细颗粒物。  相似文献   
1000.
建筑物对高架点源大气污染物扩散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数值方法对城市中高架点源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在计算区域内建立了三维数学模型,并将拉格朗日法描述的颗粒轨道模型耦合到风场。本研究计算了地面风速为3 m/s时的大气流场,并模拟研究了该风场条件下气体污染物的扩散和固体颗粒污染物的运动轨迹。通过分析模拟结果,给出了高架点源中排放的气体污染物的扩散区域和固体颗粒污染物运动轨迹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