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3篇
  免费   533篇
  国内免费   1712篇
安全科学   376篇
废物处理   133篇
环保管理   199篇
综合类   3386篇
基础理论   619篇
污染及防治   741篇
评价与监测   263篇
社会与环境   235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373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353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453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300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2 毫秒
991.
992.
阿克苏河年径流变化的非线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阿克苏河流域的托什干河、库玛拉克河和阿克苏河干流为例,基于1957-2008年的径流序列,运用小波分析和R/S分析方法分析了阿克苏河径流过程的非线性特征,揭示了流域径流的变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①库玛拉克河、托什干河及阿克苏河干流的年径流序列均呈增加的趋势,且都以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分界点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径流较少,处于枯水期;后期径流较多,处于丰水期。②阿克苏河流域年径流量变化存在较长周期,长周期中又包含着短周期;其中,18 a和22 a的周期贯穿于整个时间序列,为流域径流的第一主周期。③流域内三条河流各个时段径流量的Hurst指数值几乎都大于0.5,表明流域径流的时间序列具有长期持续的特征;从各条河流最后一个时段的Hurst指数可以推断,在2008年后的一段时间里流域径流量将会继续保持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93.
应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利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分析了黄土高原马莲河流域2000年和2007年的景观格局变化与水土流失。结果表明:马莲河流域的景观格局和水土流失方面近8 a发生了重要变化:①建设用地、水域、中高盖度草地以及林地面积增加,低盖度草地、耕地等面积减少,其中超过50%的低盖度草地补充为中高盖度草地;②斑块数量、斑块密度以及多样性指数在减小,说明斑块破碎化程度减小,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化,生态功能逐渐增强;③土壤侵蚀总量减小12 506.76 t,水土流失明显减弱,其变化原因与当地植被恢复、人类活动、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增加等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世行项目和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994.
周德成  赵淑清  朱超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1):1866-1878
退耕还林工程(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 SLCP)可快速改变土地利用/覆被格局。论文以黄土高原典型沟壑区--陕西省安塞县为例,利用MSS/TM/ETM+卫星遥感影像,获取研究区6个时期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信息,通过统计模型,定量分析了研究区SLCP对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的影响。草地、耕地及林地为研究区三大主要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整体处于不平衡态势;整个研究时段内,耕地先增后减,整体减少38.4%;林地先减后增,整体增加4.36%;灌木林地和草地减少,而未成林造林地快速增加;SLCP显著加强了耕地的递减趋势,并大幅增加了未成林造林地面积,至2010年未成林造林地面积显著大于天然林地的面积。这些变化可能具有降低土壤侵蚀与产流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碳吸收等效应;SLCP能提高农民收入,且大部分农民支持SLCP;但其负面效应亦不可忽视。研究将有助于对SLCP效应的全面理解,并可为该区生态恢复工程的规划与决策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在光/电/化学协同催化反应器中,以离子交换膜代替盐桥连通阴、阳两室,以30 mg/L的甲基红溶液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不同连通方式、初始pH和阴极电位对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甲基红在阳离子膜型反应器中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明显高于盐桥型及阴离子交换膜型反应器,这是由于阳离子交换膜可以及时有效地将阳极室中产生的H+转移至阴极室中参与阴极反应. 甲基红在阳离子膜型反应器中的去除率随溶液初始pH的增高而降低,随阴极电位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佳反应条件为pH=2.0~3.0,阴极电位(-Ec)=0.6 V.   相似文献   
996.
多段进水A/O生物膜工艺运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多段进水A/O生物膜工艺的脱氮效率,按照进入各缺氧池的COD量与硝态氮量的比值相同,且等于一最优比值的原则进行流量分配,按照容积负荷相等的原则设计各反应单元,对多段进水A/O生物膜工艺的流量分配和反应单元容积分配同时进行优化,并采用三段进水A/O生物膜反应器试验了等流量分配模式下运行和优化模式下运行的出水水质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当多段进水A/O生物膜工艺在两种模式下采用相同参数运行时,优化模式下总氮(TN)去除率明显高于等流量模式,其分别为88.8%和80.3%.优化模式与等流量分配模式对COD和总凯氏氮的去除率差别不大(均可达到97%和98%以上).采用该优化设计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该工艺的TN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997.
电镀废水是我国三大工业污染废水之一,该废水污染严重、水质复杂、水量大。针对该废水的特点,实行清污分流,各类废水先预处理再综合处理的原则,并采用经典化学法结合pH/ORP自控系统处理技术,废水经处理后可达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98.
设计运行了整个蜡染印花废水处理工程,皂化脱蜡废水松香回收新工艺,即采用两步调pH法-周边自重力进水法,回收率可达98%以上;机械洗蜡废水分流后经双级气浮处理,蜡回收率和处理水回用率可达90%以上;洗蜡废水经蜡回收后出水与其他废水混合后经初级混凝沉淀-水解酸化-好氧生化(A/O工艺)-辐流沉淀组合工艺处理,出水ρ(COD)均值约为130 mg/L,ρ(NH3-N)为3.36 mg/L,然后进入市政管网进行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999.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土壤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2,4-D异辛酯和2甲4氯异辛酯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并探索了影响其在土壤中降解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4-D异辛酯和2甲4氯异辛酯在土壤中的降解形式主要为化学水解;在陕西潮土、太湖水稻土、东北黑土、南京黄棕壤、湖南红壤和江西红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均小于1周,降解产物为2,4-D和2甲4氯.2,4-D异辛酯和2甲4氯异辛酯在土壤中降解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pH值,同时与其在土壤中的吸附-脱附能力密切相关:土壤pH值越高,农药降解速率越快;土壤粘粒含量和有机质含量越高,对农药的吸附性越强,从而导致降解减慢。  相似文献   
1000.
UASB+A/O+UF+NF工艺处理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UASB+A/O+UF+NF"工艺处理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工程规模为150 m3/d,工程总投资500万元,运行成本为25元/t;污泥处理工艺过程为:(剩余污泥+厌氧污泥)浓缩→脱水→焚烧。工程设计进水水质指标为ρ(COD)=50000 mg/L,ρ(BOD5)=25 000 mg/L,ρ(NH3-N)=600 mg/L,ρ(TP)=15 mg/L,ρ(SS)=9000 mg/L,出水主要水质指标为ρ(COD)≤50 mg/L,ρ(BOD5)≤15 mg/L,ρ(NH3-N)≤10 mg/L,ρ(TP)≤0.27 mg/L,ρ(SS)≤4 mg/L,补充到电厂循环冷却水中回用,不但实现了垃圾焚烧污水零排放,还有着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