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3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520篇
安全科学   349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307篇
综合类   2097篇
基础理论   352篇
污染及防治   148篇
评价与监测   292篇
社会与环境   318篇
灾害及防治   16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成都平原区水稻土有机碳剖面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环境因素对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的影响,是准确拟合土壤有机碳在垂直方向上的连续变化、开展其三维空间分布模拟和估算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基础.基于171个土壤剖面采样数据,利用指数递减函数拟合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分析成都平原区水稻土有机碳剖面分布的空间变异特征,并探讨成土母质、土壤类型(亚类和土属)、海拔、与河流距离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其空间变异的影响作用,进而揭示环境因素对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0~20、20~40、40~60和60~100 cm土壤有机碳均值分别为19.42、9.59、5.99和5.20 g·kg-1,表现出显著的剖面递减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集中在40 cm以上,占整个土壤剖面的质量分数为72.17%,是研究成都平原区水稻土碳源/汇的关键部分.拟合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的指数递减函数的2类参数呈现出一致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空间相关性;参数C和k的块金系数分别为55.400%和47.671%,表明成都平原区水稻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影响.回归分析揭示,成土母质和土属是影响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剖面分布的主控因素,但海拔、与河流距离和土地利用的作用不容忽视.在拟合成都平原区水稻土有机碳剖面分布、构建其三维空间预测模型和估算土壤有机碳储量时,应重点考虑成土母质和土属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对某地块土壤样品进行采集、测试,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铜、铅、锌、镉、汞、砷的浓度分别为21.7 mg/kg、27.8 mg/kg、66.9 mg/kg、0.125 mg/kg、0.070 mg/kg、17.7 mg/kg,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的表1二级标准。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计算结果显示监测地块土壤未受到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污染等级为安全、污染水平为清洁;监测的6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均小于4,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计算结果小于150,表明有一定的轻微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993.
在一些特殊的河段或地形条件下,渗渠取水在供水安全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海浪河某傍河型渗渠水源地附近的河水水质、渗渠运行期间的渗渠水水质,以及渗渠停用后渗渠周围地下水水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渗渠运行期间河水的水质综合评分在1~2之间(Ⅱ类水),同期的渗渠水水质综合评分在0.5左右(Ⅰ类水),在渗渠停用后周围地下水水质综合评分在2左右(Ⅲ类水);可见,渗渠水质优于河水。因此,在适宜地段合理布设渗渠,可进一步保障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994.
大气消光系数垂直分布模型是利用卫星反演近地面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关键技术环节,同时也是分析边界层湍流场结构的重要途径,但其适用性问题至今尚不清晰.基于Logistic曲线模拟大气消光系数廓线的初步研究成果,结合太阳光度计(CE-318)观测的大气光学厚度(AOD)资料以及近地面能见度数据,提出了大气消光系数垂直分布Logistic模型的参数计算方法.针对成都市2013年6月~2014年5月期间的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在不稳定和中性层结条件下,Logistic模型和目前通用的负指数模型对大气消光系数垂直分布的模拟效果总体相当;但在持续稳定层结条件下,Logistic模型的模拟效果则显著占优.进一步分析指出,大气消光系数垂直分布Logistic模型更优的适用性主要在于其对近地层大气消光的复杂垂直形态具有良好的表征能力.  相似文献   
995.
杨仲山  魏晓雪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1):4384-4392
将“一带一路1”国内重点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从“一带”和“一路”角度分析重点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遵循测算、分解及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路径,考虑水体和大气污染两方面的三种非期望产出,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重点地区2005-2015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以Malmquist指数分解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通过Tobit模型对10种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2005-2015年,“一带一路”重点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未见进步.以经济带划分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差异,“一路”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一带一路”重点地区总体次之,“一带”地区最低,分别稳定在0.96,0.82和0.76的水平;大部分重点地区的Malmquist指数大于1,显示生产效率进步,可能存在“回弹效应”;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和能源价格可以促进重点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研究开发、政府干预、生产要素比没有带来正面影响,工业污染显示显著负影响.最终.  相似文献   
996.
针对2000—2014年我国建筑业构建了碳排放强度测算模型,并基于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法(LMDI)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从能源碳排放强度效应、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以及间接碳排放强度效应4方面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显示:2000—2014年我国建筑业碳排放强度出现了两次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间接碳排放强度效应对碳排放强度变化起主要作用,是阻碍建筑业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能源结构效应与能源强度效应对其贡献较小,二者在碳排放强度上升阶段对其变化起抑制作用,在碳排放强度下降阶段对其变化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7.
本文选取浅层地下水特征因子(Cl-、SO42-、TDS、γClγHCO3、SAR)作为参评因子,将内梅罗指数法应用于东营市海水入侵的调查评价中。其评价结果显示,70个调查点位中高达83%的浅层地下水受到了海水入侵,其中严重入侵占比为56%。空间插值分析表明:东营市超过90%的国土面积处于严重入侵等级,海水入侵程度由南向北呈带状分布,由陆向海方向逐级增强,域内4个地下水漏斗中心区已有3个受到海水入侵影响。通过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对比以及与东营市海水入侵现状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只要筛选合适的地下水特征因子,内梅罗指数法可以用于海水入侵评价。  相似文献   
998.
东北黑土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及时快速地监测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状况,以拜泉县为例,选取1985年、1996年、2006年和2015年Landsat影像,反演得到能反映生态环境的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依据RSEI(遥感生态指数)对拜泉县1985—2015年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85—2015年拜泉县RSEI从0.645增至0.851,增幅为31.94%,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地区面积高于退化区域面积,总体上生态质量向好的方向发展;拜泉县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由3.78升至4.87,各乡镇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从空间分布来看,西南部和南部乡镇的变幅大于北部,中部基本保持不变,水土流失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的指标均为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指标;绿度逐渐成为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正向作用的重要指标,说明植树造林等生态治理措施对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主导作用.研究显示,RSEI能够综合刻画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质量,同时拜泉县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不断改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999.
东莞水库底泥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莞市8座水库共计60个底泥剖面中的Cd、Hg、Zn、Cu、Ni、As、Pb、Cr 8种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情况与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底泥重金属含量普遍存在表层>中层>底层的关系,表明近期内水库水体污染较重,尚未完全切断污染源。根据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8座水库底泥中重金属指标大部分已处于Ⅳ级污染状态,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至低的顺序为:Cd?Zn>Hg>Ni>Pb>As>Cr>Cu;根据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8座水库均表现出很强的潜在生态危害,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d?Hg?As>Pb>Ni>Cu>Zn>Cr。  相似文献   
1000.
将人体健康作为风险因素之一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模型,其风险路径分析过程表现模糊,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该文建立了VCH(Vulnerability&Capacity&Health)地下水污染风险模型,其特点表现在包含了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地下水环境容量评价和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价且模型风险路径计算过程清晰。为了验证该文提出的VCH模型的合理性,该文以富平热电厂厂址附近的水文地质资料为基础,采用该模型风险计算方法评价研究区的地下水污染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等级整体处在较低风险等级以下,且处于较低风险等级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9.01%,而中等风险仅占3.67%,研究区其余部分均为低风险,该次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为研究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及地下水规划利用提供依据。另外,该模型为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提供了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