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2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620篇
安全科学   409篇
废物处理   123篇
环保管理   173篇
综合类   1641篇
基础理论   334篇
污染及防治   387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11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三峡库区不同林草措施土壤活性有机碳及抗蚀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茹  黄林  何丙辉  周立江  于传  王峰 《环境科学》2013,34(7):2800-2808
采用野外定位观测,研究三峡库区坡耕地7种林草治理措施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颗粒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团聚体数量特征,并分析了团聚体的分形特征和可蚀性.结果表明,不同林草治理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0~10 cm土壤有机碳及各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显著高于20~30 cm.林草措施治理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也具有显著影响,>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总量总体上表现为:栾树+黄花槐>植物篱>封山育林>自然恢复>经济林>传统农作>裸地对照,且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不同林草治理措施下土壤具有一定的土壤分形特性.其中栾树+黄花槐措施下土壤的分形维数、可蚀性K值最小,土壤结构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相对较强.不同土壤深度下活性有机碳组分与土壤可蚀性K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以上研究表明通过不同林草治理措施的治理可改变土壤性状,从而影响土壤抗蚀能力.  相似文献   
992.
镉污染应急处置含镉絮体稳定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龙江河镉污染应急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含镉絮体为研究对象,在探讨扰动及pH对絮体稳定性影响的基础上,考察了絮体在模拟静态水库和酸性洪水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扰动及pH对絮体稳定性的影响较大,扰动条件下,Cd2+浓度随河水初始pH变化规律为:pH 5.0>>pH 6.0>pH 7.0≈pH 8.0>pH 9.0,当pH为5.0时,Cd2+浓度较高,超标19~58倍;当pH为6.0、7.0、8.0和9.0时,Cd2+浓度不超标至超标11倍.含镉絮体在扰动水环境中释镉量较大,大部分样品的Cd2+浓度高于5.0μg.L-1,最大超标1倍;而在模拟静态水库中的释镉量较小,所有样品中Cd2+浓度均低于5.0μg.L-1,未超标,可见含镉絮体在模拟静态水库中稳定性较好.含镉絮体在模拟酸性洪水中释镉量大,Cd2+浓度超标14~25倍,稳定性差.因此,在龙江河的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估工作中应加强洪水期的监测.  相似文献   
993.
赵军  石凯  姚斌 《火灾科学》2011,20(4):206-215
大型建材家居类商场存在建筑面积大,人员密度小,所需疏散宽度小等特点,这类商场往往存在两方面问题:①为满足2层以上楼层对疏散距离的需要,致使首层部分楼梯的疏散出口不能直通室外以及疏散距离过长;②为满足疏散出口直通室外,楼梯沿建筑外墙布置,致使某些楼层的一些区域的疏散距离过长。对比了国家规范和地方规范对人员密度规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4.
安全浮世绘     
  相似文献   
995.
无机复合调理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欢  李亚林  时亚飞  李野  何姝  杨家宽 《环境化学》2011,30(11):1877-1882
针对污泥的固化填埋或建材化利用等后续处置方式,采用FeCl3与生石灰、粉煤灰两种骨架构建体为主要成分的无机复合调理剂对市政污泥进行调理.通过污泥真空抽滤、离心脱水及比阻测定实验,分别确定FeCl3、生石灰、粉煤灰的优化投加量为2.0 g.L-1、20.0 g.L-1、30.0 g.L-1.在优化投加量下,污泥比阻可降到...  相似文献   
996.
富营养化水体中水培蕹菜的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物浮岛水上种植技术处理农村富营养水体技术已成为当前农户参与农村环保的手段之一,可达到水质净化和农业增收的双赢效果.在校区生活污水池种植水培蕹菜,通过栽种间隔为5cm、10cm、15cm、20cm、25cm、30cm、40cm的7个密度梯度实验比较发现,栽种间隔为10cm时水培蕹菜的产量和经济综合效益可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分别来自干旱与湿润区的4个小麦品种6个播种密度对冬小麦生长、生物量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生长指标、生物量积累各指标及籽粒产量均主要受基因型和播种密度互作(g×d)影响,而成穗数、穗粒数主要受播种密度(d)的影响,基因型(g)则是引起小麦籽粒产量、千粒重及穗长变化的主要因素.白粒三号和川麦39最佳播种密度为315×104 hm-2,籽粒产量达到5 863.8 kg hm-2和5 882.1 kg hm-2;西农2000与陕麦139产量最佳播种密度为195×104 hm-2,籽粒产量分别为6 422.4 kg hm-2和7 062.4 kg hm-2.陕西小麦品种籽粒产量高出四川小麦约12.90%~18.62%.相关分析表明,籽粒产量与成穗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859 7**,r=0.499 3**),而与穗长、地上部干重及根系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粒数及其它生长、生物量指标无显著相关.研究表明,干旱区小麦在湿润地区种植表现出较大的增产潜力,此外,在生产中应重视基因型和播种密度二者互作所表现出来的优势.表5参31  相似文献   
998.
不同制图比例尺土壤数据库对旱地磷储量估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磷元素在土壤肥力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以往国家或区域尺度磷储量估算并没有考虑不同尺度土壤数据库所造成的差异。文章以江苏北部29个县(市)390多万hm2旱地为例,分析了17 000多个图斑和963个剖面组成、能详尽反映土壤属性空间异质性的1∶50 000数据库与目前国内同类研究使用最多的1∶1 000 000和1∶4 000 000土壤数据库对磷储量估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制图尺度土壤数据库估算的全磷密度和储量差异很大,1∶50 000土壤数据库下的全磷密度和储量分别为1.34 kg.m-3和10.52 Tg,而1∶1 000 000和1∶4 000 0002个土壤数据库下磷密度和储量分别为0.79 kg.m-3和6.02 Tg、0.77 kg.m-3和6.26 Tg,远小于1∶50 000土壤数据库的全磷密度和储量。从不同土壤类型看,褐土受制图比例尺影响最大,1∶1 000 000和1∶4 000 000土壤数据库下与1∶50 000土壤数据库全磷密度和储量相对偏差分别在80%~90%和7%~130%之间,面积最大的潮土在1∶1 000 000和1∶4 000 000土壤数据库下与1∶50 000全磷密度和储量相对偏差也分别达到38%~39%和21%~23%。从各个县(市)来看,1∶1 000 000和1∶4 000 000土壤数据库下与1∶50 000土壤数据全磷密度和储量相对偏差大多超过40%。这也说明使用不同制图尺度土壤数据库将对旱地磷储量和磷密度的估算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国家和区域尺度全磷密度和储量估算研究中使用更详细的土壤数据库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99.
盐地碱蓬是黄河三角洲重要的先锋植物,抗盐能力强,分布范围广,对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稳定和演替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野外取样测定,研究了潮间带和潮上带盐地碱蓬种群的形态及生物量分配特征。在个体大小上,潮间带盐地碱蓬在株高和地径上显著低于潮上带盐地碱蓬;潮上带盐地碱蓬密集分布的株高高于散生分布,而生物量低于散生分布。在生物量分配特征上,潮间带盐地碱蓬Ⅰ以发展花、叶为主,潮上带盐地碱蓬Ⅱ的密集分布以优先发展茎为主,潮上带盐地碱蓬Ⅲ的散生分布以发展枝为主,属于种群发展的稳定阶段。因此,盐地碱蓬通过形态特征及生物量分配特征的调节,以适应潮间带和潮上带的不同生境特征,从而达到种群维持和土壤改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00.
缙云山4种森林植被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富华  吕盛  黄容  高明  王子芳  徐畅 《环境科学》2019,40(3):1504-1511
以重庆市缙云山的竹林、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这4种亚热带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分下土壤团聚体及团聚体有机碳在0~20、20~40、40~60和60~100 cm土壤剖面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阔叶林土壤 2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及 0. 25 mm团聚体含量(R0. 25)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其他林分在整个土层中则无明显规律.在各土层中,竹林以 2 mm粒级团聚体为主(30. 73%~53. 08%);阔叶林和混交林的2~0. 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较高,为36. 27%~44. 67%和48. 69%~52. 44%;针叶林的优势粒径为2~0. 25 mm和0. 053 mm.总体上,在各土层中,竹林团聚体的MWD、GMD、R0. 25值均高于其他林分,且其分形维数(D)低于其他林分,可见竹林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林分(除针叶林外)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其中竹林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针叶林和混交林.就不同团聚体粒级而言,4种林分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在整个土壤剖面上无明显规律,但各土层均以2~0. 25 mm和0. 053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较高.不同林分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相对贡献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针叶林中0. 053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最高;竹林的 2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高达27. 44%~53. 47%;而阔叶林和混交林则以2~0. 25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最高.缙云山的4种林分中,竹林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好,而针叶林的较差;在各土层中,竹林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针叶林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