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0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509篇
安全科学   274篇
废物处理   115篇
环保管理   136篇
综合类   1312篇
基础理论   218篇
污染及防治   351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7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病毒粒子结构蛋白是由衣壳蛋白VP1(Capsid protein,CP)、塔状蛋白VP3(Turret protein,TP)和大突起蛋白VP5(Large protrusion protein,LPP)组成,这3个蛋白分别由病毒基因组片段S1、S4和S7编码.为了解质型多角体病毒结构蛋白的免疫定位情况,本研究从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中提取病毒核酸,回收、纯化S1、S4和S7片段,经RT-PCR扩增得到对应片段的ORF全长或抗原区的片段,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上,在大肠杆菌BL21菌株中进行了表达,免疫家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pCPV基因组的S1、S4和S7片段分别编码其结构蛋白VP1、VP3和VP5,与推测的结果一致.免疫胶体金的方法也证明S1、S4和S7编码的蛋白定位于病毒粒子衣壳的外表面.本研究首次通过免疫学方法确定了质型多角体病毒结构蛋白在病毒粒子上的定位,为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结构蛋白功能和侵染机制研究提供了免疫学方面的基础,对质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2.
信帅帅  孙彤  江波 《环境化学》2019,38(1):195-201
地下水中砷污染的原位修复治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发了一种新型整流电絮凝反应体系,可实现对缺氧地下水As(Ⅲ)的原位修复.实验结果表明,最优操作条件为:电流密度为4.4 m A·cm~(-2),铁棒和MMO的阳极工作时间比值(TFe-anode/TMMO-anode)为1∶2,反应周期为24 s.在最优条件下,含有500μg·L~(-1)As(Ⅲ)的模拟地下水经过30 min电絮凝处理后砷的固定脱除效率达92%,总能耗为0.11 kW·hm~(-3).此外,水体中的HCO_3~-和PO_4~(3-)等无机阴离子对砷的固定具有抑制作用.在该反应体系内,电解生成的Fe(Ⅱ)与O2之间的氧化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Fe(Ⅳ)可有效将As(Ⅲ)氧化成毒性较小且更易于固定脱除的As(Ⅴ),进而显著促进了砷在Fe(Ⅲ)絮凝沉淀作用下的固定脱除.  相似文献   
953.
杜晴  宋荻  唐宇农  魏华  李爱民  杨琥 《环境化学》2019,38(9):2081-2092
发制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一般首先通过混凝/絮凝预处理去除废水中大部分悬浮胶体颗粒及少量可溶性物质.本研究中,设计并合成了两种含有强阳离子季铵盐基团的淀粉改性絮凝剂,分别是基团位于主链的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淀粉(St-CTA-DQ)和基团位于侧链的淀粉接枝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St-g-PDMC-DQ).将它们分别在小试和中试规模下与聚合氯化铝(PAC)复合絮凝发制品废水,重点考察了复合絮凝中无机混凝剂与高分子絮凝剂的投加顺序与投加量等因素影响.实验室小试结果表明,先加PAC再加改性淀粉絮凝剂的絮凝工艺效果明显优于先加高分子絮凝剂再加PAC及两者同时加入的絮凝工艺;当与两种淀粉改性絮凝剂分别复合使用时,St-CTA-DQ与St-g-PDMC-DQ投加量分别为:10 mg·L~(-1)和20 mg·L~(-1),PAC的最佳投加量(90 mg·L~(-1))相比其单独使用(190 mg·L~(-1))下降一半以上;且复合絮凝对于浊度和UV_(254)的去除效果明显增强;形成的絮体尺寸更大,结构也更为密实;中试实验结果基本与小试一致.这是因为除了PAC电中和作用外,加入的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同时具有混凝和絮凝双重功能,能够进一步通过电中和与黏结架桥作用去除废水中污染物与初级絮体.同时还比较了上述两种阳离子淀粉改性絮凝剂不同结构对其絮凝性能影响,阳离子基团位于主链的St-CTA-DQ具有更佳的絮凝性能.淀粉改性絮凝剂与PAC复合使用在发制品废水处理中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4.
955.
养殖水体复合功能菌的分离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养殖水体中因氨态氮、硫化氢和小分子有机酸富营养化引起的污染问题,分离筛选出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硫化细菌和生物絮凝菌等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污染物治理菌株,经优化配伍制备出性能优良的复合功能菌,结果表明:硝化细菌对氨态氮的去除率达97.8%,亚硝态氮的去除率达95.7%,反硝化细菌对硝态氮的去除率为96.4%,光合细菌和硫化细菌对硫化氢的去除率为55%,微生物絮凝菌的絮凝效率为83%;复合功能菌对CODCr、NH4+-N,总氮、硫化物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4.3%,89.6%,88.7%和71.3%。  相似文献   
956.
冷轧乳化废水的电凝聚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冷轧高浓度含油乳化废水,使用电絮凝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pH值、电流密度、反应时间、NaCl投加量和板间距等因素对电絮凝的影响,试验比较了电絮凝与其他化学方法对高浓度乳化液的处理效果,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7.
絮凝--催化氧化法处理造纸中段废水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聚合氯化铝(PAC)为絮凝剂,Fe^2+/H2O2(Fenton试剂)为催化/氧化剂,采用絮凝-催化氧化法处理造纸中段废水。探讨了影响COD去除率的各种因素,确定了最佳的絮凝和催化氧化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可使原水COD从1728mg/L降至52mg/L,废水COD与色度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7.0%与98.5%,出水清澈透明,可以回收利用,为造纸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58.
959.
960.
不同轮作模式对潮土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轮作模式下潮土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变化规律,于2018-2019年在山西大同进行了田间试验.设置处理为油菜—荞麦(RB)、玉米—荞麦(CB)、马铃薯—荞麦(PB)和燕麦—荞麦(OB)4种轮作模式,荞麦—荞麦(BB)连作和休闲—休闲(FF)为对照,测量指标为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和团聚体内有机碳分布.结果显示:与连作模式(荞麦—荞麦)相比,各轮作模式均提高了土壤大团聚体数量和稳定性;油菜—荞麦(RB)轮作模式0-60 cm土层的大团聚体含量均增加,其0-20 cm土层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增幅为5%和7%,20-40 cm土层的团聚体R0.25、MWD、GMD值增幅为8%、26%和37%.各轮作模式土壤有机碳主要富集在土壤表层,且>3 mm粒级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对整个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库的贡献率最高.同时,各轮作模式0-20 cm土层各个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增加,油菜—荞麦(RB)轮作模式20-40 cm土层各个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随粒径级数递减其增幅分别为41%、49%、72%和39%,其>3 mm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储量及贡献率也最高.总之,轮作有利于增加土壤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可改善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增加土壤的固碳能力,但不同轮作模式间有差异.本研究表明油菜—荞麦轮作更有利于土壤固碳,可以在研究区域作为重要轮作模式进行推广和应用.(图2表5参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