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2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870篇
安全科学   316篇
废物处理   123篇
环保管理   112篇
综合类   1578篇
基础理论   329篇
污染及防治   376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4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8 毫秒
991.
Heterogeneous oxidation of gas-phase Hg0 by nano-Fe2O3 was investigated on a fixed bed reactor, and the e ects of oxygen concentration, bed temperature, water vapour concentration and particle size have been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g0 could be oxidized by active oxygen atom on the surface of nano-Fe2O3 as well as lattice oxygen in nano-Fe2O3. Among the factors that a ect Hg0 oxidation by nano-Fe2O3, bed tempera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More than 40% of total mercury was oxidized at 300°C, however, the test temperature at 400°C could cause sintering of nano-catalyst, which led to a lower e ciency of Hg0 oxidation. The increase of oxygen concentration could promote mercury oxidation and led to higher Hg0 oxidation e ciency. No obvious mercury oxidation was detected in the pure N2 atmosphere, which indicates that oxygen is required in the gas stream for mercury oxidation. The presence of water vapour showed di erent e ects on mercury oxidation depending on its concentration. The lower content of water vapour could promote mercury oxidation, while the higher content of water vapour inhibits mercury oxidation.  相似文献   
992.
两级序批式MBR与单级好氧MBR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MBR在应用中存在的脱氮除磷效率低、膜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两级序批式MBR工艺,并与单级好氧MBR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级序批式MBR不但具有SBR脱氮除磷的优势,而且解决了单泥工艺存在的脱氮除磷矛盾问题,在稳定运行阶段,膜出水NH;-N、TN、TP平均值分别为2.83 ms/L、12.20 mg/L、0...  相似文献   
993.
采用Fe(NO)3.39H2O和FeSO.47H2O混凝剂处理模拟大红染料废水,通过改变各药剂投加量及废水pH值,考察其对废水COD和色度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混凝剂在处理大红染料废水中都表现出了较好的脱色性能,而Fe(NO3)3.9H2O的去除性能较FeSO.47H2O更为优越。Fe(NO)3.39H2O对染料废水的脱色作用十分显著,所有的脱色率都在86%以上。当投加量为0.18 g时,脱色率达最大值93.3%;当投加量为0.24 g时,COD去除率为63.6%。FeSO.47H2O对废水色度的去除效果好于COD的去除。其最佳投加量为1.5 g,此时,脱色率达82.4%;当投加量为0.9 g时,COD去除率为51.8%。Fe(NO)3.39H2O在pH为5.0~9.0之间处理效果都较好,当pH=8时,其脱色率最高,为93.4%;FeSO.47H2O在pH为6.0~8.0之间最佳,当pH=8时,脱色率最高为83.2%。  相似文献   
994.
大孔TiO2/SiO2光催化剂用于空气净化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新型SiO2为载体,通过钛酸丁酯溶液的浸渍、原位水解以及高温煅烧制备出新型的大尺寸大孔径的TiO2/SiO2光催化剂.利用该催化剂设计出空气净化器进行空气净化实验,通过实验发现:大孔催化剂对甲醛、氨、苯这样的小分子物质表现出异常的吸附性能,由此提高了净化速率和效果;大孔催化剂能有效杀灭流动空气中的细菌,其中大孔结构对...  相似文献   
995.
"微滤+反渗透"工艺在处理垃圾渗滤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孔陶瓷微滤+两级反渗透"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分别考察多孔陶瓷微滤膜、一级反渗透和二级反渗透对渗滤液COD、NH3-N、电导率及相应去除率与运行时间的关系,还重点考察了一级反渗透系统回收率控制及清洗周期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陶瓷微滤预处理后,出水的COD、NH3-N去除率、脱盐率分别维持在50.3%、30.2...  相似文献   
996.
水资源短缺是中国钢铁企业发展的瓶颈,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对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针对中国钢铁企业生产工艺与设备普遍落后、用水量大、水循环回用率低、水资源严重浪费的用水现状,从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推广节水型工艺技术、强化串级用水和循环用水、废水处理技术等几方面探讨了钢铁企业工艺节水的技术途径,并对钢铁企业节水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97.
以钢铁酸洗废水为研究对像,研究一种基于微波催化纳米气泡氧化的工艺技术,对废水进行深度净化回用,其特征是:使废水中水、铁、酸有效分离,各自回用,全系统近乎零排放。  相似文献   
998.
针对± 800 kV 灵州换流站工程 750 kV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gas insulatedswitchgear, GIS)设备安装施工环境条件恶劣问题,通过分析工程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设备安装环境条件控制方案。应用结果表明:设备安装环境控制方案保证了灵州换流站750 kV GIS安装条件要求,对环境变化复杂地区的超长GIS设备安装施工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纳米TiO2对短裸甲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揭示纳米TiO2对藻类的毒性作用和机制,研究了纳米TiO2对短裸甲藻的抑制特性及对酶活性、氧自由基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对短裸甲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72 h半数致死浓度(EC50)为9.7 mg.L-1.在受试范围内随着纳米TiO2浓度的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显著性下降(P<0.05),随TiO2浓度增加,羟自由基的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显著性增加(P<0.05),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也呈现升高的趋势.对照组羟自由基的含量是0.083U.mL-1,而在30 mg.L-1的纳米TiO2作用下,羟自由基的含量上升到1.1 U.mL-1.在20 mg.L-1纳米TiO2作用下,随着时间的延长,SOD活性、CAT活性和MDA(丙二醛)在暴露时间为12 h时达到最大,而48 h时降低到最小.12 h SOD的活性是0.14U.(107cell.min)-1,而48 h SOD的活性为0.01 U.(107cell.min)-1,而羟自由基只在48 h处呈显著性上升(P<0.05).纳米TiO2对抗氧化体系和自由基的影响可能与其抑藻机制有关.本研究为揭示纳米材料的环境生态效应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纳米二氧化钛胁迫对普生轮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纳米材料独特的理化性质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可能带来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实验研究了胁迫浓度梯度为0、0.01、0.10、1.0、10、100mg.L-1的纳米二氧化钛(nTiO2)悬浮液单一处理普生轮藻(CharavulgarisL.)的毒性效应,在胁迫24h、48h、72h、96h后分别测定其叶绿素a含量、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叶绿素a含量、SOD和CAT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而MDA含量呈递增趋势,高浓度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酶的活性降幅也较大,说明急性nTiO2暴露对普生轮藻具有毒性作用,且表现出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