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552篇
安全科学   6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696篇
基础理论   436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徐中华 《安全》2004,25(1):36-36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重要场所和基本单位,安全生产作为电力企业的生命线,一直是安全管理者日日讲、月月讲、年年讲的不老话题,但是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针对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的全面展开,笔者认为,应加强对班组"五防线"管理,以此开创安全生产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2.
在水培条件下,以辽春10号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10-4mol.L-1、10-5mol.L-1、10-6mol.L-13种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对1mmol.L-1Cd2+、5mmol.L-1Zn2+复合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未加SA处理的Cd2+、Zn2+复合污染)相比,经SA处理Cd2+、Zn2+复合胁迫下小麦幼苗地上及地下生物量都有明显增高,特别是10-4mol.L-1SA处理组分别增加23.78%和24.7%;10-4mol.L-1SA处理组小麦幼苗根系活力提高6.74%。在试验第6 d、11 d根系和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分别达到峰值且以10-4mol.L-1SA处理组最高;在整个试验期间3个SA处理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始终高于对照,其中10-4mol.L-1SA处理组为对照组的146.6%;SA处理使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在试验第11 d,10-4mol.L-1SA处理组叶片和根系中丙二醛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85.5%和87.6%。但是在试验第14 d各组小麦幼苗叶片和根系中丙二醛含量全部有所回升。综合来看,不同浓度的SA处理均能提高小麦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且高浓度SA(10-4mol.L-1)处理效果最明显。这表明,水杨酸能够通过促进保护酶活性的升高,抑制活性氧含量的增加,从而有效缓解Cd2+、Zn2+复合胁迫对小麦的毒害。  相似文献   
93.
<正>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最基层、最活跃的组织,是企业各项工作的落脚点,也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制度的贯彻落实,以及先进安全技术的应用,最终都要通过班组来实现。因此,让班组发挥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就要将安全基因植入细胞,激活细胞的安全动力,才能保障企业机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94.
土壤中普遍存在微塑料和重金属等复合污染物,二者极难降解且易形成复合污染,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并影响植物的生长与生理生态特征.为研究土壤微塑料与重金属的复合污染对土壤性质和植物生长的影响,选取粒径3μm的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和重金属镉(Cd),设置不同PS-MPs暴露量(0、 10、 50、 100、 200和400 mg·kg-1)并联合Cd污染(0、 1.2和6.0 mg·kg-1)条件下,研究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化及其对生菜(Lactuca sativa)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S-MPs与Cd复合污染强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SOM)、有效磷(AP)、碱解氮(AHN)和速效钾(AK)等主要理化因子均显著降低,在PS-MPs暴露量为400 mg·kg-1时降到最低值;同时,PS-MPs联合Cd的污染也会显著降低生菜种子的萌发率,但PS-MPs低暴露量(10 mg·kg-1和50mg·kg-1)会减缓Cd(6.0 mg·kg-1)污...  相似文献   
95.
纳米氧化镍(nNiO)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纳米颗粒,其水生毒理效应研究还很有限。为探索n Ni O对海洋贝类的毒性机制,本研究将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置于不同浓度(0、1、10、100 mg·L~(-1))的n Ni O中暴露96 h,分别测定鳃和消化腺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鳃和消化腺中应激蛋白HSP70和AOX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在100 mg·L~(-1)n Ni O处理下,2种组织中MDA含量均显著性升高(P0.01),显示纳米颗粒造成了长牡蛎的脂质过氧化,并可能引起相应的氧化损伤。同时,n Ni O暴露也诱导了长牡蛎抗氧化酶(SOD、CAT和POD)活性的改变。其中,SOD和CAT活性在10 mg·L~(-1)浓度处理组达到最高,而POD活性在1 mg·L~(-1)浓度组即达最高值。在高浓度n Ni O(100 mg·L~(-1))胁迫下,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均比低浓度(1和10 mg·L~(-1))处理组降低,表明抗氧化酶的保护作用在较低浓度暴露下更有效;而热激蛋白(hsp70)和交替氧化酶(aox)基因却分别在长牡蛎消化腺和鳃组织中上调表达(P0.01),并表现出一定的组织差异。说明高浓度纳米颗粒暴露中主要是应激蛋白发挥了作用。本文结果为纳米氧化镍对海洋双壳贝类的毒性机制研究及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6.
蓝藻虽然能产生有毒的生物毒素,但是也含有较高的蛋白质。为探索蓝藻饲料化利用的可能性,本文通过腹腔注射的方式研究了微囊藻毒素-LR(MC-LR)对崇仁麻鸡的半数致死剂量(LD_(50))及其对肝脏的氧化损伤。实验设计了4个剂量组(对照组、5、10和20μg·kg~(-1)MC-LR),并在1、3、12、24和48 h检测了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MC-LR对崇仁麻鸡的LD_(50)值为34.67μg·kg~(-1)体重(bw),95%的置信限为33.51~35.83μg·kg~(-1)bw。在MC-LR的作用下,鸡肝出现了氧化应激现象。3个染毒组鸡肝中GSH含量呈现先下降而后上升恢复至正常水平的趋势,GST酶活力表现为先上升而后下降至正常值的趋势,这说明GSH和GST共同参与了鸡肝中MC-LR的解毒;鸡肝中GPX酶活性在前3小时先保持不变(除了1 h的高剂量组),随即显著上升,这说明GPX和GSH共同参与了鸡肝中过量活性氧自由基(ROS)的清除,GPX可以作为监测MC-LR引起鸡毒性作用的生物标志物。CAT酶活力表现为先显著下降(P<0.05)而后快速上升至正常值的趋势,SOD酶在整个实验期间几乎保持稳定,这可能与SOD酶活性较高所致。  相似文献   
97.
磷系阻燃剂对人体的潜在毒性作用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肾脏是机体重要的排毒器官,若肾脏细胞受损,可能影响肾脏功能的正常发挥。本研究以人胚肾细胞HEK293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毒理学实验,筛选出磷酸三苯酯(TPP)及磷酸三(2-氯异丙基)酯(TCPP)诱导人胚肾细胞HEK293凋亡的关键靶标基因p53。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子对接模拟和光谱法分析发现,TPP和TCPP分别以嵌插方式和沟槽方式结合p53-DNA,改变基因片段的框架结构,启动分子起始事件,通过影响相关基因(Bax、Hrk、Bcl-2和Bad)的表达量,导致线粒体途径释放cyt c,最终激活Caspase 7实现细胞凋亡。研究结果阐明了此类污染物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为毒害化学品的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 PAEs)是环境介质中的一类典型的有机污染物。已有研究表明,PAEs具有明显的内分泌干扰毒性,并会对动物和人体的生殖发育与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体外细胞评价模型因具有高通量、测试周期短、成本低和毒性效应易于探明等技术优点,被广泛应用到PAEs毒理学效应的研究中。本文从内分泌干扰毒性、胚胎发育毒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遗传毒性以及致癌作用等方面,对PAEs的一些体外细胞毒性评价模型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并对其相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本文旨在为体外细胞毒性评价模型的有效利用提供借鉴,并对PAEs毒性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99.
Al^3+对绿豆根生长和根尖细胞核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铝离子(C(Al^3+)=10^1,10^-2,10^-3,10^-4和10^-5mol/L)对绿豆(PhaselusradiotusL.)根生长及根尖细胞核仁的影响,结果表明:C(Al^3+)在10^-3mol/L以上时对根生长和根尖细胞核仁都有着抑制作用,核仁受毒害后,核仁物质外溢细胞质内,严重对核仁物质几乎占据整个细胞质,该现象在分生组织细胞和根冠组织中都可观察到。  相似文献   
100.
调节细胞通透性促进天蓝色链霉菌蓝色素生物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蓝色链霉菌分批发酵中,36h时一次加入20mg/L的青霉素,色素浓度和分泌率分别提高了26.2%和39.2%;与一次性添加青霉素相比,分多次添加可使色素浓度再提高9%,但分泌率没有明显变化。DMSO浓度为6g/L时,色素浓工和分泌率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0.5%和50%;2-50g/L的DMSO对菌体生长没有影响。36h时lg/L的吐温80,色素浓度和分泌率分别提高了16.9%和37.5%,60h时加入0.2g/L浓度的SDS,色素浓度较对照基本相当,但分泌率却提高了16.1%。图4表1参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