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216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Zn2+络合促进土霉素在粘土矿物表面的吸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霉素(OTC)和Zn2+作为饲料添加剂大量应用于畜禽养殖中,会通过畜禽粪便施用等方式进入土壤环境.研究了它们在粘土矿物上的吸附行为及其相互影响.结果发现,阳离子交换量大的蒙脱石对OTC的吸附系数(Kd)明显高于高岭石;而电荷属性的不同,导致2种粘土的Kd随pH呈现不同的趋势.Zn2+可对OTC吸附产生影响,在4相似文献   
392.
镉对松散和紧密胞外聚合物类蛋白的荧光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分子荧光技术和荧光滴定的方法解析了重金属cd与2种不同类型胞外聚合物类蛋白的结合机理;并通过2种胞外聚合物类蛋白与cd结合后荧光光谱的特征,进一步分析松散附着(Loosely Bound,LB)和紧密黏附(Tightly Bound.TB)2种胞外聚合物之间的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在滴定的cd浓度低于1×10-mol·L-1、pH值为4的条件下,cd对LB具有显著的猝灭效应;结合Stern-Volmer分析,这种猝灭现象不仅与生色团的质子化效应有关.而且也和类蛋白与cd结合位点的变化有关.同时.滴定过程中LB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红移现象,而TB却出现不同程度的蓝移.这说明,cd与2种类蛋白物质的结合机理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进一步三维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在滴定前后LB中类蛋白荧光峰的结构与形态并未产生明显分化,由此说明,LB内荧光生色团性质和结构相对单一;而滴定后TB中肩峰的凸现说明.其类蛋白性质、结构与LB相比更具有多样性的特点.pH值为10的条件下,Stem-Volmer分析结果显示,LB和TB类蛋白荧光团的猝灭与2方面因素有关,一是与生成不产生荧光的EPS-Cd络合物有关,二是与分子之间的碰撞所导致的荧光猝灭有关.  相似文献   
393.
环境水样中氯化物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目的:分析用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滴定终点溶液颜色的变化特征,总结其规律,以便分析者做为参考。方法:以环境监测标准中推荐的硝酸银滴定法GB11896-89进行实验测定。结果:当看到溶液为明显的砖红色时,早已过了等当点和滴定终点了,当溶液为比较明显的灰黄色时,虽然已经过了等当点了,但却是滴定终点,用其点计算可以得到准确的结果。结论:在水样滴定的全过程中,不要找溶液成什么明显的砖红色时即为终点,而要找溶液成为较明显的灰黄色时,即为水样滴定终点,用这个点进行计算往往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94.
洞庭湖沉积物腐殖酸的配位性与酸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位滴定研究了从洞庭湖沉积物中分离得到的腐殖酸(HA)的酸碱性和配位性,采用修正格兰函数进行了数据拟合.表征了六类可滴官能团含量和分布,pKa数值在2.35~10.50之间,羧基占可电离中心总数的62%,利用铜离子选择电极和汞齐电极(Pb、 Cd 和Zn)研究了腐殖酸与Cu2+、Pb2+、Cd2+和Zn2+配位性质,借助Scatchard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显示铜和铅为二配体,镉和锌为单配体.平均稳定常数顺序为:logKHA-Pb>logKHA-Cd>logKHAtZn, 配位能力顺序为:Pb>Cu>Cd≈Zn.  相似文献   
395.
铜对两种农药在砂土上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考察了铜与有机农药在土壤中吸附行为的交互作用,以阿特拉津(Atrazine,AT)、氰戊菊酯(Fenvalerate,Fen)为研究对象,进行批量平衡吸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AT的吸附符合线性吸附等温线,氰戊菊酯在土壤上的吸附变异性较大,可能原因是菊酯农药存在一定程度的降解。铜离子的存在使AT的吸附常数Koc由262.3减小为55.22L/kg,AT在土壤上的吸附量减小。氰戊菊酯吸附常数Koc为282.9(L/kg),铜离子与氰戊菊酯共存时,氰戊菊酯吸附Koc值增加为440.1L/kg,实验Cu2+浓度范围内,吸附量明显增加。两种农药土壤吸附实验结果不同,这种差异性可能是由于两种农药具有不同的水溶性和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值,铜与AT可能形成可溶性络合物从而减小其吸附。铜与氰戊菊酯可能形成不溶性络合物而使溶剂萃取率降低。  相似文献   
396.
聚硅酸铁(PSF)混凝剂硅铁反应过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付英  于水利  杨园晶  芦艳 《环境科学》2007,28(3):569-577
以水玻璃、硫酸亚铁及氯酸钠为原料,用共聚法制备不同Si/Fe比的聚硅酸铁(PSF)混凝剂(PSF0.5、PSF1、PSF3分别指Si/Fe摩尔比为0.5、1、3),同时监测制备过程中pH的变化,并就不同共聚反应时间的样品,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紫外吸收(UVA)扫描法、透射电镜法(TEM)、光子相关光谱法(PCS)及红外光谱法(IR)对其反应过程的微观品质进行多方面表征.结果表明,PSF是硅铁反应的共聚物,而不是简单的原料复配.不同Si/Fe比的PSF具有不同的硅铁成键速度、成键方式及成键稳定性,低Si/Fe比主要生成以Si—O—Fe—O—Fe—O—Si键络合的物种,而高Si/Fe比主要生成以Si—O—Fe—O—Si—O—Si键络合的物种,Fe—O—Fe键的形成速度快并且与Si—O—Fe键的形成可能有相互促进作用,而Si—O—Si键(硅酸聚合)形成速度慢并且与Si—O—Fe键的形成可能有相互阻碍作用,Fe—O—Fe键的稳定性比Si—O—Fe或Si—O—Si键差.对于PSF中硅铁不同成键模式的分析为合成高性能、高稳定性的硅酸铁类混凝剂以及为优势形态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97.
目的对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含量的不确定度的来源及其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对《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中氯化物测定的硝酸银滴定法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评定。结果按数学模型计算水样中氯化物浓度为25.2mg/L,水样中氯化物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6mg/L,结果表达为(25.2±0.6)mg/L。结论水样中氯化物含量测定的测量不确定度影响中,以分析滴定中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引入的不确定度最大,其次为配制NaC l标准使用溶液引入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398.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合钴对NO气体进行络合吸收实验,以实现湿法脱硝。试验初步研究Co2+EDTA络合吸收NO的反应条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氧含量、p H值、反应温度和吸收剂浓度。研究结果表明,有氧存在时,Co2+EDTA具有一定的脱除NO能力。在50℃时,鼓泡反应装置中当氧质量分数为10%,溶液p H=9.0时,以0.01 mol/L的Co2+EDTA作为吸收液与NO进行反应,脱硝率可达到74%以上,并可维持一定时间的脱硝作用。  相似文献   
399.
采用荧光光谱和猝灭滴定实验,结合二维相关分析和区域体积积分分析,研究了生活垃圾渗滤液不同处理阶段样品中溶解性荧光有机物(DFOM)络合Pb(Ⅱ)的特性.结果显示:渗滤液中无机阴离子对Pb(Ⅱ)猝灭DFOM荧光影响较大,它们的存在致使Pb(Ⅱ)对DFOM的荧光猝灭效果不明显.在渗滤液DFOM的各种荧光基团中,Pb(Ⅱ)对类蛋白类物质的荧光猝灭效率高,而对类腐殖质物质的荧光猝灭效率低,这种猝灭特征不随渗滤液处理进行而改变;但Pb(Ⅱ)对调节池和厌氧处理中可溶性微生物降解副产物的荧光猝灭效率低而对氧化沟和MBR出水中DFOM的荧光猝灭效率高.分析结果表明,渗滤液DFOM中类蛋白物质络合Pb(Ⅱ)能力大于类腐殖质物质,经好氧生物处理后,可溶性微生物降解副产物络合Pb(Ⅱ)的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