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45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34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以群落样方为一维综合资源位,研究了炼山后华山松(Pinus armandii)针阔混交群落与天然林中主要乔木种群的生态位特征、并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天然林中种群生态位特征来预示华山松群落中种群生态位发展动态.结果表明:①依照各种群在两种林分中生态位宽度的变化动态,种群可分为生态位扩展型种、生态位衰退型种、生态位稳定型种和生态位敏感型种、②在华山松群落中,大量侵入的乡土树种已具有了较大的生态位宽度,但群落中种间生态位重叠值很高,显现出人工群落中种群生态位分化不良,种间竞争激烈,群落的组成结构不稳定.③天然林中大多数乡土树种的生态位宽度较之在华山松林中大为增加,但由于长期协同进化,种间生态位分化程度高,种间竞争较缓和,群落具有很高的稳定性.④天然群落比人工群落的种群生态位配置更优化,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由此可见,在生态恢复工程中应充分发挥乡土树种的积极作用,尽可能以天然林群落的结构特征作为有益的参照以指导植被恢复与重建工程的实施.图2表3参17  相似文献   
92.
中国亚热带地区树轮气候学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气候重建基本都集中在温度方面,基于树轮宽度的水文气候研究鲜有成果,不利于全面理解亚热带地区历史气候变化特征。本文基于北亚热带大别山地区黄山松树轮宽度年表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分析,发现树轮宽度指数与上一年4—7月平均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r=?0.68,p<0.01)。在此基础上,重建了大别山地区1846—2010年4—7月平均相对湿度变化历史。重建序列方差解释量达到46.4%(调整自由度后为45.3%)。在整个重建时段中存在3个湿润期(1891—1903,1905—1921和1950—1993年)和3个干旱期(1868—1890,1922—1934和1994—2005年)。同时,重建序列与采样地周边区域旱涝指数以及天目山的相对湿度重建序列在年代际尺度上高度相关,说明过去165年间中国东南亚热带较大区域范围内的干湿变化在年代际尺度上较为同步。空间分析结果表明重建序列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研究区及周边较大区域范围内的土壤湿度变化。综上,利用树轮宽度指标重建的大别山的相对湿度变化为研究亚热带地区干湿演化历史提供了参考依据,完善了时间尺度上亚热带地区相对湿度数据,同时也证实了亚热带1990年以后干旱化趋势的出现。  相似文献   
93.
通过8根集中荷载下高强箍筋混凝土梁的受剪破坏试验,分析了500MPa箍筋混凝土构件斜截面的剪切承载力及使用阶段的斜裂缝宽度,同时对两组配有蒙皮钢筋的混凝土梁的受剪承载力及斜裂缝宽度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此类构件的受力性能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剪构件相同,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仍可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有关公式进行计算,并且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同时蒙皮钢筋的配置能够有效地限制裂缝的开展,改善受剪破坏的脆性性能。  相似文献   
94.
LED(LightEmittingDiode)是一种借外加电压激发电子而发光的光电半导体组件,其基本结构是将一块电致发光器件置于一个有引线托架上,四周用环氧树脂密封并保护内部芯线。由于不同材料禁带宽度不同,LED可发出不同波长的光;另外,因LED材料组分和掺杂不同、能带结构呈现复杂性,相应地产生了间接跃迁辐射等。从物理机理来讲,LED种类相对比较繁多,其应用领域也较为宽广。  相似文献   
95.
应用傅立叶时域积分近似解方法对毫米脉冲波通过雨媒质时的传输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得出了脉冲畸变随频率、降雨率、脉冲宽度及传播距离的变化关系,讨论了脉冲展宽与压缩随传播常数二阶导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96.
人工封育区沙化草地植被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样线和样方结合法对宁夏人工封育草原进行野外调查,运用重要值、Levins生态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封育外围区、边缘区、核心区3种不同措施下的植物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进行分析,以揭示人工封育区沙化草地植被生态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人工封育区,重要值之和较大的为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和刺沙蓬(Salsolaruthenica IIjin.),分别为689.53、455.83。外围区与边缘区生态位宽度最大的均为黑沙蒿,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846、0.790,核心区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Willd.)Novopokr.),生态位宽度为0.640,是人工封育区的优势种。生态位重叠计测结果表明,植被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生态位重叠度平均值和重叠对百分数表现为外围区〉核心区〉边缘区。不同封育措施间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的差异表明适度封育有利于草地植被恢复,但随着封育时间延长,植物的再生和幼苗的形成会受到一定程度抑制。  相似文献   
97.
通过机械式停车设备车位宽度的定义及理论分析,提出了车位宽度的定义以及检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
为研究城市道路两侧不同绿化带宽度及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对消减大气中PM2.5浓度的作用,选择北京市四环主干道旁3种典型植物群落配置类型作为试验监测点,对0 m、6 m、16 m、26 m、36 m不同绿带宽度下PM2.5浓度分布与变化进行监测,并对其消减能力进行计算,分析PM2.5浓度变化与道路车流量、绿化带宽度及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PM2.5浓度的日变化与车流量的日变化特征一致,道路绿地空气中PM2.5浓度的日变化呈现双峰单谷型特征,即早晚高、白天低,PM2.5浓度在8:00-10:00的交通早高峰期间增加,而后开始下降,到12:00-14:00左右达到最低值,之后呈持续上升状态,直至晚高峰19:00浓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2)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模式对大气中PM2.5浓度的消减作用不同,群落内郁闭度高的多复层结构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优于郁闭度低的单层配置绿地模式;(3)分别对3类空气质量条件下,道路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进行评价。无污染或轻度污染(PM2.5〈100μg·m-3)环境下,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明显,26 m及36 m的绿带处消减作用最强,最高可达12.22%;中度污染(101μg·m-3201μg·m-3)天气条件下3种绿地对PM2.5的消减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
为了解蔗糖改性纳米铁原位反应带在地下含水层中的形成规律,在二维模拟装置中创建原位反应带,研究了石英砂介质颗粒大小?地下水流速?浆液注入浓度?注入量及注入方式对反应带修复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带宽度随介质粒径及地下水流速的增加而增大,粗砂中反应带宽度约为细砂的3倍;当地下水流速由0.1m/d增加到1.0m/d时,反应带宽度分别增加了14.9%和106.4%.浆液分次注入的方式可使反应带初始宽度增加19.8%;较小的浆液浓度有利于反应带在水流方向和含水层垂向修复范围的扩展.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