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珠江广州河段水质及微生物周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珠江广州河段的水质状况和生态环境质量,于2008年5月-2009年4月,对微表层、表层的关键水质因子及几种重要的微生物指标进行了每月1次的周年调查.结果显示,珠江广州河段微表层对氮磷营养盐及微生物均有明显的富集作用.中大码头水体微表层对TN和TP的富集系数分别为1.23和1.08、鱼珠码头分别为2.23和1.30,且氮、磷营养盐含量高.两站点水体的细菌总数大多在104~106 cfu/mL,微表层水体对细菌总数的富集系数高达26.03和3.75.中大码头微表层、表层粪大肠菌群的年均值分别为(7.01±2.43)×103个/mL、(2.75±0.73)×103个/mL,鱼珠码头为(4.81±1.84)×103个/mL和(2.45±0.73)×103个/mL.相关分析显示,粪大肠菌群的数量与大肠菌群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表明珠江广州河段受生活污水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62.
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数是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必测项目。检测的结果直接反应了环境水质的生物学指标的好坏。这两个项目同一般理化检测手段相比有较大差异性,有其自身的特点,要做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现将在从事这两个项目的监测工作中常遇到的几个技术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3.
采用细菌学方法,对浑河(抚顺段)水质进行了细菌学监测,积累了从1988年至1997年10年的监测数据,对该段水体中微生的的消涨状况进行了阐述,并进行了细菌学评价。浑河(抚顺段)水体中的微生物多年来变化波动不大,但总体上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浑河(抚顺段)水段从细菌总数指标上评价为β-中污带;从总大肠菌群指标上评价,除水库出口和阿及桥外,均超GB-3838-88Ⅲ类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月中度污染一重污染。表明该段水体已受到相应程度的有机污染物和生活污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64.
托盘属于典型的框架结构型铸件 ,要求铸件具有高的耐热性、耐热冲击及抗裂能力。采用不同铸造工艺方案 ,根据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产生的原因 ,不断改进工艺 ,获得了合格的铸件 ,使铸件成品率达 95 %以上  相似文献   
65.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用于检测环境水体指示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快速检测水体指示菌-大肠菌群(total coliform)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进行了研究。采用的两对引物分别扩增了LacZ基因的约260bp和UdiA基因的约150bpDNA片段。引物Ⅰ和引物Ⅱ最低能分别扩增10^-6μg或10^-8μg基因组DNA。整个检测工作在采集水样后5-6h内完成。与  相似文献   
66.
以硫酸钡、聚异丁烯为线性混合成膜体系的填料和改性剂,经表面改性,制得具有较强防腐能力的复合型石英表面蚀刻保护涂料,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了涂料组分配比和配制工艺.以载玻片为底材模拟蚀刻加工过程,进行了HF和NH4HF2混合酸(4∶1)的浸渍比检测,并考察了涂层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线型混合体系中m(PS)(硬组分)和m(SBs)(软组分)质量比、w(改性剂)及w(填料)用量分别为1∶1,1.67%,2%,在60 ℃~80 ℃的浸渍温度下,浸渍比(W)为63.9,涂层可耐热到300℃,且对饱和氟化氢、氟化氢铵溶液等强腐蚀性介质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67.
利用高纯度高铁酸钾,进行了矿井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简单的工艺条件下。高铁酸钾投加量在24mg/L以上时,经处理的矿井水剩余CODcr小于6mg/L;高铁酸钾浓度大于7mg/L时,经处理的矿井水残余的总大肠菌群数小于3个/L,杀灭率可这98%以上;高铁酸钾投加量大于24mg/L,可以使混凝后的矿井水浊度达到5NTU左右。  相似文献   
68.
一株碱性脱除硫酸盐细菌的筛选及其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化铁碱溶液催化法气体脱硫方法(简称DDS法)具有良好脱硫效果,但是DDS溶液在脱硫后会导致脱硫能力降低,为了达到使DDS脱硫残液得到再生的目的,从自然环境中筛选能够使DDS脱硫残液得到再生的微生物并对其进行了研究。通过富集培养及纯化,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口附近土样中筛选出一株碱性条件下脱除硫酸盐的菌株WT-1。对该菌株的生长曲线进行了测定,培养4~6 h菌株进入对数期,20 h左右到达稳定期。并研究了温度、pH值和摇床转速对其生长特性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35~45℃,pH值8,摇床转速120 r/min。同时,脱硫试验表明WT-1确实具有脱除硫酸盐的能力。  相似文献   
69.
70.
张英伟  柴立伟  王东伟  汪杰  黄艺 《环境科学》2014,35(3):1169-1175
铜和镉是我国土壤重金属常见种类,生物固定过量重金属以降低其生理毒害是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外生菌根能够通过分泌大量有机物质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在Cu或Cd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接种油松幼苗根际分泌的耐热蛋白具有固持重金属的潜力.结果表明,纯培养条件下接种并没有增加耐热蛋白的分泌,但是在Cu或Cd的胁迫培养下,接种幼苗耐热蛋白的分泌量增加.不同Cu浓度处理下,接种油松幼苗总提取耐热蛋白(total thermostable protein,TTP)和易提取耐热蛋白(easily extracted thermostable protein,EETP)的分泌量为未接种油松的2.64~11.79倍;Cd处理下接种油松TTP和EETP的分泌量,分别是未接种油松的1.49~7.56倍.虽然Cu处理下无论是接种还是未接种,根际耐热蛋白和根系细胞中固持的总Cu量显著大于空白对照,但接种显著增加了根际的重金属固持量,其Cu总相对含量是未接种的1.81~2.75倍,且绝大部分重金属固持在耐热蛋白中,使得根际耐热蛋白中的Cu相对含量是根系细胞含量的4.19~43.00倍.Cd处理下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说明接种菌根真菌促进了植物分泌耐热蛋白量,加强了根系对重金属的固持能力,从而达到减少过量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缓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