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117篇
综合类   303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21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91.
江苏省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根据江苏省不同来源耕地数据差异,适当修正得到1949~2006年耕地数据序列,引入耕地变化率、耕地分布重心等指标,研究江苏省近60年来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的基本过程及其空间差异,然后运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初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并建立耕地数量变化的多元回归模型。研究表明,江苏省耕地面积经历了由增加→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减少的变化过程;苏北滨海平原区、中部里下河浅洼平原区及宁镇扬低山丘岗区耕地有所增加,而苏南长江三角洲平原区耕地则急剧减少,耕地重心呈现向后备资源丰富、人地矛盾较为缓和的地区移动的趋势;人口增长与农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是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预测2020年江苏省耕地总量45449×104 hm2,人均耕地0053 hm2;要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江苏省必须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692.
基于CVM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耕地资源流失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人们对耕地资源的总价值认识不足,我国又未能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调节机制,从而导致耕地与非农用地之间的比较效益差别。因而,给予耕地保护者一定的经济补偿是促进耕地保护的一个必要选择。补偿标准的确定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核心所在,耕地资源价值是确定补偿标准的基础。通过对耕地资源价值构成的综合分析,认为耕地资源总价值应包括市场价值与非市场价值。通过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内涵与实质的揭示,指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范围只应包括具有正外部性的非市场价值,即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测算出的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才能作为确定补偿标准的依据,提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的计算模式——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并以河南省汝州市为研究案例,运用CVM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693.
区域协调的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协调与利益补偿是实现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应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经济发展带来的耕地面积减少、区域间耕地保护压力与机会成本差异、区域间耕地保护责任与义务不对等等方面阐述了耕地保护区域协调的客观性与必要性,提出了耕地保护利益补偿区域协调的基本思路,并从补偿/受偿区域确定、补偿途径选择、补偿标准测算、补偿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对区域间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的具体运作做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构建区域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有较强的现实必要性,各区域的实际情况也具备了进行协作的基础,同时需要在制度层面为耕地保护利益补偿的区域协调提供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694.
国内外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回顾法、归纳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国内外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研究的趋势、理论和方法、内容和体系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总结。研究表明:①在研究内容方面,国外将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融合于农业补贴,尤其是农业生态补贴和农业环保计划之中。国内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研究内容则多侧重于对耕地价值、价格和效益的内涵界定、测算方法以及耕地非农化补偿(征地补偿)研究方面。②在研究体系方面,已有研究未能将区内和区际补偿、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补偿进行有机结合。③在研究理论和方法方面,未能将相关理论进行有机融合,也未能从耕地保护外部效益供体与受体分析的基础上合理测算耕地保护的外部性。为此,我国学者应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95.
按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等要求,通过对耕地供需平衡分析和对耕地供给与需求的综合权衡,从区间估计的角度确定了省域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水平,形成黑龙江省耕地保有量的高、中、低保有量方案.以此为思路确定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不再是一个点值,而是一个区间值,这更符合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弹性控制的要求,为全国新一轮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年)的编制及实施评价方法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96.
江西省经济增长与耕地集约利用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 a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江西省耕地资源不断减少。选取GDP、人口、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作为主要分析指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和土地利用弹性系数理论分析了1990~2009年江西省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变化呈负相关关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耕地资源流失的主要原因;江西耕地利用弹性系数较低且呈现剧烈波动性,说明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江西耕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697.
县域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玉波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7):599-601,657
耕地质量评价研究能够为耕地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支持.以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种植业收益能力和作为建设的潜在收益能力作为评价目标,构建由县域耕地质量指标耕地等、现实级、潜在级组成的耕地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在阐述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涵义的基础上,选用8项一级指标、36项二级指标和20项三级耕地质量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和评价耕地质量,得出所要评价县域的耕地各单元综合质量级别序列值.  相似文献   
698.
陈翠萍  牛怀文 《四川环境》2009,28(4):136-140
本文以仪征市现有耕地土壤为调查对象,通过布点、采样、检测、统计,结果表明,仪征市沿江圩区长江冲积母质发育的土壤比丘陵地区下蜀黄土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土壤重金属含量多年来有升高现象,少数田块存在高残农药的残留,点源污染和农药污染对耕地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需要采取工程、生物和化学等技术对土壤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699.
通过系统研究广东省耕地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造成耕地数量减少及质量下降的原因,阐明了耕地动态平衡的内涵,提出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措施。  相似文献   
700.
广东省耕地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耕地资源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资源质量下降,后备资源贫乏.要缓解这种紧张局势,必须抓好如下措施:切实保护好现有耕地,加大后备耕地资源的开发力度,健全土地法制法规,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不断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