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23篇
安全科学   218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70篇
综合类   496篇
基础理论   149篇
污染及防治   68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1.
2012安全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2012 International Sympo 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将于2012年10月23-26在南京举办。此次会议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主办,河南理工大学、河北联合大学协办,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  相似文献   
112.
超限超载是全国性、普遍性顽疾,其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治理难度大。福建省三明永安市于2011年8月30日开始,经过近9个月的集中治理,虽然公路超限超载运输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治超工作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矛盾。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建立治超长效管理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当前永安的治超工作现状,围绕如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出了几点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3.
有机磷农药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中农药复合污染产生的毒性效应具有潜在风险。为系统考察有机磷农药(OPs)混合物对淡水生态系统中绿藻的联合毒性效应,以马拉硫磷(MIT)、敌敌畏(DDVP)、敌百虫(TRC)、乐果(DIT)和氧乐果(OMT)等5种OPs作为混合物组分,运用直接均分射线法设计9组二元混合物体系共45条混合物射线。利用96孔微板测定5种OPs及其二元混合物对蛋白核小球藻(C. pyrenoidosa)的生长抑制毒性,通过基于置信区间的组合指数法分析混合物的联合毒性及毒性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以p EC50为毒性指标,5种OPs对C. pyrenoidosa的毒性大小顺序为:TRCMITDDVPOMTDIT,OPs对C. pyrenoidosa的毒性大小受其中心磷原子的电正性影响;因混合组分的不同,部分OPs混合物对C. pyrenoidosa的联合毒性依赖于组分浓度比; OPs混合物对C. pyrenoidosa的毒性相互作用以加和为主,部分发生拮抗作用,发生拮抗作用的混合体系具有低效应区域呈加和作用,高效应区域呈拮抗作用的规律;与MIT混合的体系均有发生拮抗作用,且依赖于MIT浓度,MIT浓度比例越高,拮抗作用越强,OPs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与组分浓度比相关; OPs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组分浓度比依赖性与其联合毒性的组分浓度比依赖性规律不相关。  相似文献   
114.
结合长江江苏镇江段某码头堆场地基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处理工程,通过现场钻孔埋设孔隙水压力计,对长江漫滩相软土地基加固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真空预压区,加固30d后地基中孔隙水压力变化基本稳定,且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受该深度排水板中真空荷载的影响十分显著;排水板中真空荷载随深度衰减,衰减速率与排水板周围土层性质密切相关;通过现场测试得到排水板周围为长江漫滩相淤泥质粉质黏土时,真空荷载沿排水板深度衰减速率约为3kPa/m。  相似文献   
115.
抗生素和纳米银因在各自领域的大量应用而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尤其是微生物群体构成联合暴露的风险,但是二者对细菌生长和耐药性的联合作用,目前受到的关注较少.本研究测定了两种抗生素(四环素和氯霉素)以及纳米银(10—15 nm)对大肠杆菌的联合毒性及对细菌抗性突变的诱导作用,并对相关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抗生素和纳米银对细菌的联合毒性呈现协同效应,但是二者联合作用下细菌对利福平的抗性突变频率显著降低. DNA测序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编码利福平靶标蛋白的rpoB基因发生点突变,导致突变后的靶蛋白与利福平的结合能降低.同时,qPCR结果表明抗生素和纳米银联合作用时,细菌胞内rpoS、dinB和mutS等基因表达显著上调,可能是抗性突变频率在联合作用下降低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揭示了抗生素和纳米银联合作用对细菌抗性突变的影响,有利于全面认识二者联合暴露的环境和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16.
为探讨不同形态微塑料对生物体的毒性差异,本研究比较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颗粒(直径约70~250μm)和纤维(长度约3~5mm,直径约20μm)与重金属汞(Hg)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联合毒性效果.结果表明,Hg单独暴露对斑马鱼胚胎造成了胚胎发育毒性(如血流发育障碍,心跳变缓和孵化率降低)以及心包囊水肿和尾巴畸形效应,48和72h的畸形率分别高达31.3%和91.7%.纤维状(f-PET)和颗粒状(p-PET)微塑料都会减轻Hg的胚胎发育毒性.从代谢组学的数据来看,Hg对机体造成的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紊乱效应在微塑料和Hg联合暴露组也显著降低(P<0.01).但是,由于对Hg吸附能力和过程的差异,p-PET更显著缓解Hg造成的24h血流障碍效应,而在暴露后期在降低Hg对斑马鱼胚胎畸形毒性方面不如f-PET显著.因此,微塑料与Hg的联合毒性效果与微塑料的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117.
以草炭、腐植酸和水为载体接种玉米联合固氮耐铵工程菌Enterobactergergoviae -7(以下简称E7)制备菌剂 ,在常温条件下放置 5dE7菌数在载体内明显增加 ,1mo后E7菌数略有下降 ,2mo后E7菌数急剧下降 ,半年后E7活菌数降至n(CFU) =5 .0× 10 6~ 93.0× 10 6g- 1 ,3种菌剂中菌数的变化趋势一致 ,E7菌数残留量 :草炭菌剂 >液体菌剂 >腐植酸菌剂 ;用草炭菌剂拌种在生长 2 0d的玉米根区 (包括根系和根际土壤 ) ,E7菌数达到最大值 ,以后E7菌数下降 ,至灌浆期玉米根际未能检测到E7;不同接种方法试验结果表明 ,以草炭菌剂拌种 +种下 2cm穴施使玉米获得最高增产率 .(表 3)  相似文献   
118.
污水土地处理磷污染物迁移转化模拟讨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机理,进行了以土柱试验为基础的“污水土地处理条件下磷的迁移转化模拟试验”,总结了污水中的磷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规律,提出了定量模拟这一规律的迁移转化联合模型。联合模型为研究磷在土壤中的运动提供了定量化依据,避免了已有研究中将迁移和转化割裂研究造成的误差,丰富并完善了不同形态磷的迁移转化模型。  相似文献   
119.
运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Hg(2+)、Zn(2+)联合对克氏螯虾第一触角内侧枝神经动作电位放电的影响.当Hg(2+)、Zn(2+)浓度分别达到0.000025mg/L和0.05mg/L时,这两种离子联合对触角神经的毒性作用潜伏期(TL)为46.75±22.69min(N=8),触角神经动作电位放电持续时间(DD)为115.28±40.95min,表示其放电频率(Fn/Fl)与作用时间关系的直线回归方程的b值为-0.0818,与渔业水体最高允许Zn(2+)含量0.1mg/L比较,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1).说明Hg2+对Zn(2+)的毒性具有增强效应.因此,在对有Hg(2+)和Zn(2+)污染的水体进行评估时,似应考虑到Hg(2+)对Zn(2+)毒性的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20.
硝基芳烃对虹鳉鱼(Poecilia reticulata)的毒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蕾  徐镜波 《生态环境》2004,13(1):31-33
主要研究了2,6-二硝基甲苯(2,6-DNT)和4-硝基甲苯(4-NT)两种硝基芳烃对虹鳉鱼的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效应,旨在为渔业水质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研究表明,2,6-DNT的急性毒性大于4-NT,二者的96 h LC50值分别为(25.22±0.19)mg/L和(60.26±0.09)mg/L;亚急性毒性研究中,两种化合物的各种质量浓度在40天内,对试验动物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用Marking相加指数法评价二者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其联合毒性为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