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5篇
  免费   439篇
  国内免费   897篇
安全科学   578篇
废物处理   163篇
环保管理   307篇
综合类   2377篇
基础理论   468篇
污染及防治   391篇
评价与监测   208篇
社会与环境   103篇
灾害及防治   18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根本的方法是控制物料流失。本研究对炭素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产出进行物料平衡测算,确定各工序物料流失总量及污染物排放系数,提出减少流失、降低排污系数的措施。  相似文献   
62.
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中陆壳岩石馆融形成花岗岩浆主要出现在加热期和伸展抬升期,是碰任后岩石田热状态调整引起陆壳物质化学分界的结果。陆壳碰撞前的构造历史、大陆岩石国的热参数和地幔过程、造山带的几何学特征和运动学性质等制约了造山带花岗岩类的发育,尤其是与各种造成地慢高热流叠加于下部地壳的岩石圈调整过程关系密切。大别造山带中生代花岗岩类的形成可能就是华北、扬子陆块碰撞后,底侵和垂向分离过程作用于造山带伸展抬升期,引起下部地壳岩石相继发生两次馆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3.
叙述了思茅目前开展景观影响评价的情况和意义,提出了景观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步骤、内容和方法,介绍了一种较为简便、实用的用于景观影响评价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64.
研究了超滤处理含聚合物污水过程中操作压力、膜面流速、聚合物浓度、料液流变性、阻力等影响因素对膜通量的影响,并进行理论分析,揭示了通量衰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通量衰减的机理是聚合物的浓差极化和凝胶层的形成,其次是原油和无机物对膜孔的堵塞.  相似文献   
65.
本文就鉴赏类课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和鉴赏类课程自身的特点,提出了教学资源网络化、教学过程多媒体化、教学评价自动化等观点。  相似文献   
66.
在工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聚合硫酸铁氧化过程的动力学行为,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由实验数据回归了模型参数,并进行了统计学检验,获得了聚铁合成氧化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67.
灰色聚类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68.
安徽月山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成岩-成矿区段。本文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和阐明了月山地区闪长岩类的形成环境、物质来源、源区特征、岩浆形成与演化机理等。  相似文献   
69.
灰色聚类法在许昌市中浅层地下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聚类法对许昌市中浅层井水水质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77%的中浅井水水质尚好,基本上没受到污染,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接近Ⅰ级水质标准;17%的中浅井有1—2项评价因子略超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综合评价结果接近Ⅱ级水质标准;6%的中浅井水不适合饮用。灰色聚类法的评价结果与模糊数学的评价结果相比较,信息的利用率、分辨率均要高些。  相似文献   
70.
At a rice-wheat rotational free-air CO2 enrichment(FACE) platform, the effect of elevated atmospheric CO2 on soil nematode communities in a farmland ecosystem was studied. Wheat plots were exposed to elevated atmospheric CO2 (ambient 370 μl/L 200 μl/L).32 families and 40 genera of nematode were observed in soil suspension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Under FACE treatment, the numbers of total nematodes, bacterivores and fungivores exhibited an increasing trend. Because of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the effect of elevated atmospheric CO2 on soil nematodes was only observed under favorable conditions. The response of nematode communities to elevated atmospheric CO2 may indicate the change of soil food we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