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1篇
  免费   367篇
  国内免费   1097篇
安全科学   289篇
废物处理   66篇
环保管理   126篇
综合类   2211篇
基础理论   341篇
污染及防治   507篇
评价与监测   140篇
社会与环境   236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257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1.
为了判别不同溶解氧条件下脱氮效果和碳的需求量,在水温为25~30℃条件下,设置了缺氧、微氧和有氧3种输入条件,以及C/N分别为2.0、1.5两种碳源投放量开展实验。研究表明:溶解氧的存在对反硝化作用的启动有延迟作用,但影响较小。溶解氧对于反硝化过程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在溶解氧较低的情况下,反硝化速率更为理想。缺氧条件下,C/N的适宜值应低于1.5;微氧条件下的C/N适宜值在1.5~2.0;而在有氧条件下C/N=2.0时可高效去除硝酸盐。该研究可为农村地区家庭自行去除饮用水中硝酸盐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2.
制备参数对Mn-Ce/TiO2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锐钛矿型TiO2为载体,采用分步共混法制备了Mn-Ce/TiO2催化剂,通过考察不同活性组分前驱体、焙烧温度以及活性组分负载量对催化剂样品脱硝性能的影响,以确定最佳制备参数;结合XRD(X射线衍射)、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BET比表积等表征手段研究制备参数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定型态MnO2含量越多,越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脱硝活性;催化剂样品表面原子浓度比Mn/Ti[或(Mn+Ce)/Ti]越高,催化剂表面有效活性组分越多,催化剂脱硝活性越好.以自制Mn盐(MX)为前驱体,在Mn-Ce活性组分负载量为16%时,经500℃焙烧的催化剂样品脱硝活性最高;反应空速为10000 h-1,反应温度为80℃时,其脱硝效率可达80%,150℃时脱硝效效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113.
城市交通排放是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研究污染物排放的空间分布对制定减少排放的公共政策提供依据。该研究根据北京市城区路网车流数据计算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确定污染物排放的空间模式。结果表明:轻型汽车流量在路网中比例为93%,对CO和HC排放的贡献率分别为93%和89%重型汽车流量在路网中比例为6%对PM和NO_x排放的贡献率分别为92%和73%,摩托车的流量和污染物排放比例均较低;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车流量和污染物排放强度的空间模式为聚集模式通过高/低聚类分析发现车流量和污染物总排放量的空间模式为高值聚集;热点图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热点地区主要位于二环至四环之间的中部和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4.
结合包头市某污水厂A~2/O工艺的运行情况,对比分析多级MBBR与A~2/O工艺对低碳氮比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及污泥减量化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多级MBBR工艺处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时,出水COD、总氮和氨氮平均值分别为23.1、10.2、2.07 mg/L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7%、85.2%、96.7%;各项指标均优于A~2/O工艺,特别是TN能够稳定达标,解决了低碳氮比污水TN难以达标的问题。但是多级MBBR工艺除磷效果不佳,需要额外投加药剂化学除磷。多级MBBR工艺同时表明:反应器的污泥产率为0.12,约为A~2/O工艺的1/4~1/5,污泥减量效果显著。同时多级MBBR工艺为A~2/O工艺提标改造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构建一套基于中频信号基带数字信号处理的软件无线电平台。方法通过选择芯片设计硬件电路设计出合适的PCB板。结果主要依据软件无线电平台,提出了一种基于A/D+FPGA+D/A的硬件设计方案,该系统包括了前端的A/D数据采集和后端的D/A模拟数据恢复的详细收发电路原理设计。结论构建了一个从前端数据接收到后端模拟发送的高速基带数字信号处理平台。  相似文献   
116.
详细介绍了某城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在现有工程的基础上二期工程的工艺设计以及构筑物、设备参数;二期工程充分利用原有工程场地,本着现有、新建运行管理便捷统一原则,采用改良型A/A/O生化池作为二级处理主体工艺;二期工程投入运营后,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达到20×104 m3/d的污水设计规模.最终污水厂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 A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运营后,经济效益显著,可保本经营,并具有企业自我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7.
李洁  蒋丽娟  王晓琳  肖琳 《环境科学》2017,38(10):4253-4261
凤眼莲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富营养化淡水湖泊的生态修复中,但其对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和对水体中氮素的去除鲜有报道.本研究在氮素去除过程中对比凤眼莲和细菌的相对重要性,并且检测浮游植物对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相对丰度及多样性的影响.水体中氮素的去除率以及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潜在能力使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s)对硝化作用基因amoA和反硝化作用基因nirS/K进行检测,从微观角度研究富营养化水体中是否会受到凤眼莲存在的影响.结果表明,TN的减少在70d的实验周期中所有处理组表现较为一致,但凤眼莲存在的实验组在24h内TN和NH_4~+-N的去除上有显著的降低,并且amoA的丰度有所增加,nirS/K的丰度有所降低.T-RFLP结果表明亚硝化单胞菌在氨氧化微生物中占优势.凤眼莲的种植可以实现富营养化水体中NH_4~+-N的快速有效减少,且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可以充分利用到淡水生态系统的修复中.  相似文献   
118.
张塞  张丽丽  胡春 《环境科学》2017,38(10):4245-4252
采用沉淀法和热聚合法分别将AgI、氮化碳(CN)负载在介孔γ-Al_2O_3(MA)上,并通过光还原银离子成功制备了等离子体诱导可见光催化剂Ag-AgI/CN/MA.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Ag-AgI/CN/MA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λ420 nm)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初始溶液pH值及催化剂投加量等条件对光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银以Ag+和Ag0形式共存,并且Ag和AgI均匀地分散在CN的表面.与CN和Ag-AgI/MA相比,Ag-AgI/CN/MA复合物对甲基橙(MO)具有更高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效率,且反应过程中Ag+的释放量显著减少,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当溶液pH值为7、催化剂投加量为1 g·L~(-1)时,Ag-AgI/CN/MA-2显示出最优的催化性能.同时,其对罗丹明B(Rh B)、甲基红(MR)和刚果红(CR)等不同电性的染料均体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9.
况烨  周琰  王清萍  陈祖亮 《环境科学》2012,33(9):3160-3166
研究不同pH(8.0、6.0和3.0)下金属纳米颗粒(Fe和Fe/Ni)对纺锤芽孢杆菌(BFN)降解苯酚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pH在8.0和6.0时投加2种金属纳米颗粒(Fe和Fe/Ni)对BFN降解苯酚有促进作用,其原因主要是纳米颗粒在水中持续腐蚀产生H2,为BFN降解苯酚提供电子,促进BFN的生长.但在pH=3.0时,只有BFN-纳米Fe耦合体系才使苯酚得到部分降解,主要是因为纳米Fe颗粒与水反应产生OH-,使pH值有所升高,更适宜BFN的生长,同时提供电子供体H2促进BFN对苯酚的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数据证实金属纳米颗粒(Fe和Fe/Ni)在反应后附着在微生物表面,但微生物的表面形态并未发生显著改变.因此,纳米金属颗粒虽然通过附着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但其在腐蚀过程中产生的H2将作为电子供体而被BFN所利用,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有利于BFN的生长进而提高苯酚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20.
王美娥  陈卫平  焦文涛 《环境科学》2012,33(12):4121-4126
人工合成麝香(HHCB/AHTN)是近几年来受关注较多的药品与个人护理品(PPCPs)类新型污染物之一,再生水灌溉是HHCB/AHTN输入土壤的主要途径.本研究结合再生水灌溉土壤的实地检测结果,采用HYDRUS-1D模型,模拟了长期灌溉再生水条件下土壤中HHCB和AHTN的迁移转化和累积趋势.结果表明,尽管土壤中这两种麝香的含量极低,但是再生水灌溉土壤中的含量是自来水灌溉土壤的5倍;再生水灌溉下HHCB/AHTN累积趋势从lgKoc较低为3.44时的指数型增加,到lgKoc较高为4.12和4.86时的线性增加;半衰期的变化对再生水灌溉途径输入土壤的HHCB/AHTN的表层累积影响并不明显;再生水灌溉下土壤中HHCB/AHTN的垂直迁移能力较小,灌溉40 a以后最大迁移距离只有53 cm,且受Koc变化的影响较大;通过灌溉水途径进入土壤的HHCB和AHTN通过生物降解与植物吸收途径消解的比例较低,最高只占输入总量的7.69%,但是随着lgKoc的减小和灌溉时间增加,通过生物降解和根系吸收的消解率增加.本研究结果能够为准确评估再生水灌溉途径引起的土壤中人工合成麝香HHCB/AHTN的生态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