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97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运用室内砂柱试验,研究垃圾淋滤液通过含水介质时胶体浓度的变化规律,胶体在砂柱不同位置的滞留情况以及含水介质对胶体的阻滞作用。研究发现,胶体相对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大致为"S"型,直至试验结束也并未完全穿透;沿水流方向,距进水口越远胶体迁移速率越小,含水介质对胶体的阻滞作用越大。在进水口0~60 cm之内胶体的突破时间稍稍早于示踪剂,其迁移速率略大于示踪剂;而60~100 cm之间胶体的突破时间稍稍晚于示踪剂,胶体的迁移速率小于示踪剂;60 cm处二者正好相等。垃圾淋滤液胶体在砂柱中不同位置滞留情况不同,在距进水口0~20 cm内,胶体累积滞留量随时间不断增加,累计滞留量最多;距进水口20~40 cm、40~60 cm段累计滞留量随时间先增多后减少;60~80 cm、80~100 cm段累计滞留量随时间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2.
面对日趋严格的重金属排放标准,许多传统处理技术,如化学沉淀法、生化法、吸附法等,在某种程度上都难以单独胜任。与此同时,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含重金属废水的深度处理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方向。某钢丝绳企业采用超滤技术对含铅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由于其过滤精度达0.002~0.1μm,可过滤铅离子组成的胶体(0.05~0.1μm范围),使总铅排放浓度稳定达到0.1 mg/L以下,此实际运用结果对进一步研究超滤技术在含铅废水处理中的运用具有积极意义,相关设计参数可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3.
砂质土壤中水溶性磷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明奎 《环境化学》2008,27(2):265-266
目前,水溶性磷的提取方法和条件还没有统一,常用的提取剂除去离子水外,还有0.01 mol·1-1CaCl2等中性盐.用去离子水直接提取时,因电介质浓度太低,提取物经离心后仍可保留较多的细胶体,这些细胶体不能通过普通滤纸过滤而消除,必须采取0.45μm微孔膜过滤才能有效地去除胶体物质,但这大大增加了测试的费用和时间,因此,许多研究采用稀溶液来替代去离子水来提取水溶性磷.  相似文献   
84.
蓝藻死亡分解过程中胶体态磷、氮、有机碳的释放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太湖采集蓝藻,通过室内培养观测了其死亡分解过程.用切向流超滤技术获取水中胶体物质,定期监测水样的胶体态、颗粒态、真溶解态及离子态磷、氮、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在蓝藻死亡分解过程中,水体胶体态磷、氮、有机碳和颗粒态磷、氮含量均显著升高,胶体态磷(CP)、胶体态氮(CN)、胶体态有机碳(COC)含量分别达到培养用水相应初始含量的5倍、9倍和5倍.说明蓝藻的分解会释放出大量胶体态和颗粒态营养盐.总结出了水华蓝藻死亡分解过程释放营养盐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85.
老港填埋场渗滤液性质随工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老港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各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流出液,用不同孔径的系列膜进行了梯度分离。分离前后的渗滤液进行了TOC、TP、TN、氨氮和可溶性P等参数的测定,并建立了各参数与不同孔径膜的关系。结果表明,此工艺对老港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功效;随着处理工艺的进行,渗滤液的组成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其中细胶体部分的百分含量增加,而可溶性部分降低;渗滤液的绝大部分污染物质集中于可溶性部分,而渗滤液中的P主要与大分子的悬浮物和粗胶体结合。  相似文献   
86.
李贵  杜文锋 《火灾科学》2006,15(4):246-250
本文利用锥形量热仪的三个不同外加的热辐射强度,对不同浓度的聚丙烯酸钠胶体的热辐射物理属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在不同的热辐射强度下不同浓度的聚丙烯酸钠胶体的失水及对热辐射吸收的实验数据,并总结了各自的规律。从热辐射属性的角度分析了肢体用作灭火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7.
采集辽河油田石油污染土壤样品并用离心法提取胶体,定性和定量研究了石油污染土壤胶体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通过间歇实验研究了不同p H(p H=4~9)、不同价态阳离子(Na+、Ca2+和Fe3+)和不同价态阴离子(NO-3、SO2-4和PO3-4)存在下的胶体稳定性,比较了阳离子存在下石油污染土壤胶体和未受污染土壤胶体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石油污染土壤胶体总石油烃含量为123.24 mg/g,石油烃主要为直链烷烃和环烷烃。相同p H条件下石油污染土壤胶体Zeta电位负值比未受污染土壤胶体Zeta电位负值高。石油污染土壤胶体稳定性随p H值增加而增加,随着阳离子价数升高而减小,随阴离子价数升高而增大。Ca2+和Cu2+存在下,石油污染土壤胶体比未受污染土壤胶体稳定性更小。Na+和Fe3+存在下,石油污染土壤胶体比未受污染土壤胶体稳定性更大。  相似文献   
88.
粘土矿胶粒及其含富里酸悬浊体系的电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了氯化铝和聚合氯化铝凝聚二氧化硅、高岭土和蒙脱土胶粒,以及它们分别与含富里酸悬浊体系的电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9.
研究胶体自身的可迁移性和对污染物的可吸附性能够为地下环境中胶体对污染物的携带迁移作用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动态柱实验和静态批实验研究二氧化硅胶体、伊利石胶体和胡敏酸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可迁移性以及对雌酮和雌二醇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胶体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可迁移性有所差异,胡敏酸胶体和二氧化硅胶体分别在石英砂柱和河砂砂柱中迁移性最强,而伊利石胶体在2种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性均较弱;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胶体吸附雌激素的数据拟合效果最好,吸附速率的控制因素可能包括表面吸附、化学络合等;Langmuir模型对胶体吸附雌激素的拟合效果较Freundlich模型更好,推测胶体对雌激素的吸附为单层吸附,3种胶体对雌酮和雌二醇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90.09~3 333 mg?kg~(-1)和116.28~2 000 mg?kg~(-1)。因此,胶体的可迁移性和对雌激素的吸附作用能够为胶体影响雌激素在地下环境中的迁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