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1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188篇
安全科学   387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147篇
综合类   748篇
基础理论   142篇
污染及防治   86篇
评价与监测   81篇
社会与环境   97篇
灾害及防治   162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基于市域尺度的中国化肥施用与粮食产量的时空耦合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肥施用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粮食产量增加、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导致了生态环境退化,当前亟需辨明化肥施用与粮食生产之间的时空耦合关系,以便为维护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提供有效的对策。以中国336个地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分析2005-2015年中国粮食产量与化肥施用量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的时空耦合关系及其动态变化过程。研究发现:(1)2005-2015年中国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均呈上升趋势,化肥施用量的区内差异呈“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粮食主销区”递减态势;而粮食产量的区域差异总体趋于增大,且呈“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粮食主销区”递增态势。(2)化肥施用量增幅大致呈“东—中—西”阶梯式递增的趋势,而粮食产量增幅呈明显的南北分异特征。(3)从空间分布来看,胡焕庸线以东地区以“双高区”为主,胡焕庸线以西地区以“双低区”为主,且“低效施肥区”收缩,“他因素影响区”扩张。(4)期间,粮肥耦合关系以“双增型”为主,其他类型为辅,粮肥耦合关系主要向“双增型”与“他因素影响型”转变。  相似文献   
42.
冯锐  玉霞 《防灾博览》2003,(3):28-29
一条谚语三句话,看人看房看地下。房倒屋塌有七度,四度有感十遭难。 这条谚语本是专业人员的口诀,讲清了地震烈度中三个最重要的分级关系。 众所周知,评定地震自身能量大小时,用震级来度量;而欲评定一次地震的破坏程度和影响效应时,就要用烈度这个量了。烈度是以宏观破坏现象为判据的,分为若干等级,并制定了相应的判别标准,称为烈度表。一般情况下,震中区的烈度最大(烈度异常区除外),向外逐  相似文献   
43.
对全球1900~1980年6级及以上地震,分级别统计了其时间(年、月、日及月龄)和地域(经纬度)的频度,及相应的能量分布.指出其结果具一定的特征和变化趋势,在地震频度与能量的谱分析,及频度与地球自转的相关性等方面,尚可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4.
对北京市8个系统的143个工种(岗位)2915人进行了劳动强度分级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体力劳动强度Ⅰ级的工种(岗位)占38.46%;Ⅱ级的工种(岗位)占35.66%;Ⅲ级的工种(岗位)占21.68%;Ⅳ级的工种(岗位)占4.2%。  相似文献   
45.
冯权  刘则华  梁鹏  邢新会 《化工环保》2006,26(6):483-486
利用由多孔微生物载体构建的好氧-厌氧反复耦合固定床生物反应器进行了高浓度肌苷生产废水处理中试研究。连续84d的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1500-2700mg/L、水力停留时间为22.1h时,出水COD可维持在150mg/L左右,COD去除率达90%~95%。装置运行稳定后,未经沉淀的出水中的固体悬浮物质量浓度小于50mg/L,表明该反应器可避免剩余污泥的产生。中试结果验证了该反应器处理高浓度肌苷废水的可行性和优势,同时为装置放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江东鹏  刘丹 《四川环境》2006,25(3):113-115
基于多孔介质渗流力学和热力学理论,从填埋场内非等温的角度,理论上分析了场内垃圾含水率的分布与温度变化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建立了垃圾填埋场内水分运移过程的双场耦合模型(三维),并提出模型的求解方法。为研究填埋场内水分的时空分布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利用淮河流域旱涝易发区的安徽省寿县农田下垫面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资料,重点分析观测期内CO2通量、能量交换和水汽输送的季节变化,并讨论了与此有关的辐射分量通量、下垫面反射率、波恩比、能量闭合守恒、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CO2通量、能量分配受地表农作物长势影响明显,其中,水稻灌浆、成熟期,被稻田吸收的CO2通量最大可超过2 mg·m-2·s-1,潜热通量达到正的极大值.稻田光合作用最旺盛时期吸收的CO2通量和释放的潜热通量均大于小麦田光合作用最旺盛时期的对应量.较大土壤热通量对应于较低的土壤水含量.试验观测期的下垫面平均反射率为0.14.作物生长期,稻田表面潜热是下垫面吸收能量的主要消费者,小麦田表面潜热和感热相当.能量闭合率ε的变化范围为0.4~1.  相似文献   
48.
单裂隙岩体稳定温度场与渗流场耦合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热学理论和裂隙岩体渗流理论,提出了单裂隙岩体稳定温度场与渗流场耦合数学模型,运用Galerkin有限元C0型插值函数法建立控制方程的有限元格式,为该耦合模型的程序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根据生物质热解及其干燥所需能量计算,选择一种生物质燃气制气供气装置作为生物燃油生产过程中用于生物质干燥和热载体加热的能量来源,对降低生物燃油规模化生产能耗和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研究实践价值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50.
在无人值守的情形下,实现对大型建筑空间内发热物体、火灾等热隐患的智能监测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大空间热隐患监测中,高温目标的可视化甄别和温度场的可视化测量原理。利用CCD(电荷耦合器件)的近红外响应特性(800~1200nm)、短波段内单调发射率函数、非相关滤色片构造和归一化数据处理模式等关键技术,使得常见的CCD图像监控设备实现了高温热隐患的非接触、可视化智能监测(即包括高温目标的可视化甄别以及温度场的可视化测量),改进的设备有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