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46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227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分析了各国废食用油脂的产生、回收和法规管理现状.重点通过分析废食用油脂物化性质,评价利用废食用油脂制造生物柴油的工艺特征和技术可行性.探讨了利用废食用油脂制造的生物柴油产品的品质和环境效益以及使用要求.同时分析了利用废食用油脂制造生物柴油的经济成本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2.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屠宰废水,采用低负荷的方法驯化污泥,结果表明:其启动过程比较快,易培养出颗粒化的活性污泥;在常温下,当HRT=20 h,有机容积负荷为2.5 kg COD/m3·d时,COD的最佳去除率为94%;当进水浓度由1 500 mg/L提高到3 200 mg/L时,COD的去除率从91%降到86%,仅降低5%,表明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对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3.
废食用油脂作生物柴油原料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了各国废食用油脂的产生、回收和法规管理现状。重点通过分析废食用油脂物化性质,评价利用废食用油脂制造生物柴油的工艺特征和技术可行性。探讨了利用废食用油脂制造的生物柴油产品的品质和环境效益以及使用要求。同时分析了利用废食用油脂制造生物柴油的经济成本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4.
用73株慢生根瘤菌B.Japonicum、B.elkanii和B."intermedium"为对照.对22株花生根瘤菌的生长速度、产碱能力和细胞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花生根瘤菌属于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sp.arachis);除花生根瘤菌含有比大豆根瘤菌(B.japonicum)较高的脂肪酸16:1w5c(16个碳原子1个双键的脂肪酸)而外,花生根瘤菌与大豆根疚菌相似,表明了他们在系统发育及进化方向上的一致性.细胞脂肪酸分析法是根瘤菌系统发育研究中一种简便而可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5.
由于高温好氧消化(TAD)后的污泥中常含有一定浓度的挥发性脂肪酸(VFA),为考察其对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通过将TAD污泥上清液与乙酸钠进行磷去除作用的对比试验。表明在厌氧条件下,加入TAD污泥的上清液,会使大量的P释放,磷释放规律及其释放速度均与乙酸钠造成的磷释放相当,因此,可以考虑将高温好氧消化污泥或上清液回流作为一种补充碳源,以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的除磷效果。但实际应用中,还要考虑到VFA降解以及回流污泥中的氮磷负荷,而且长期回流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46.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character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pids in activated sludge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lipid content in the effluent could not be reduced to values below 300 mg/L from an initial content of 2, 000 mg/L. However, the contents of individual fatty acids underwent drastic decreases and increases during all microbial growth phases. These changes in contents of individual fatty acids showed that fatty acids were used as substrates by microorganisms as well as released into the wastewater as by-products. We have therefore suggested a novel model of transformation of lipids in activated sludge, showing that utilization of microbial activity for complete removal of lipids from wastewater is limited.  相似文献   
147.
为了研究厌氧发酵启动阶段微生物菌群结构、数量变化情况与沼气产量的关系,分别对蔬菜废弃物和餐厨垃圾单一物料发酵进行分析,并测定pH值、挥发性脂肪酸(VFA)、氧化还原电位。结果表明,餐厨垃圾比蔬菜废弃物的启动时间长,但产气持久。蔬菜废弃物中细菌达峰值的时间早于餐厨垃圾,说明蔬菜废弃物中的有机质更利于微生物降解利用。两种原料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一致,启动阶段初期好氧和兼性厌氧细菌属优势菌,其中产酸菌增殖速率高于氨化细菌,是启动阶段降解有机质的主要菌群。随后厌氧细菌快速增殖,13增殖速率由不足20%增长到近100%并保持稳定。厌氧纤维素降解菌在启动阶段增殖较慢,原料中纤维素降解在厌氧发酵后期。原料液VFA中丁酸含量最多,最高浓度4.7mg/mL以上,占有机酸总量总量的46%以上,厌氧发酵类型为丁酸发酵型。  相似文献   
148.
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污泥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的产量。经过污泥水解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既能作为生物除磷系统所需的优质碳源,使城市污水达到稳定深度除磷的要求,又减少了剩余污泥对环境的污染。将城市污水厂污泥生物转化为挥发性有机酸并用于生物除磷,丰富了污水生物处理和污泥处理与资源化等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49.
为探讨稻秆负荷(即稻秆VS/污泥VSS)与发酵pH对稻秆厌氧发酵产酸系统启动过程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效果的影响,利用厌氧搅拌罐反应系统考察在不同的稻秆负荷(0.556、0.945、1.334和1.724 g/g)和不同的发酵pH(8.0、9.0和10.0)启动运行条件下的产酸性能,并分析了系统启动过程产酸与稻秆主要成分降解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VFAs浓度随稻秆负荷提高而增大,随发酵pH的升高而降低;发酵18 d时,发酵pH为9.0时,稻秆负荷1.334 g/g的产酸效果最好,VFAs浓度与稻秆产酸量分别为4 385.10 mg/L和2.19 gVFAs/g稻秆,此时半纤维素、纤维素和酸性洗涤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32.69%、22.53%和6.40%;稻秆负荷为0.945 g/g条件下,VFAs浓度在pH为8.0时达到最高值4 409.51 mg/L,此时稻秆降解量也最多,半纤维素、纤维素和酸性洗涤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28.60%、47.32%和22.69%。研究表明,稻秆负荷与发酵pH通过影响稻秆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影响稻秆厌氧发酵产酸的进程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0.
木质纤维素厌氧消化过程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VFAs)可作为外加碳源投加到人工湿地,解决人工湿地反硝化碳源不足的问题,但温度对木质纤维素厌氧消化生产VFAs过程的影响还有待深入探明。考察上述木质纤维素厌氧消化过程中有机碳源、糖与VFAs的变化规律,试图探明温度(10-55℃)对木质纤维素水解与VFAs累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对木质纤维素的水解具有促进作用,对VFAs产量的影响显著。35℃时是生物质发酵产酸的最优条件,VFAs累积量不仅最早(第10天)达到最高值154mgCOD/g生物质,而且碳源的数量和品质均达到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