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5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574篇
安全科学   284篇
废物处理   89篇
环保管理   160篇
综合类   1419篇
基础理论   190篇
污染及防治   374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8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941.
针对萘在人工煤气管道中沉积会造成管道堵塞,影响管道的安全运行的这一问题,以昆明人工煤气管道为例,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选用离散相模型和雷诺应力模型,对水平直管、水平弯管和三通管进行萘颗粒沉积的数值模拟,对于不同的管径、弯曲比、管径比,分别分析萘颗粒直径、入口速度、温度及压力对萘颗粒沉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平直管、水平弯管、三通管中的萘颗粒沉积率与颗粒粒径成正相关关系,而与气流入口速度、压力成负相关关系;萘颗粒在人工煤气管道中的沉积率主要受颗粒直径、气流入口速度的影响;萘颗粒的沉积率随着水平直管的管径增大而增大,随着水平弯管的弯曲比增大而增大,随着三通管的管径比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可通过适当增大管内煤气输送速度、压力,降低温度来降低萘颗粒在人工煤气管道中的沉积速度,进而减少萘颗粒沉积的发生。  相似文献   
942.
为减少旅游业能源消耗,实现旅游低碳绿色发展,探讨如何提高旅游业能源效率,基于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方向性距离函数,首先构建了适应旅游业的Biennial Malmquist-Luenberger(BML)效率指数,以中国30个省市2005~2013年旅游业为实证对象,测度了其能源效率,9 a来旅游业能源效率变化源泉可被分解为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对能源替代效应、劳动对能源替代效应、能源结构效应和产出结构效应5项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旅游业能源效率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旅游业能源效率可以扩张提升的比例较大。(2)整体上全要素生产率、资本对能源替代效应、劳动对能源替代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的提升能促进旅游业能源效率提高。(3)近3 a来劳动和资本投入的能源替代效应对旅游业能源效率变化的作用超过了全要素生产率。(4)区域层面上,东部地区旅游业能源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主要由地区间旅游业对资本投入使用和能源消耗结构的差异造成。(5)整个样本期间,中国17个省市旅游业能源效率呈现下降趋势,背后的因素各有不同,旅游业资本替代效应是湖北省、福建省和浙江省等多数省市旅游业能源效率下降的主要因素,全要素生产率是安徽省、海南省、贵州省和甘肃省旅游业能源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合理利用投入的资源要素对旅游业低能耗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要发挥好资本对能源的替代效应,高效的资本配置能极大提高旅游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943.
采用悬浮结晶法处理喹乙醇生产废液,考察了成冰率(冰晶融化后的体积占原水总体积的百分比)对废液COD、氨氮、TN和电导率去除效果的影响。在一级冷冻成冰率45%的条件下,经过三级冷冻处理后,三级出水的COD、氨氮、TN和电导率的去除率分别为99.4%、98.7%、98.5%和98.2%,一级浓缩液的COD、氨氮和TN的浓缩比分别为1.6、1.5和1.5;在一级冷冻成冰率80%的条件下,每一级出水的各项指标的去除率均有所下降,三级出水的COD、氨氮、TN和电导率的去除率分别为98.6%、98.3%、97.1%和95.9%,但一级浓缩液的浓缩比明显提高,COD、氨氮和TN的浓缩比分别为2.7、2.2和2.4。成冰率为80%时一级浓缩液的热值为7 449 J/g,在焚烧过程中可以依靠自身热量维持燃烧,不需要添加辅助燃料,减少焚烧处理的成本。  相似文献   
944.
高浓度有机废水二相厌氧消化过程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填充床生物膜酸化反应器与上流式污泥床反应器(UASB)甲烷化反应器组成的二相厌氧消化装置处理高浓度啤酒废水或合成废水,最大处理能力为32~35kgCOD/d·m3。提出了二相工艺高负荷运行时最低必需酸化率的概念。进水浓度5000mgCOD/L,容积负荷30kgCOD/d·m3时,最低酸化率为28%。对主要操作参数的灵敏度分析表明,操作负荷、酸化率和进水碱度是影响COD去除率的主要操作参数。对二相厌氧消化系统中影响反应器内微生物群系的生态平衡、微生物本征活性和反应器宏观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类和综合讨论。  相似文献   
945.
同轴流光电晕放电消除硫化氢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脉冲流光电晕放电消除臭气硫化氢H2S。对负脉冲供电、正脉冲供电和直流供电情况下,H2S消除效率及能量利用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脉冲流光电晕放电消除H2S是有效的。在负脉冲流光电晕放电过程中,H2S消除效率可达88%,能量利用率为6.74g(kW·h)。与负脉冲供电相同工作条件下,正脉冲流光电晕放电过程H2H消除效率为45%,能量利用率为2.27g(kw·h)。  相似文献   
946.
用蚕豆叶尖细胞微核率(MNR)及人淋巴细胞(MNR)对比观察超声波诊断工作人员与仪器的关系,本实验结果表明,从事本工作5年即已有很显著的MNR改变,时间愈长MNR愈高。用蚕豆叶尖细胞之MNR检测工作环境,距探头60cm为直径的范围内皆能引起MNR的显著性改变,8h较4h更为严重,此范围正是工作人员及患者躯干所在的位置,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47.
苯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CA)率和微核细胞(MN)率两项指标对两个厂苯作业工人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平均浓度54,108和219mg/m3,苯接触组和对照组比较CA率和MN率均有显著性差异,且未发现二者间有线性相关,提示二者形成机制不完全相同,且较低浓度下苯的遗传毒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48.
本文应用比阻的方法对薯干酒糟直接进行罐式厌氧发酵后剩余厌氧污泥的沉降和脱水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絮凝剂的筛选和最佳投药量的试验。得到了:当使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FS,投加量在1700~2500ppm时,可使污泥的比阻降至0.1~0.4×109秒2/克之间,此时进行污泥机械脱水最佳。脱水后的污泥可作为高效有机肥料,据研究,每立方米干物质量为4%的污泥相当于氮、磷、钾复合肥料2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949.
猪粪重金属脱除及脱水性提升对其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f)作为生物沥浸微生物,探究了多批次生物沥浸对猪粪重金属脱除及养分和脱水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A.f菌液与原始猪粪(含固率为3.5%)体积比为1∶1时,生物沥浸进程缓慢,而将猪...  相似文献   
950.
田禹  王宁 《环境工程》2004,22(2):9-12
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确定冻结时间和污水污泥的浓度对污泥粒径、沉降性及过滤性能的影响 ,明确用冻结熔融法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适宜条件。研究表明 ,冻结熔融法能够使污泥粒子粗大化 ,显著提高污泥的沉降性和过滤性能 ;浓缩后的污泥所需的冻结时间更短 ,过滤性能优于化学调节法 ,且冻结熔融法不需要添加混凝剂 ,不会增加泥饼重量 ;经冻结熔融法预处理的腐乳污水污泥机械脱水后 ,可获得含水率为 6 0 %的泥饼 ,较化学调解法下降 18% ,污泥体积下降 30 % ,在促进大豆类污水污泥的资源化回收与利用 ,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