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39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正>人多摊位少,不够分配,怎么办?2013年年末,吉林市昌邑区安监局在马年春节烟花爆竹摊点的分配问题上就遭遇了现实版的僧多粥少。不过,由于他们不徇私情,阳光操作,不仅难题得到化解,也让老百姓看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向社会传递了浓浓的正能量。按照吉林市的统一要求,昌邑区2014年春节前后烟花爆竹零售摊位的总量被一再压缩。往年生意最火的上海路众人觊觎上海路  相似文献   
12.
3种浮床植物生长特性及氮、磷吸收的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美人蕉、再力花和千屈菜3种当地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上海市淀山湖富营养化治理生态浮床工程,对3种植物的生长特性、氮磷吸收能力的优化配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成活率为:美人蕉83.33%,再力花83.33%,千屈菜为76.67%.除千屈菜外,其他2种植物基本没有出现病虫害,收割时再力花和美人蕉两种植物的生物量较移栽时均有明显增加,分别为3.65kg/株和2.40kg/株;3种植物对水体TN、TP的吸收能力差异显著(P£0.05),单位面积磷吸收量排序为美人蕉>再力花>千屈菜;单位面积氮吸收量大小排序为再力花>美人蕉>千屈菜.美人蕉与再力花栽种面积比为4:3时,混作浮床系统比单种美人蕉时磷吸收量低7.72g/m2,但是氮吸收量却高85.42g/m2,所以此种面积搭配的浮床系统能够在保证较高水平磷吸收量的条件下,具有比单种美人蕉的浮床系统更强的氮去除能力;美人蕉与再力花栽种面积比为3:4时,混作浮床系统较单种再力花时氮吸收量降低21.09g/m2,磷吸收量高出7.72g/m2,故此面积搭配的混作浮床系统能够在保证氮吸收量较高的同时,比单种再力花的浮床系统吸收更多的磷.  相似文献   
13.
诺氟沙星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抗生素,但其对轮虫的毒性作用尚不清楚。为调查诺氟沙星对轮虫的毒性及其与藻密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试验终点对诺氟沙星污染的相对敏感性,本文以萼花臂尾轮虫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不同斜生栅藻密度(1.0×10~6、2.0×10~6和4.0×10~6cells·m L~(-1))下不同浓度(0、5、20、35、50、65和80 mg·L~(-1))的诺氟沙星对其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与3个藻密度下的对照组相比,暴露于5~80 mg·L~(-1)诺氟沙星溶液中的轮虫生命期望和世代时间显著延长,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显著提高。5 mg·L~(-1)的诺氟沙星使生命期望和世代时间的延长幅度随着藻密度的升高而增大,但6个处理组的平均提高幅度却随着藻密度的升高而减小; 5 mg·L~(-1)的诺氟沙星对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的提高幅度随着藻密度的升高而增大,但6个处理组的平均提高幅度却在2.0×10~6cells·m L~(-1)的藻密度下最小,4.0×10~6cells·m L~(-1)的藻密度下最大。1.0×10~6cells·m L~(-1)的藻密度下,诺氟沙星浓度对轮虫后代混交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 2.0×10~6cells·m L~(-1)的藻密度下,暴露于5~35和80 mg·L~(-1)诺氟沙星溶液中的轮虫后代混交率显著降低; 4.0×10~6cells·m L~(-1)的藻密度下,暴露于5、35和80 mg·L~(-1)诺氟沙星溶液中的轮虫后代混交率显著降低。当藻密度为1.0×10~6和2.0×10~6cells·m L~(-1)时,诺氟沙星浓度与轮虫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之间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当藻密度为4.0×10~6cells·m L~(-1)时,诺氟沙星浓度与轮虫的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之间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本研究表明,亚致死浓度的诺氟沙星促进轮虫的存活、发育、孤雌生殖和种群增长,促进作用的幅度受藻密度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不同干旱胁迫强度下白刺花幼苗叶片的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植物代谢产物和抗氧化酶活性与干旱胁迫强度的定量关系是评估植物适应干旱能力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采用盆栽试验设计,设置土壤田间持水量(FC)80%、60%、40%、20%4个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了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梯度上2 a生白刺花(Sophora davidii)幼苗叶片内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质、光合色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特点.发现:(1)MDA与Pro含量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2)蛋白质和光合色素含量在干旱胁迫梯度上呈"钟型"抛物线变化趋势,在60%~40%FC下含量最高.(3)4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其中SOD与APX的活性在干旱胁迫梯度上的反应均表现为多项式变化规律,即在中度干旱下的活性显著升高.而重度胁迫下降低;CAT活性变化规律与SOD和APX活性的变化正好相反;POD活性则表现为倒钟型趋势.60%FCT活性最低.综合分析表明,可溶性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的含量、SOD、APX、CAT以及POD不仅能够较好地指示干旱胁迫对幼苗叶片的生理生化伤害程度,并且可反应叶片开始受胁迫伤害的土壤干旱水平.但是MDA和Pro含量则无法指示;60%FC左右的土壤含水量是白刺花2 a生幼苗叶片生理生化代谢受到伤害的干旱强度的阈值.图3参26  相似文献   
15.
荔枝花发育过程中雌雄蕊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荔枝花性别决定中雄蕊和雌蕊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结果发现 :雌蕊的发育与较高浓度的IAA和iPAs相关联 ;GA和ZRs的含量在较低浓度时有利于性器官发育 ,而较高浓度则抑制了对应性器官的发育 ;在败育的雄蕊或雌蕊中都含有较高浓度的ABA ,但从激素平衡的角度分析 ,促进生长物质与抑制生长物质的比值相对高时 ,即雄蕊的ABA浓度相对较低 ,雄蕊发育正常 ;当该比值相对较低时 ,即雌蕊的ABA浓度相对较高 ,雌蕊发育正常 .提出调节荔枝雌、雄花的发育不是某一种激素单独作用的结果 ,而是各种激素在时间、空间上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综合效果 .图 2表 2参 17  相似文献   
16.
镉对花鲢Aristichthys nobills仔鱼,鱼苗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7.
打碗花     
很早就想写它了,可是一转眼就忘了,或许它实在是太普通了。可它又有一种特殊的朴素的美。所以前天再次看到它后还是决定为它写点什么,它就是打碗花。  相似文献   
18.
青蒿试管苗开花及用花器官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生产青蒿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培养于MS培养基上5wk的青蒿试管苗置于光周期13,光强6000lx,温度为26℃(昼)和22℃(夜)的条件下,成功地诱导其开花,利用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蕾和花器官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发现不同浓度(ρ)的6-BA对丛生芽的诱导率和青蒿素的生物合成有重要影响。结果表明:以花蕾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是:MS附加4.0mg L^-1的6-BA和0.05mg L^-1的NAA;但当ρ(6-BA)在0-0.5mg L^-1之间时,有利于青蒿素的合成ρ(6-BA)=0.5-4mg L^-1时抑制青蒿素的生命合成,丛生芽中促进青蒿素合成的最佳ρ(6-BA)为0.5mg L^-1,用HPLC法测定发现用此法得到的丛生芽青蒿素的含量比直接利用叶片诱导的丛生芽青蒿素含量高1倍。  相似文献   
19.
罗明良  罗静  王佑汉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2):118-121,126,226
以重庆市永川区陈食街道朱龙花等6村为例,基于全国二次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在ArcGIS 9.3平台支持下,进行了30m×30m栅格单元的土地利用与地形因子关系研究,探讨了重庆市永川土地利用特征。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综合分析有助于从定量剖析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朱龙花等6村海拔、坡度及坡向均值分别为345m、17.28°和271.25°(西坡);采用高程分带、坡度分级及坡向分类的方法能直观展示土地利用格局特征。耕地(水田及旱地)主要分布在低海拔的平原和丘陵上,阳坡面积大于阴坡,水田尤为突出。园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低于400m的丘陵上,坡度小于15°,西坡和西北坡分布最多;草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00—500m的平原和丘陵上,坡度小于25°,各坡向均有少量分布;水域、水利建设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分布格局类似,主要分布在300—400m的丘陵上,坡度小于6°,东坡、东南坡分布较多;其他土地分布在海拔低于500m,坡度小于25°,西坡分布较多。从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角度看,该区域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基本符合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约有2.34hm2的耕地位于坡度大于25°的缓陡坡和陡坡上,应继续推行退耕还林、还草。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的影响较大;同一地形因子不同级别下的土地主导利用方式各异,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势区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0.
武山湖是紧邻长江的通江型富营养湖泊.为了解该湖在以鲢、鳙放养为主的情况下后生浮游动物结构特征,于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对其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开展了监测.结果 表明,武山湖共采集浮游动物61种(属),其中轮虫24种,枝角类23种和桡足类14种;优势种共有13种,其中轮虫12种和桡足类1种.轮虫丰度全年有11个月占比超过70%,而桡足类和枝角类全年占比均较小.就生物量而言,轮虫全年有10个月占比超过80%,但桡足类生物量占比在实施冬季捕捞期间即12月、1月和2月占比分别为20.1%、79.2%和51.8%,明显比其他月份高,表明减少鲢、鳙能够减缓浮游动物被捕食压力.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温度、叶绿素a和pH是影响武山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武山湖后生浮游动物以小型轮虫为主,枝角类和桡足类数量少且仅为小型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