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5篇
基础理论   6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苜蓿对多环芳烃菲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苜蓿(Medicago sativa L.)对多环芳烃菲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多环芳烃菲对苜蓿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土壤中菲初始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445.22 mg/kg条件下苜蓿茎叶和根的生物量最小,仅为无污染对照土壤的57.31%和31.20%.经过60 d的修复试验,苜蓿能够明显促进土壤中菲的降解.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菲的去除率分别为85.68%~91.40%和75.25%~86.61%.同处理中根际土壤中菲残留浓度低于非根际土壤,而脱氢酶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无论是在非根际还是根际土壤中随着菲初始浓度增大,菲降解率和脱氢酶活性降低.脱氢酶活性与降解率的关系表明,脱氢酶活性与菲降解率显著正相关.所以植物根系的存在能够有效促进土壤中多环芳烃菲的降解.  相似文献   
92.
为了解四川地区结瘤大豆根际土壤是否存在与紫云英、苜蓿和三叶草共生结瘤的根瘤菌及其多样性,从四川盆地采集不同种植模式下结瘤大豆根际土壤样品31份,利用紫云英、苜蓿和三叶草进行盆栽捕获试验以获得共生根瘤,从根瘤中分离纯化出根瘤菌,对其进行表型和分子鉴定;并将根瘤菌回接到紫云英、苜蓿、三叶草和大豆根际以检测根瘤菌的寄主范围.在捕获实验中,苜蓿和三叶草分别在6个土壤样品中共生结瘤,而紫云英只在2个土样中共生结瘤,并从共生根瘤中分离出14株根瘤菌;16S r D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分析表明这14株根瘤菌均属于根瘤菌属(Rhizobium),且16S r DNA基因的系统发育树揭示它们分属于根瘤菌属的不同种;这14株根瘤菌在回接实验中都只能让捕获豆科植物结瘤,而不能让其他3种豆科植物结瘤.本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地区结瘤大豆根际土壤中的紫云英根瘤菌(Rhizobium astragali)、苜蓿根瘤菌(R.meliloti)和三叶草根瘤菌(R.leguminosarum var.trifolii)资源较少,其与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分属于不同的属,且根瘤菌的回接实验进一步证明了根瘤菌的寄主专一性.  相似文献   
93.
应用AFLP技术对斜茎黄芪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AFLP指纹图谱分析技术对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95株斜茎黄芪根瘤菌及24株已知根瘤菌的参比菌一起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50%相似性水平上,全部菌株被分为31个AFLP群,显示出极大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较高的菌株的聚类结果与先前的表型性状数值分析结果相一致.具相同AFLP指纹图谱的菌株都具有相同的生长速度,且其中大部分菌株来自我国同一地区,同时具很高的表型相似性.此外,本研究表明,AFLP指纹技术具更高的分辩率,更能揭示种内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4.
根瘤菌菌体及胞外多糖红外光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录并分析了根瘤菌4个新类群菌株的菌体与胞外多糖的红外光谱,表明它们在特定光谱区显示特征吸收峰.根瘤菌菌体光谱特征在鉴定上具有一定意义;胞外多糖的结构为β-配糖键连接,其光谱特征与数值分类结果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