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20篇
环保管理   85篇
综合类   223篇
基础理论   10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21.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为了准确估算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收集整理了2001—2010年青藏高原10个通量观测站点的观测数据,构建了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NEP(net ecosystem production,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估算模型,并在站点尺度进行了模型参数化和精度验证;结合区域尺度气象和遥感数据,估算了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NEP.结果表明:① 2001—2010年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多年平均NEP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大部分地区表现为碳汇,NEP(以C计)平均值为41.8 g/(m2·a).② 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NEP呈波动增加趋势,从2001年的20.0 g/(m2·a)增至2010年的82.5 g/(m2·a);除2002年表现为弱碳源外,其余年份均表现为碳汇,并以2010年碳汇能力为最强.③ 2001—2010年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NEP平均年增长率为5.4 g/m2;NEP年际变化率空间分布显示,大部分地区NEP呈增加趋势,仅有东南部和中部部分区域NEP呈下降趋势.研究显示,2001—2010年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表现为碳汇,并且由于气候的暖湿化趋势,碳汇强度总体表现为增强.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大庆草甸草原和湖泊湿地发生发展自然生态过程的分析,以大庆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特征为基础,提出草甸草原是大庆生态环境的基础,湖泊湿地是大庆生态环境的特色.以保护和恢复为主巩固草原生态基础地位,以生态重建为主突出湖泊湿地特色.对生态功能正常发挥的草原,以生态保护为主,对生态功能退化草原,以生态恢复为主.对油田生产区的草原,重视生态功能和景观效应.以生态重建为主突出湖泊湿地特色,通过地表水结构的调整增加生态系统的活力和生态服务功能.草甸草原和湖泊湿地的保护与利用要扬长补短、协同并进.  相似文献   
23.
《世界环境》2013,(6):70-71
“地球上有一个地方,那里仍然处于生命的最初阶段,庞大的兽群仍然在那里自由奔驰……”这就是地球上最富饶的动物避难所一非洲大草原。  相似文献   
24.
温带典型草地土壤净氮矿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应用树脂芯方法,研究了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不同降水强度3种草地类型土壤净氮矿化作用.结果表明,7~10月份,羊草草原的平均净氮矿化率为0.333 kg·(hm2·d)-1,贝加尔针茅草原为0.316 kg·(hm2·d)-1,克氏针茅草原为0.211 kg·(hm2·d)-1;在相同的培养周期内,分阶段培养和连续培养对土壤的净氮矿化量和净氮矿化速率有显著影响;降雨是影响该区域氮素矿化的主要因素之一,3种草地类型土壤水分变化量与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61、0.56.  相似文献   
25.
羊草草原和贝加尔针茅草原生态系统呼吸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光强  耿元波 《环境科学》2010,31(11):2732-2739
应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羊草草原和贝加尔针茅草原的生态系统呼吸CO2通量进行了测算,分析了生态系统呼吸的影响因素,比较了2种草原生态系统呼吸的差异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观测期间羊草草原生态系统呼吸CO2通量平均为(12.03±2.10)mg·(m2·min)-1,显著低于贝加尔针茅草原[(20.09±4.41)mg·(m2·min)-1];而羊草草原生物量显著大于贝加尔针茅草原(p0.001).羊草草原和贝加尔针茅草原生态系统呼吸都与温度(箱内气温、5cm和15cm地温)具有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通过偏相关分析发现,在地温作为控制变量时,生态系统呼吸与土壤Eh、pH间不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Eh、pH对CO2通量的影响可能是由地温变化间接引起的,而CO2通量与活体生物量呈现出了一定的相关性,与凋落物生物量无显著相关性.2种草原的CO2通量都可以用温度指数模型进行很好地模拟,基于地温的模拟效果(R2为0.568~0.639)显著好于基于箱内气温的(R2为0.323~0.426).地温是2种草原生态系统呼吸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它掩盖了地上部植物体对生态系统呼吸的影响.在该区域,土壤呼吸占生态系统呼吸比例较高,贝加尔针茅草原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导致了其生态系统呼吸CO2通量较高.  相似文献   
26.
段艳文  李晶晶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1,(6):I0003-I0003,I0002
接到采访任务的时候,我就在想刘钟龄教授会是什么样子呢?我查了一下资料,和我想象的差不多,面带着笑容的照片,但笑容中透着一丝认真的韵味。电话接通,电话那端传来一个很和蔼的声音,我说明了来意,刘钟龄很友好的表示愿意接受访问,让我顿时觉得我们之间没有了任何的障碍,就这样我们开始第一次对话。  相似文献   
27.
正农业部发布的《2013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草原保护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全国天然草原鲜草产量再创新高,草原生态呈现加快恢复的良好态势.2013年,全国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达到105581.2万t,较上年增加0.59%,为近10年来最高.  相似文献   
28.
张仁懿  徐当会  陈凌云  王刚 《环境科学》2014,35(3):1131-1137
土壤养分条件影响不同功能群植物的养分状况与生长,这在施肥实验中已得到充分验证.然而,自然养分梯度下植物-土壤养分耦合关系的研究仍然缺乏.基于植物N∶P化学计量学特征,本研究探讨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自然养分梯度下不同功能群植物氮状况及生物量变化.2008年、2009年N∶P比值分别为9.83和11.57,其低群落N∶P比验证了该地区自然植被主要受到N素的限制.偏冗余分析(partial RDA)结果显示,随着土壤氮素可利用性的增加杂草生物量比例上升,而豆科、禾草生物量比例下降.豆科的固氮作用以及禾草的高养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其在氮限制植被中的竞争力;这些结果表明,全球氮沉降的增加将提高杂草的优势度.豆科生物量比例与群落、非豆科植物的N∶P显著正相关,表明豆科植物能够改善群落的氮状况,包括降低非豆科植物的氮限制水平.  相似文献   
29.
内蒙古羊草草原根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呼吸区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史晶晶  耿元波 《环境科学》2014,35(1):341-347
利用根生物量回归法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根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呼吸进行了区分.结果表明,根呼吸占土壤呼吸的比例在13%~52%之间,平均为(24±3)%;土壤微生物呼吸占土壤呼吸的比例在48%~87%之间,平均为(76±3)%.土壤呼吸与根生物量的线性相关性不稳定.根呼吸活力与根冠比具有负指数相关关系(R2=0.661,P=0.20),与0~10、10~20、20~30和30~40 cm土壤含水量均有极显著的正指数相关关系(P<0.000 1).根呼吸与根呼吸活力具有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R2=0.848,P=0.01),根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量与根呼吸活力具有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R2=0.818,P=0.01).  相似文献   
30.
2008年5月~2011年10月,以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区模拟控制试验,设置对照[0 g·(m2·a)-1]、低氮[5 g·(m2·a)-1]、中氮[10 g·(m2·a)-1]、高氮[20 g·(m2·a)-1]这4个净氮输入量处理,模拟研究了大气氮沉降水平变化对土壤总有机碳(TOC)以及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年际变化及其垂直分布格局的影响,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个别年份外,土壤TOC与DOC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4 a的连续施氮并未改变土壤TOC与DOC的垂直分布规律,但施氮降低了土壤TOC的垂直变异,增加了土壤DOC的垂直变异;施氮4 a对于草地表层0~20 cm土壤TOC与DOC含量的变化并未表现出显著影响(P>0.05).不同氮输入水平处理0~20 cm土层有机碳密度在3.9~5.6 kg·m-2之间变动,试验前两年不同氮处理0~2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均低于对照或与对照接近,试验后两年,施氮对土壤总有机碳密度逐渐呈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与对照的差异仍不显著(P>0.05);不同处理0~20 cm土层DOC/TOC约为0.32%~1.09%,氮输入增加普遍降低了DOC在整个TOC中所占的比例;草地土壤TOC与DOC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处理草地土壤DOC随时间的变异均远大于TOC,与TOC相比,草地土壤DOC的变化更为迅速,是研究草地土壤碳库对氮沉降变化响应的重要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