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14篇
环保管理   66篇
综合类   167篇
基础理论   97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青海天然灌林(灌丛)热量带和类型划分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振铎 《青海环境》2006,16(2):47-50
文章通过调查和分析大量资料,阐述了青海天然灌林(灌丛)的热量带划分问题,由以往的二带(温性和高寒)划分改变为三带(温性、寒温性和高寒)划分,首次对64个省内分布的灌林群系作出了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32.
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极端地面温度的地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小兴安岭原始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法布点,通过对生长季内林隙各样点极端地面温度的连续观测,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并揭示了林隙极端地面温度的时空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林隙极端地面温度不同空间样点之间存在异质性,而且异质性的强度、 尺度和空间结构组成随时间而改变,各月平均极端地面温度斑块形状复杂,最高地面温度大小顺序均为6月>7月>8月>9月,最低地面温度大小顺序为7月>8月>6月>9月,月平均地温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布位置不固定,同一月份地面最高温度的大小顺序是空旷地>林隙>郁闭林分,地面最低温度大小顺序是郁闭林分>林隙>空旷地。研究旨在为红松阔叶混交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3.
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地生物量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个体、种群、功能群、群落尺度地上生物量的关联与变异.结果显示:(1)个体尺度上,高产草地的兴安胡枝子生物量最大,为(22.96±7.31)g/株,羊草生物量最小,为(0.16±0.69)g/株;种群尺度上,兴安胡枝子生物量较小,羊草的生物量较大;在功能群尺度上,兴安胡枝子生物量在灌木、半灌木该功能群的权重值为0.144,羊草的生物量在多年生禾草的权重值为0.303.(2)种群尺度上短花针茅在低产草地生物量最高(80.33 g/m2±5.15 g/m2),在个体尺度生物量同样最高(6.99 g/株±0.68 g/株);蒙古葱在种群尺度下生物量最低(0.12 g/m2±0.10 g/m2),在个体尺度下也最低(0.01 g/株±0.05 g/株).(3)高产草地的变异系数均值几乎都大于低产草地的变异系数均值,且随个体、种群、功能群、群落尺度的递进呈现下降趋势.本研究表明,从植物不同组织尺度研究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能够更好地揭示群落生物量置配过程和资源利用,这对于不同地区物种潜在规律的比较以及科学地实施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介绍了安西戈壁荒漠自然保护区主要地物植被、水迹、湿地、地表物质组成的遥感影象特征,为类似地区遥感调查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5.
36.
河西走廊中部荒漠植被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金自学 《农村生态环境》1996,12(1):16-18,23
根据对河西中部荒漠植物的调查,对荒漠植被进行了分类及生态学描述,重点讨论了荒漠植被对改善河西走廊中部农村生态环境的作用,提出了保护和利用荒漠植的措施及改善生态环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37.
根据对河西走廊中部荒漠植被的调查,对荒漠植被进行了分类及生态学描述,重点讨论了荒漠植被对改善河西走廊中部农村生态环境的作用,提出了保护和利用荒漠植被的措施及改善生态环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38.
东江水源林不同混交组合林地枯落物和土壤持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东江是广东省重要的河流,东江水源林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流域内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深圳和香港的生活用水。作者针对现有水源林生态功能较差的情况,在广东省东源县设计和营造了8种不同混交类型的水源林,并对其林地枯落物和土壤持水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的马尾松纯林相比,红锥×枫香混交组合、楠木×锥栗混交组合以及格木×海南红豆混交组合林地枯落物持水能力有较大提高;枫香×樟树混交组合、楠木×锥栗混交组合、红苞木×枫香混交组合以及红锥×枫香混交组合土壤持水能力明显提高。综合枯落物和土壤持水特性对各混交类型进行聚类分析,将8个混交组合进行分类,其中椆木×红锥混交组合、马尾松纯林、火力楠×红锥混交组合以及木荷×椆木混交组合林地持水能力较差;格木×海南红豆混交组合和红锥×枫香混交组合林地持水能力一般;红苞木×枫香混交组合和枫香×樟树混交组合林地持水能力较好;楠木×锥栗混交组合林地持水能力最好。总体上,造林初期,水源涵养试验林在提高原有林地持水能力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