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0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64篇
综合类   251篇
基础理论   64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为了了解贵州高原水库蓝藻群落组成特征和微囊藻毒素分布,于2009年10月对贵州高原2座水库——万峰湖和百花湖采样调查。结果表明:万峰湖以蓝藻为主要优势藻,蓝藻中的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sp.)占绝对优势,浮游植物丰度在13.05×104~55.80×104 cells.L-1之间,蓝藻的丰度值占到了总量的82.55%,6个采样点中有3个(大坝、野鸭滩和革布)检出了微囊藻毒素MC-RR,且有1个点(革布)质量浓度超标,另外3个点(坝艾、坝达章和九里堡)未检出;百花湖以蓝藻、绿藻和硅藻共同构成优势藻,蓝藻中的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limnetica)是主要优势藻,浮游植物丰度在6.16×104~65.00×104 cells.L-1之间,蓝藻的丰度值在总体中所占比例为33.25%,3个采样点(大坝、岩脚寨和码头)均未检出微囊藻毒素。形成2个高原水库蓝藻群落结构和微囊藻毒素分布差异的原因可能是:2个水库中氮、磷营养盐水平不同引起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不同,进而导致了微囊藻毒素的分布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162.
YSI 6600传感器在太湖蓝藻预警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太湖饮用水源地2个取水口水体中的蓝藻密度(CBD)和叶绿素(Chl)分别进行 YSI 6600-v2水质多参数仪和实验室显微镜检分析,探讨了CBD和Chl在预警工作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CBD与Chl相关性显著时期内,藻类群落结构相对稳定;CBD和Chl相关性不显著时期内,藻类群落结构变化较大.ρ(CBD)/ρ(...  相似文献   
163.
荒漠交错带开发利用研究——以新疆于田绿洲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州—荒漠交错带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带 ,由于其自然系统发育的先天不足 ,加上人类的开发活动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进一步加剧 ,已成为影响绿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于田绿洲为例 ,通过分析于田绿洲荒漠交错带的开发利用现状 ,提出相应的交错带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4.
刘勇强 《环境》2002,(6):30-31
荒漠挥戈逼进我国已是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蔓延最快、危害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荒漠化的基本情况一直处于模糊状态。从1994年开始,林业部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普查,于1997年公布了下列数字:沙漠、戈壁及沙化土地总面积为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7.6%,近二十年来土地沙化速度为年均2460平方公里,每年直接经济损失540亿元。但是,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确定的定义,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应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之27.3%。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处于荒漠化威  相似文献   
165.
太阳能开始成为柴达木盆地继“油气-盐化工”“煤-焦-盐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建材”“有色金属-天然气-盐化工”和“铁矿-焦炭-钢铁”五大循环产业链之后崛起的又一支柱产业。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光能资源优越。据太阳能辐射观测资料,全州年总辐射量为628.9.741.3千卡/厘米0,仅次于西藏,居全国第二位,是建设大型光伏荒漠并网电站、建立太阳能电力输出基地的优选区域。今年上半年,这里签订总金额已达155.62亿元,14个重点招商项目投资协议中,  相似文献   
166.
太湖不同湖区蓝藻细胞裂解速率的空间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在太湖蓝藻水华形成初期(五月)、盛发期(九月)和衰亡期(十月和十一月),运用基于颗粒态酯酶,溶解性酯酶以及酯酶衰变常数测定的酯酶活性方法对不同湖区(藻型和草型湖区)蓝藻的细胞裂解速率进行了计算,在测定颗粒态酯酶、溶解性酯酶活性时,同步分析了太湖优势种群中蓝藻叶绿素a的含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a的浓度与颗粒态酯酶、溶解性酯酶活性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以酯酶活性为指标来计算太湖蓝藻细胞裂解速率是可行的.对不同湖区的细胞裂解速率进行比较,可见湖心和西太湖在蓝藻水华形成初期细胞裂解速率分别为0.072,0.048d-1.水华盛发期以及水华衰亡期,湖心和西太湖的细胞裂解速率分别为0.074~0.770d-1,0.014~0.110d-1.太湖湖心磷酸盐浓度比西太湖低,所以蓝藻生长速率慢,导致细胞裂解速率比西太湖高.但是,在梅梁湾和贡湖,衰亡末期磷酸盐浓度比其它月份高,细胞裂解速率也高.4个采样点在衰亡末期的细胞裂解速率比水华形成初期,暴发期和衰亡初期要高,可能的原因是气温和水体温度下降导致蓝藻生长速度减慢.本研究结果表明,太湖蓝藻细胞裂解速率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其具体的影响因素很多,营养盐只是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167.
通过对蓝藻暴发原因的分析,说明了滇池污染治理要从根本上改变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抑制蓝藻的繁殖,逐步培育滇池水生生态系统,使滇池流域生态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8.
淀山湖地处上海市青浦区和江苏省昆山县境内,总面积为62平方公里。自从1985年9月淀山湖首次出现蓝藻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淀山湖蓝藻更是频频发生。据统计,2007年规模较大的蓝藻发生了三次、时长12天,2008年发生了五次、时长6天,引起了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9.
通过采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底泥与上覆水,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建立了模拟自然水体的实验装置,并设置了高(42mg.L-1)、低(21mg.L-1)、空白(0mg.L-1)3个水平的水绵添加量,研究了不同剂量的水绵对水华蓝藻(以微囊藻为主)复苏过程及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充足的营养盐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整个实验在藻类的复...  相似文献   
170.
在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基于气浮原理开发了规模化清除蓝藻藻华方法(专利号:200810058076.4)和藻水分离技术(专利号:200710065795.4、200710066435.6、200710066251.X),使蓝藻藻华清除率〉95%,实际应用于滇池和太湖大规模清除蓝藻藻华,为蓝藻藻华的治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