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4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98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山东省荣成市连续5年保持“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通过利用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深度开发虾皮、蟹壳、牡蛎壳,建立健全“藻贝混养海水净化生物链”等环保产业,换来了生态效益,去年,海洋环保产业实现利税6700万元。该市连续22年雄居“全国第一渔业大县”,注重海洋环境改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海水的污染,浅海滩涂的鱼虾贝类与日俱增,近海生物多达500余种。该市先后投资3500多万元,改造了80多个企业的排污设施,年减少排放污水1250万吨,关停了年创利税1200万的造纸厂和17家有污染的鱼粉厂,拆除了60多台小锅炉,拒批了90多个可能有污染的工业项…  相似文献   
102.
脉冲载荷形状对锥壳瞬态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进行锥壳结构瞬态响应试验之前,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而所要施加的脉冲载荷形状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锥壳在侧向脉冲载荷作用下,脉冲形状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分析表明,在作用冲量相同,作用时间一致且远小于结构响应周期的条件下,脉冲形状对壳体的瞬态响应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针对深潜耐压球壳在真实下潜过程中全局应力场难以直接获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深潜耐压球壳应力场映射算法。方法 构建深潜耐压球壳有限元模型,并开展仿真分析。提出深潜耐压球壳监测布点方案,进而利用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LSTM),将测点应力信息作为输入,将全局应力场信息作为输出,构建深潜耐压球壳应力场映射模型。最后,对不同测点下的映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模型试验结果相比,仿真误差小于2%。与DNN模型及BP模型相比,映射误差分别下降94.92%与97.76%。结论 所提映射算法可在部分测点失效的情况下仍可以保持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研究以金属作为基体的碳酚醛复合材料圆锥壳的动力学特性,基于模态实验建立复合材料参数优化识别方法。方法 通过建立金属基体复合材料圆锥壳结构的动力学模型,表征各层材料参数对结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开展典型铝合金-环氧胶-碳酚醛圆锥壳自由模态实验,在模态实验结果基础上,采用数值仿真开展复合材料参数识别,并采用响应面优化法研究获得材料参数的全局最优解。最后,开展结构模态对复合材料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结果 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和多项式代理模型,建立了多层复合圆锥壳的高效代理模型。对于[0, 90]S铺层的复合材料圆锥壳结构,前5组模态频率参数对E11最敏感,对v23最不敏感,剪切模量的影响介于拉伸模量及泊松比之间。结论 建立了针对各向同性-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组合的多层复合圆锥壳结构的动力学模型及参数识别方法,可为结构动力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为分析大跨度单层球面网壳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因素,通过 Keiwitt?6(K6)型球面网壳缩尺模型的连续倒塌试验,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传力路径和初始缺陷对大跨度单层球面网壳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个传力路径依次失效后,网壳主要通过压杆机制抵抗连续倒塌,其破坏模式为局部倒塌。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传力路径与初始缺陷对网壳抗连续倒塌性能影响显著:传力路径依次失效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传力路径同时失效时,结构的动力响应明显增大;随着初始几何缺陷大小的增加,网壳的抗连续倒塌性能降低;当初始缺陷大小相同时,结构并非均是在第 1 阶屈曲模态下率先发生连续倒塌。建议考虑传力路径的影响,取前 10 阶屈曲模态进行网壳的连续倒塌分析。  相似文献   
106.
余剑  丁恒  张智霖  李燕  丁磊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2):5688-5700
以菱角壳为原料,乙酸钾为活化剂,通过活化碳化一步法制备了改性生物炭(MBC),对其表面形貌、孔径分布、官能团等表面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水中盐酸土霉素(OTC)的吸附去除行为.相比于热解生物炭(BC),MBC有更高的比表面积(1147.80m2/g)、更丰富的孔径结构,更多的含氧官能团和更强的亲水性.溶液pH值在3~8时,MBC对OTC保持较高的吸附量(165mg/g).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MBC对OTC的吸附行为.热力学分析显示MBC对OTC的吸附是一个自发吸热过程.除氢键作用、π-π键堆积作用和阳离子-π键作用以外,孔填充是MBC吸附去除OTC的主要作用机理.0.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可有效再生吸附饱和的MBC.因此,MBC作为一种吸附剂去除水和废水中的土霉素具有较好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7.
以鸡蛋壳为原料,采用化学方法分离鸡蛋壳和壳膜制备2种吸附材料,研究其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吸附性能。分别考察了吸附剂用量、溶液pH、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等参数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鸡蛋壳的吸附量达8.29 mg/g,壳膜的吸附量达119.9 mg/g,蛋壳和壳膜的吸附过程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并且均为自发、放热过程。另外,研究了蛋壳和壳膜的脱附性能,结果表明NaOH对蛋壳和壳膜的脱附率可达60%以上,说明蛋壳和壳膜在吸附SDBS后具有较好的可再生性。  相似文献   
108.
磁性龙虾壳吸附去除水中磷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氧化三铁修饰的龙虾壳为吸附剂,研究其对水中磷的吸附特性.结果显示:4g/L磁性龙虾壳吸附除磷效率最佳,低浓度的含磷废水(≤20mg/L)的吸附除磷效率达到91.6%以上,磁性龙虾壳吸附除磷适宜的pH值范围广,共存离子(Cl-、SO42-、NO3-和HCO3-)对磁性龙虾壳吸附除磷的影响很小,其中HCO3-有微弱的抑制效果.Freundlich方程能很好地描述磷在磁性龙虾壳上的吸附行为,吸附过程很好地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分析表明磁性龙虾壳对磷的吸附过程是自发的.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表明,磁性龙虾壳吸附除磷的主要机制是配位交换、静电作用和表面沉淀.  相似文献   
109.
针对受限空间内小型急冷塔冷却水蒸发过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进行数值模拟,基于涡壳进气型急冷塔研究了喷嘴雾化粒径、喷射速度、喷射角度等喷嘴运行参数对急冷塔内蒸发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液滴粒径的增大,液滴蒸发时间、轴向以及径向蒸发距离均随之显著上升,粒径由40 μm增大至80 μm时蒸发时间增加了293%;当液滴喷射速度增加时,液滴的蒸发时间、轴向以及径向蒸发距离均有所下降,但增大至一定程度后其影响作用减弱;随着液滴喷射角度的增大,液滴蒸发时间及轴向蒸发距离减小,而径向蒸发距离无显著变化。因此,在急冷塔尺寸受限时选用70 μm以下的小雾化粒径喷嘴能够直接有效提升急冷塔的运行安全性。同时,与均匀进气型急冷塔相比,采用涡壳进气型急冷塔以及喷嘴成切圆布置方式能够在急冷塔上部形成湍流强化区域,喷嘴雾化粒径为80 μm时,轴向安全裕度可提升7%。该模拟结果可为小型化急冷塔的工程应用提供优化设计方案与运行指导参考。  相似文献   
110.
针对目前污水中布洛芬等典型PPCPs类污染物光催化降解效率低、催化剂回收难度大等难题,以壳聚糖为载体,通过负载银掺杂TiO2,制备有机核-无机壳结构的CTS-Ag/TiO2复合小球,开展了光催化降解布洛芬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紧密团聚成核,银掺杂TiO2分布在壳聚糖表面,共同形成了有机核-无机壳结构。在紫外光作用下,复合小球对布洛芬展现出良好的去除效能,在最佳条件下(CAT投加量为4 g/L,布洛芬初始浓度为1 mg/L,pH值为6),处理60 min后布洛芬去除率达到96.1%,经过5次回收利用,去除率仍可达到85.0%。新型有机核-无机壳复合结构以及壳聚糖中含碳基团和含氮物质在价带上形成的附加带,使CAT复合小球在强化吸附、光催化和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材料可重复使用性。Ag在TiO2表面掺杂形成的无机壳包裹在壳聚糖形成的有机核表面,使光生电子更易从TiO2转移到Ag上并积累,减少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提高了CAT的光催化效率。活性组分淬灭实验表明,·O2-和空穴氧化是引起布洛芬降解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