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4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98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Au(en)2Cl3化合物为介质的沉积沉淀法对制备的核壳梭型微球Fe2O3@MO2(M:Ce、Ti或Si)进行乙二胺修饰并界面键合Au离子,通过两级连续还原气氛热处理,固载的Au离子首先还原为2~3 nm的纳米Au颗粒,Fe2O3转化为小体积Fe颗粒,并赋予核壳微球强磁性能,得到Fe@Au/MO2催化剂.纳米Au颗粒在乙二胺为配体的稳定作用下封装固化于MO2壳层结构,而壳层对Fe内核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表征结果显示,Fe@Au/MO2材料具有内空腔豌豆状核壳磁性结构及特定化学组成.该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可将对硝基苯酚污染物进行还原性降解和资源转化,促进水体污染物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同时,研究了不同MO2壳层结构对催化剂还原降解对硝基苯酚污染物的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Fe@Au/MO2材料具有优异的磁分离性能和较好的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72.
采用微胶囊改性技术,以高效阻燃剂聚磷酸铵(APP)为内核、多功能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8)为外壳,合成了新型核-壳结构型阻燃剂(APP@ZIF-8),并将其用于环氧树脂(EP)中制备阻燃复合材料,通过一系列测试分析来表征APP@ZIF-8的结构特征、评估其耐水性能,并采用锥形量热仪法研究了EP复合材料的阻燃、抑烟减毒性能。结果表明:经ZIF-8的包裹实现了APP溶解度降低、耐水性能显著提升;掺入10 wt%的APP@ZIF-8后,EP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烟气释放速率峰值(pSPR)和CO释放速率峰值(pCOP)较纯EP分别降低了61.3%、43.6%和60.5%,使E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抑烟减毒性能均得到提升,这主要得益于APP@ZIF-8在燃烧过程中促进了致密炭层的形成(残余炭量较纯EP提高了367.1%),抑制了可燃产物和毒性烟气的扩散,此项工作为环氧树脂的阻燃改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3.
过氧乙酸[PAA,CH3C(O)OOH]作为一种新兴的氧化剂,在处理污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蚀刻方法制备出纳米核壳Co@NC催化剂,并将其用于活化PAA降解污水中磺胺甲■唑(SMX).结果表明,当控制催化剂投加量为0.02 g·L-1、PAA浓度为0.12mmol·L-1和SMX浓度为10μmol·L-1时,反应5 min时SMX的去除率即可达到98%,且降解SMX的速率常数为0.80 min-1.SMX降解效率随催化剂添加量和PAA浓度提高而显著增加.结果发现核壳Co@NC/PAA体系在近中性条件下(pH为6.0~8.0)可获得最佳的SMX降解效果,酸性或碱性条件均不利于SMX去除.HCO-3和腐殖酸对该催化体系存在显著抑制,而Cl-抑制作用较弱.此外,通过自由基淬灭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EPR)研究发现,乙酰氧自由基(CH3CO2·)和乙酰过...  相似文献   
74.
壳寡糖缓解小麦镉毒害的某些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浓度壳寡糖溶液对小麦种子浸种,种子萌发后,对小麦幼苗进行Cd胁迫,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壳寡糖对小麦幼苗生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壳寡糖浸种,对镉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幼苗高度、根长、生物量均有增加;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增高;SOD、POD和CAT活性增加。随着镉胁迫时间的延长,SOD和CAT活性降低,但降低幅度小于对照;POD活性却表现增加,增加的幅度大于对照。壳寡糖不同浓度之间比较,低浓度壳寡糖对镉毒害的缓解效果优于高浓度。说明壳寡糖预处理对镉胁迫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75.
板栗壳吸附Cu2+的平衡与动力学研究及工艺设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板栗壳吸附Cu2+的平衡、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并对吸附工艺进行设计.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对静态吸附平衡数据进行了拟合,同时采用准一级动力学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静态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拟合,并计算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自由能变(ΔGo)、焓变(ΔHo)和熵变(ΔSo).结果表明,平衡实验数据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分离因子RL值在0~1之间,为有利吸附;动力学实验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平衡吸附量随Cu2+起始浓度增大而增大;ΔHo和ΔSo分别为12.206kJ·mol-1和21.534J·mol-1·K-1,ΔGo为负值,表明板栗壳吸附Cu2+为放热过程,可以自发进行,吸附过程增加了固液界面的混乱度.基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推导出的板栗壳用量计算公式可用于预测将一定体积一定起始浓度Cu2+溶液经过吸附降至所需浓度的板栗壳用量.  相似文献   
76.
赖立  谢强  方文侃  邢明超  吴德意 《环境科学》2016,37(4):1444-1450
在磁铁矿纳米颗粒表面包被硅壳后再包被水合氧化铝,制备了具备核壳结构的磁性纳米颗粒除磷吸附剂(磁性氧化铝),通过XRD、TEM、VSM、BET比表面积测定进行了表征.XRD和TEM结果显示了核壳结构的存在,其饱和磁化强度达56.00 emu·g~(-1),比表面积达47.27 m~2·g~(-1).Langmuir模型计算的磷最大吸附量为12.90 mg·g~(-1),且在25℃和50℃下均保持稳定,反应快速,40min磷去除率达96%以上.磁性纳米吸附剂对磷的吸附与pH关系密切,在p H为5~9时磷去除率达90%以上.采用实际污水实验,最佳投量为1.25 kg·t~(-1).吸附-脱附-再生实验结果表明,磷吸附率随循环次数增加稍有下降,吸附的磷可以通过1 mol·L~(-1)的NaOH脱附,脱附率为90%左右,且吸附剂可以进行再生,具有反复利用和回收磷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77.
通过磁化和添加溶解性锆盐,制成一种磁铁锆改性牡蛎壳粉材料,对其性质及除磷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磁铁锆改性,牡蛎壳具备磁性且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均得到了显著提升,磷吸附量由4.5 mg·g-1提高到了46.5 mg·g-1,同时通过外加磁场可成功实现改性牡蛎壳粉的回收,而吸附动力学研究则证明整个磷吸附过程包括快速吸附和平衡吸附两个阶段.另外,改性牡蛎壳粉末对于水体中磷的吸附主要以溶解性磷酸盐(SRP)为主,相较于底泥间隙水,改性牡蛎壳粉对底泥上覆水的释磷行为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同时该材料还会促进底泥磷形态中易释放的铁结合态磷(Fe-P)向难释放的闭蓄态磷(Oc-P)转化,并降低易释放交换态磷(Ex-P)的含量.上述结果说明磁铁锆改性牡蛎壳适合作为一种高效除磷吸附剂用于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磷过量现象.  相似文献   
78.
先采用化学沉淀/煅烧法制备Mn3O4,再采用水解法制备Mn3O4/SiO2磁性复合材料,并用于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Mn3O4/SiO2的表征结果表明,Mn3O4/SiO2为多孔的核壳结构,BET比表面积达到184.3 m2/g.Mn3O4/SiO2对MB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79.
人工湿地中除磷填料的筛选及其除磷能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猪场废水水质特点,对4种填料的理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4种填料的除磷能力.结果表明,废砖块和沸石的表面微结构更有利于生物膜的生长,而海蛎壳与废砖块则具有较高的除磷潜能;4种填料对磷素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依次为海砺壳>废砖块>火山岩>沸石,海蛎壳对磷素的吸附主要为化学吸附,而废砖块、火山岩和沸石对磷素的吸附主要为物理吸附,其中废砖块对磷素的吸附过程中存在化学吸附作用;在动态吸附试验中,海蛎壳对磷素的去除效果最好,其次为废砖块、火山岩和沸石,4种填料去除磷素的主要途径由其化学成分和化学形态决定.由试验结果可知,海蛎壳是人工湿地处理猪场废水时较为理想的除磷填料.  相似文献   
80.
充分考虑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的结构特点,建立用中径公式预测其初始爆破强度的方法,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爆破强度的可靠度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①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实际初始爆破强度与中径公式的名义值之比是符合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②借助于钢制薄壁内压容器的爆破试验数据,在置信度为99%时,得到了该随机变量的分布参数;③应用强度-载荷干涉模型,推导得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爆破强度的可靠度指标计算公式;④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的可靠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