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6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291篇
安全科学   256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52篇
综合类   1019篇
基础理论   295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66篇
社会与环境   107篇
灾害及防治   8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文章以普宁市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克里金插值等对Hg、Cd、As、Cu、Pb、Ni、Zn、Cr 8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表层土壤Hg、Cd、As、Cu、Pb、Ni、Zn、Cr平均含量分别为0.104、0.051、5.49、9.05、42.5、11.5、56.6、25.6 mg/kg,其中Hg、Cd、Pb、Ni、Zn的均值超过了广东省背景值。(2)研究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变化范围为34.06~1 299.33,均值为179.08,说明全区具有中等强度的生态风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RI为建设用地耕地林地园地,Hg、Cd是潜在生态风险最大的2个贡献因子。(3)Hg、Cd、Cu 3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和中部城区,As的生态风险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城区及南部农场地区。(4)研究区总非致癌风险指数(THI)小于1,不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HI表现为建设用地林地园地耕地,As、Pb、Cr是各土地利用类型非致癌风险最大的3个贡献因子。(5)各土地利用类型As对儿童和成人的致癌风险指数(CR)大于US EPA推荐的土壤治理标准(10~(-6)),Cd和Cr的CR则小于10-6。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TCR表现为建设用地林地园地耕地,As也是各土地利用类型最主要的致癌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992.
我国气象灾害综合区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于区域气象灾害的研究,以往多侧重单一灾种或气象灾害系统中某一子系统的研究,缺乏对区域多灾种气象灾害综合分析。本文采取“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析”的十种气象灾害资料,首先通过春、夏、秋、冬各季主导气象灾害的频率分布,构成各季节气象灾害地域组合类型,再依据综合区划原则,制定出各季综合灾害区:春季划分成6个综合灾害区,夏季划分成5个综合灾害区,秋季划分成4个综合灾害区,冬季划分成3个综合灾害区。  相似文献   
993.
微生物通过多种功能代谢过程主导着因气候变暖裸露的冰川前缘地土壤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以青藏高原的海洋型冰川、亚大陆型冰川和极大陆型冰川的前缘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类型冰川前缘地土壤的微生物功能特征.依次选择玉龙冰川、天山乌鲁木齐1号冰川和老虎沟12号冰川作为三类冰川的典型代表,采用高通量功能基因芯片(QMEC)检测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基因特征.结果表明,在三类冰川前缘地土壤中,半纤维素降解基因和还原型乙酰辅酶A途径相关的碳固定基因丰度最高,三者主要的氮功能基因和氨化作用有关,磷、硫功能基因则主要与有机磷矿化过程和硫氧化过程相关.其中,水热条件较好的海洋型冰川的微生物功能基因的种类与丰度最高,其次为环境较为干燥的极大陆型冰川.三类冰川前缘地土壤的微生物功能基因结构的显著差异,证实了地理环境差异对微生物功能特征的影响,也为不同类型冰川前缘地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及其介导的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了解农田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动态变化对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对陕西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测定,以期探讨长期耕种下陕西省农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7年采集耕层土样705份,采用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测定其有机质含量,并运用ArcGIS 10.5和GS+9.0软件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5.90 g·kg?1,4级水平占比最大;不同行政区有机质含量排序为:汉中>西安>安康>咸阳>宝鸡>商洛>渭南>铜川>延安>榆林;陕西省各市有机质含量较20世纪80年代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汉中市提升幅度最大;陕西省农田土壤有机质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最优拟合模型为高斯模型,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构性因素(坡度、海拔、经度、纬度)和随机性因素(施肥、耕作、秸秆还田等)共同作用导致了陕西省农田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差异,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为指导陕西省低碳农业的发展及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兴凯湖是东北亚地区典型湖泊。20世纪末以来人类活动持续增强,该湖营养快速富集,水体生态状况发生转变,但其环境演化历史及营养本底等信息尚知之甚少。本研究基于对该湖多根沉积钻孔年代、元素及沉积硅藻等多指标的分析,重建了兴凯湖百余年来的环境变化历史。结果表明:兴凯湖历史上保持着良好的环境生态条件,21世纪第一个十年以前水体环境变化较小(硅藻种群弦距<0.0005),近20 a来,兴凯湖生态环境逐渐退化,硅藻从以低—中营养Aulacoseira granulata的优势组合逐渐转变为以Cyclostephanos dubius为代表的富营养组合,污染元素(Pb、Zn等)含量及沉积速率快速升高。基于种群相似性的对比发现2000 a前的硅藻种群变化较小,故采用1994—1998年的水体监测均值作为兴凯湖的营养基准,即水体总磷(TP)、总氮(TN)基准分别为35 μg·L?1及970 μg·L?1;结合参比元素回归分析得到的大、小兴凯湖沉积物TP基准分别为360 mg·kg?1、500 mg·kg?1,可作为该湖的沉积物TP浓度的治理基准。上述系列水土营养基准可为兴凯湖日益严重的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提供重要的参考目标。  相似文献   
996.
由于传统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方式存在不足,基于微藻的水污染控制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斜生栅藻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在混合 营养方式下,六价铬(Cr2O72-,0~4.0 mg·L-1)胁迫对微藻生长及有机物(COD)、氨氮(NH4+-N)和总磷(TP)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Cr(Ⅵ)对斜生栅藻的半数抑制浓度(EC50)为1.7 mg·L-1 ,当Cr(Ⅵ)浓度较低(0.5 mg·L-1)、暴露时间较短(≤36 h)时,斜生栅藻的生长和养分去除几乎不受 影响;此外,Cr(Ⅵ)胁迫对斜生栅藻生物量和氮、磷的去除影响较大,对COD的去除影响较小.当Cr(Ⅵ)浓度为4.0 mg·L-1时,微藻生物质产率降低了82.5%,叶绿素含量降低了62.5%,COD、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降低了27.3%、48.0%和38.6%;斜生栅藻细胞表面的羟基、氨基和 羧基有利于缓解Cr(VI)对藻细胞的毒害作用,0~4.0 mg·L-1 Cr(Ⅵ)作用下,96 h藻细胞内的铬积累量为0.9~3.8 mg·g-1.  相似文献   
997.
氮沉降对全球尺度的粮食生产、碳氮循环及大气环境质量均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WRF-Chem模式对区域氮沉降过程进行数值 模拟,着重分析氮干沉降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空间场上,我国氮干沉降主要体现出东高西低的特点,华北平原和川渝地区为氮沉降高值区,这主要与排放高值区的空间分布有关,NH3和HNO3 沉降量都是在东部最大,这与东部一直以来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农业活动水平有直接联系.从氮的不同组分形式(气态/颗粒态氮或者氧化性/还原性氮)来看,气态氮较颗粒态氮对总氮沉降的贡献更大,贡献比达66%; 相较氧化性氮,还原性氮对总氮沉降的贡献较大,贡献比为57%.进一步分析不同下垫面类型的氮干沉降结果,气态氮的干沉降均是在城市和农田下垫面上更高.NH3 干沉降通量主要受排放源影响,HNO3 干沉降通量则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而排放源和气象条件均有很强的季节性 变化.NH4+和NO3-在森林下垫面上的干沉降通量远多于其它类型的下垫面,这主要是因为森林下垫面粗糙度比较大,相应的摩擦速度也较大,湍流比较活跃,有利于粒子污染物的沉积.  相似文献   
998.
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是“十四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线。本文结合广东省已有实践,开展充分调研,建议将海湾划分为生态型、都市型、旅游型、港口型和渔乡型5种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美丽海湾分类建设、评估及长效监管建议,为探索美丽海湾建设方向与实现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为探究藻类对大型溞农药抗性的影响及其机制,分别将5种淡水广布的甲藻、硅藻、绿藻、隐藻、蓝藻等量培育大型溞后,再将大型溞分别暴露于2种杀虫剂吡虫啉(水溶性)和氰戊菊酯(脂溶性)中,测定大型溞的半数致死剂量、化学计量比(P/C,N/C)和脂肪酸含量.研究表明:与生源性化学元素氮磷相比,N3不饱和脂肪酸能更好揭示大型溞对藻类的捕食关系;藻类的N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是影响大型溞对水溶性农药抗性的关键因子;大型溞对脂溶性农药的抗性差异比暴露在水溶性农药中更明显.因此,藻类的N3不饱和脂肪酸是预测大型溞对水溶性农药抗性强度的最佳因子,其有助于更准确地预测以不同藻类为食的大型溞食物链对自然环境中污染物的抗性和风险.  相似文献   
1000.
戴爽 《安全与健康》2011,(15):52-53
在这个忙碌的社会,越来越多人选择远离充满油烟的厨房,在餐馆里解决"口腹之欲"。可是,食物光鲜的外表下,又隐藏着哪些不能说的秘密?业内人士为我们一一揭开。秘密一:滋补汤基本没营养"说现在餐馆里的滋补汤九成九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