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78篇
安全科学   65篇
废物处理   49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328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65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本文根据对比试验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葛葛依土壤蒸发与E601-B水面蒸发变化规律。文中还分析了两种蒸发量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2.
元阳梯田水源区土壤水氢氧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稳定同位素技术为土壤水的运移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手段.通过对元阳梯田水源区降水及其4种典型植被类型(乔木林、灌木林、荒草地和无林地)下0~100 cm剖面土壤水进行采样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分析测定,研究了该区不同深度层次上土壤水的稳定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元阳梯田水源区的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6.838 4δ18O-5.692 1(R2=0.878 7,n=20),其斜率和截距均小于全球大气降水线.4种典型植被类型下的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值均落于当地大气降水线下侧,且其表层土壤剖面上的同位素值波动变化幅度较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δ18O值的波动变化越来越小,尤其以80~100 cm土层体现的最为明显.乔木林和荒草地两种林分类型整体上深层土壤水中的δ18O值要偏高于表层土壤,而灌木林和无林地则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43.
该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对象为周边区域生活污水,处理规模为6万吨/天。本文主要介绍了该污水厂污泥脱水处理系统改造方案设计,针对板框式污泥脱水工作原理进行深入介绍,通过结合该污水厂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改造设计,可供类似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4.
冷轧废水污染物种类多,处理难度大,排放要求高。废水零排放将成为冷轧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发展方向。采用"预处理+膜处理+蒸发结晶"工艺,可实现废水零排放,但处理成本较高,达到12-19元/t(不含固废处理及折旧)。解决固体废弃物的处置问题是未来技术发展的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45.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9):718-718
据北京水务局消息,圆明园使用中水方案已定,清河中水厂输水干线已通到圆明园西北墙,园内铺设数千米输水管线,可直通河湖并保障绿地喷灌,管线工程预算i500万元。计划每日供应中水6万m^3,用于填补园内水蒸发和渗漏缺口。圆明园购买中水价格为1元/m^3,比用天然水价格低0.31元/m^3,且可享受市里的中水补贴。  相似文献   
46.
恶臭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臭的监测分析齐文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100012)齐平志(河北工学院050000)1前言恶臭是挥发性化学物质对人嗅觉产生的刺激作用。在恶臭分析中,包括恶臭成分的化学分析,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的官能团试验,神经生理学的检查等。恶臭成分分析也是环境监测的领...  相似文献   
47.
环境空气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硫监测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预浓缩系统与GC MS联用,建立了环境空气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硫的分析方法,该法用苏玛罐或Tedlar袋采集空气样品在预浓缩系统中经液氮于-160℃冷冻浓缩后,进入GC MS进行分析。甲硫醇、乙硫醇、甲硫醚、乙硫醚、二甲二硫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2 0、1 0、1 0、1 0、0 5μg m3。经6次的重复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 0%。该方法已用于环境空气的测定,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8.
高温热表面油液蒸发的时变性热质传递模型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温热表面油液蒸发热质传递过程的时变性,考虑这一过程中的对流传质传热,建立了热环境作用下油液蒸发的热质传递模型方程,通过无量纲变换,求得空间浓度分布和温度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庚烷为试验对象,对高温热表面油液蒸发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理论分析与实验表明:庚烷蒸发过程中,刘易斯数大于1,传热速率大于传质速率;蒸发导致的质量损失与时间平方根的成正比,与液面的面积成正比,且与质量扩散系数的平方根成正比,饱和蒸气浓度越大,蒸发速率也越大。油液蒸发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9.
为有效降低室内PM2.5,指导间接蒸发冷却新风机组的设计选型,推导了新风机组净化效力和净化能效评价指标的数学表达式,并利用自行研制的间接蒸发冷却新风机组,分析了2种过滤器在不同运行工况下净化PM2.5的特性。结果表明,MERV 7+16和MERV 7+13的计数效率均随颗粒物粒径增加而提高,且前者的计数效率高于后者;由于滤材的不同,MERV 7+16的初阻力更小。MERV 7+16的渗透系数更小,其净化效力也要大于MERV 7+13;由于PM10在室内的自然沉降作用更显著,过滤器对PM10的净化效力明显大于PM2.5和PM1。将室内新风负荷作为新风机组能耗的一部分,在对比天津和南宁地区新风机组的净化能效时发现,由于两地区冬季室外温度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处于天津地区的新风机组若要在冬季获得同等的洁净空气量,需付出更多的能耗代价。  相似文献   
50.
为了研究巷道风流参数的影响因素、预测风流温湿度的变化规律,结合热湿交换理论,建立了风流与围岩壁面之间热湿交换的数学模型,以及贴体坐标系下围岩内部温度场的导热微分方程;利用数值方法,将围岩内部的导热问题与影响风流参数变化的热湿交换问题耦合起来,并以大柳塔煤矿52505综采工作面为例进行计算,得到了与实测参数较为一致的模拟结果,验证了该数值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风流温度受原始岩温、入风流温度、局部热源强度等因素的影响,风流相对湿度与入风流温、湿度以及井下湿源的数量和强度有关;巷道壁温作为将围岩温度场与风流参数之间关联起来的主要因素,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大,其数值取决于壁面与风流之间热湿交换以及围岩原始岩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