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09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281篇
基础理论   186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71.
玻璃钢夹砂管道具有轻质、高强的性能,耐腐蚀性能较好,水力阻力小,安装方便.埋设深度主要与管材的刚度有关,同时与管道敷设地点的地质条件和设计回填土的密实度有关.  相似文献   
672.
泥石流坝后侵蚀坑纵剖面形态及最大深度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泥石流拦砂坝坝后侵蚀坑形态和深度是泥石流冲刷基础研究的薄弱环节。通过室内水槽实验,探讨了泥石流坝后侵蚀坑的形态和不同实验控制条件下侵蚀坑深度的变化规律等。由实验观察可知,侵蚀坑纵剖面整体上呈现两端浅中间深的形态特征,其最深点的位置随水槽坡度增大向下游方向发展;侵蚀坑坑内上游坡度较下游坡度陡,对于具有相同级配的粘性砂和无粘性砂,无粘性砂的侵蚀坑坑内坡度较粘性砂的缓;侵蚀坑的最大深度受沟床纵坡、泥石流的容重、沟床组成物质的性质(特征粒径、粘性)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泥砂粘性的存在将大大削弱侵蚀的深度。  相似文献   
673.
油田固体废物的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某油田3个区域井场的废弃钻井液和取自集输站及注水站的油泥(砂)等两种固体废物进行急性生物毒性试验和浸出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油田的废弃钻井液急性生物毒性相对较大,油泥(砂)不具有急性生物毒性;这两种固体废物均不具有浸出毒性和腐蚀性。  相似文献   
674.
以某电厂桩基础为工程依托,进行了两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探讨了砂泥岩地基大直径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和竖向承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砂泥岩地基大直径灌注桩在极限荷载作用达到稳定的情况下,荷载由桩侧阻力与桩端阻力共同承担,但表现出很强的摩擦桩特征,桩侧阻力的发挥取决于桩土相对位移,对于不同的土层,桩侧摩阻力达到极限时所对应的桩土之间相对位移不尽相同。针对试验结果,根据上部结构对基础沉降的要求,以桩顶沉降量来控制桩的竖向承载力,并提出了简化的计算公式,该公式考虑了桩土相对位移对桩侧阻力发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5.
焚烧法处理油泥(砂)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江苏油田原油成分及油泥(砂)等物料组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燃料煤与一定比例的油泥(砂)混合进行高温焚烧,试验研究、筛选出一种可以保证燃烧效率的燃料混合配比,从而对油田储油罐和三相分离器中的油泥(砂)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燃煤中添加30%的油泥(砂),焚烧工况稳定,好于单用燃煤的情况,除SO2外,CO、NOX和烟尘得到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676.
利用积分球装置,交袁附磷钼蓝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制成一薄层片,于700nm长处测定吸光值,既保持了填充树脂光度法的高灵敏度,又提高了分析的精密性。  相似文献   
677.
以片状颗粒成分为主的片状结构砂与常用的圆形颗粒标准石英砂相比,在物理力学特性上有显著的差异。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振动孔压上升会导致土体刚度发生软化,当振动孔压累积达到一定水平时,会产生液化现象,从而引起土体结构发生破坏。采用英国WFI动三轴仪,研究了南京片状细砂在循环荷载作用下,静偏应力水平、循环应力比水平和循环次数对其动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考虑每一次循环过程中动应力—应变关系滞回曲线的卸载及再加载割线动剪切模量G_(sec)和最大割线模量G_(max)的变化特性,建立了动剪模量软化的经验公式;静偏应力水平对动剪模量软化有显著影响,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动应力—应变滞回圈逐渐向应变累积方向滑移和向应变轴方向倾斜,且彼此分离;考虑循环软化特性,采用修正的Masing准则,描述了循环荷载下南京片状细砂的动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678.
江苏省连云港赣榆港区陆域采用航道和港池的疏浚土方吹填形成作业港区,吹填工艺以绞吸式疏浚为主,疏浚涉及土层为粘土和砂土,由此形成了粘土和砂土的混合土地基。为了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均匀性,采用了强夯法对地基进行加固,但是目前对夹砂粘土地基强夯加固的理论和实践较少。为此,以砂夹粘土构成的混合土地基为对象,测试了多种能量单点夯击时的地基土夯沉量、孔压和夯坑周围土体强度等参数,探讨了强夯法加固该类地基的加固深度和水平影响范围。结果表明:对于该类地基而言,有效加固深度修正系数取0.35~0.5为宜;强夯过程中,孔压与强度的增长范围不对应,即孔压影响范围远大于强度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