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392篇
安全科学   67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909篇
基础理论   225篇
污染及防治   105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4 毫秒
991.
影响雨生红球藻797株生长和虾青素积累的某些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雨生红球藻 (Haematococcuspluvialis) 797株的N源需求和营养盐吸收 ,并利用高光强和乙酸钠处理该藻 ,研究虾青素累积情况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营养盐、细胞状态的变化 .NH+ 4 N培养的生长速率明显高于NO-3 N培养 ,平均生长速率分别为 0 .2 79d-1和 0 .190d-1.NH+ 4 N培养所消耗的N、P营养盐比NO-3 N培养的消耗少 .两种N源下强光照处理 1d和 7d均导致雨生红球藻细胞数减少而静细胞比例增加 .在虾青素合成阶段 ,藻液N含量急剧下降而P含量基本保持稳定 ,说明虾青素合成对N的需要量大而对P的需要小 .在NO-3 N培养下 ,乙酸钠的加入则对虾青素的生产无显著影响 .在NH+ 4 N培养下SOD活性下降而虾青素含量升高 ;在NO-3 N培养下SOD活性与虾青素含量同时升高 .图 2表 4参 15  相似文献   
992.
MTBE与雌二醇对螺旋鱼腥藻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鱼腥藻(Anabaena spiroides)为实验材料,采用每天测定数据,连续跟踪10d的方法,研究了甲基叔丁基醚(Methyl tert-buty1 ether,MTBE)与雌二醇对螺旋鱼腥藻的单一毒性以及在不同毒性单位配比下的联合毒性,选用毒性单位(TU)、相加指数(AI)、混合毒性指数(MTI)和毒性增大指数(TEI)进行联合毒性评价.结果表明,MTBE与雌二醇共存时,在实验周期(10d)内,其联合作用方式基本表现为协同作用.此外,MTBE和雌二醇的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数据随着培养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剧烈变化,毒性数据在培养时间3~7d比较平稳,在4~5d最佳.  相似文献   
993.
大鹏湾海水理化因子与夜光藻增值的灰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夜光藻种群增殖态势与理化因子的比较,以空间理论数学为基础,按规范性、偶对称性、整体性和接近性四条原则,确定参考数列(母数列:夜光藻)和若干比较数列(子数列:海水理化因子)之间的关联度,研究了大鹏湾夜光藻种群增殖与海水理化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动物、溶解氧和叶绿素a对夜光藻种群密度的增长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用水生生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生态毒理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uus)和明亮发光杆菌T3(Photobacteriumphosphoreum)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进行生态毒理评价,结果表明,斜生栅藻的生长繁殖率和发光菌的相对发光度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明显相关,并且随重金属投加量的增加,其生长繁殖率和发光度逐渐降低。对3种测试参数进行比较可知,斜生栅藻细胞数增长率是最敏感的土壤毒性检测指标。土壤的毒性在复合污染的条件下比在单一污染的条件下高很多。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污染土壤的优先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除藻剂应急治理玄武湖蓝藻水华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湖泊富营养化是中国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研究蓝藻水华治理的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2005年9月在南京玄武湖开展了化学除藻剂治理蓝藻水华的实验研究,除藻剂平均用量为26.87 g/m2,治理后实验区藻类总量下降了82.8%;水体各项理化指标得到一定改善,但停止洒药后部分指标回升;浮游动物未出现显著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除藻剂可能在短时间内除抑蓝藻,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湖泊富营养化问题.  相似文献   
996.
聚合氯化铝铁的形态分布对微污染源水混凝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微污染源水中浊度、叶绿素a等的强化去除问题,研究了碱化度、铝铁比和加碱方式等对聚合氯化铝铁形态分布的影响,并考察了形态分布与混凝除污效率和混凝沉淀出水中残铝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铁摩尔分数一定时,混凝剂中单体、中等聚合物和无定形凝胶含量与碱化度存在线性相关性,并推导出中等聚合物含量的计算公式;在碱化度一定时,混凝剂中单体、中等聚合物和无定形凝胶含量与铁摩尔分数也存在线性相关性;增加碱化度或降低铁摩尔分数,可以增加中等聚合物含量、降低单体含量,从而影响混凝除污效率和混凝沉淀后出水中残铝浓度.混凝实验结果表明,混凝过程中叶绿素a去除率和浊度去除率均与混凝剂中中等聚合物含量存在线性相关性,但两者相关系数不同.混凝沉淀后出水中残铝浓度与混凝剂中单体含量存在线性相关性.因此,预聚合的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对提高混凝过程中的除浊、除藻效率,降低混凝沉淀后出水中残铝浓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赤潮藻类与海洋细菌的微生态关系,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将塔马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Lebour)Balech)与海底沉积物中分离的两种细菌(Bacillus megaterium,S7;B.halmatpulus,S10)共同培养,并探讨了藻菌共培养对A.tamarense生长以及对水体中胞外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β-GlcA)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培养的第2周内,与细菌S7或S10共培养的A.tamarense细胞数分别比CK增加约12%和24%,而在第3周内则各增加23%和5%左右。另外,分别与A.tamarense共培养的细菌S7或S10的β-GlcA变化趋势相似,呈马鞍型曲线。在A.tamarense生长的后期,β-GlcA随着藻细胞的裂解程度的增加而迅速提高。图3参25  相似文献   
998.
伊乐藻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朱伟  陈清锦  张兰芳 《生态环境》2004,13(4):497-499
研究了耐寒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在冬季低温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以及不同生物量的伊乐藻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在冬季水温3—7℃的低温条件下,大多数水生植物处于生长停滞期,然而实验结果表明,伊乐藻在此条件下却具有明显的生长能力,并且单位生物量的增长量最大可达0.34g;实验结果同样显示了伊乐藻在低温条件下对TN、TP和CODCr具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对TP的去除效果要比对TN和CODCr的去除效果好;从实验结果还可看出,伊乐藻在水温高于4℃时对藻类具有抑制作用,从这一点就可说明伊乐藻具有一定的克藻效应,且其抑制能力与水温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9.
暹罗鱼腥藻氢代谢的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暹罗鱼腥藻(Anabaenasiamemsis)能代谢分子氢,其固氮酶和氢酶的放氢和吸氢均受其生长环境因子的影响。CO2对暹罗鱼腥藻之固氮酶的放氢和氢酶的放氢及吸氢显示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在含5%CO2的空气条件下生长,藻细胞的氢酶放氢和吸氢活位分别为空气条件下的2.5倍和1.3倍;固氮酶的放氢活性为96nmolH2mg-1chl-1h-1,而在空气中生长的细胞则检测不出该活性,培养基中加10mmol/LKNO3和/或10mmol/LNaNO2,对其氢酶放氢活性影响不大,但其需氧吸氢和固氮酶的放氢均明显受到抑制。DCMU和K3Fe(CN)6等抑制剂对氢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金属离子对氢酶放氢有刺激作用,其中尤以Ni2+和Mo2+明显。  相似文献   
1000.
水体氮浓度、形态对黑藻和狐尾藻光合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黑藻和狐尾藻研究了水体氮浓度和形态对沉水植物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狐尾藻在TN≤3mg/L、黑藻在TN≤4mg/L范围内其净光合速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和暗呼吸速率均随水体总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对光合作用有利,超过这个范围时,这两种供试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净光合速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降低,暗呼吸速率急剧上升;在本实验条件下,这两种供试植物的光合补偿点和光合饱和点随氮浓度的变化没有表现出规律性.在总氮一定的条件下黑藻和狐尾藻的净光合速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均随水中铵氮的增加而降低,暗呼吸速率和光合补偿点随铵氮增加而升高,说明水体铵氮的增加对黑藻和狐尾藻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抑制了光合作用;在本研究条件下光合饱和点对氮形态比例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响应.结合我国湖泊N营养现状,可初步推断我国大部分湖泊氮浓度不会对黑藻和狐尾藻的光合作用产生直接的危害,但在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中,要根据水生植物对不同氮形态的喜好特性和水质情况选择先锋物种.图2表3参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