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0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99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61.
应用Gaussian 03程序,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在B3LYP/6-31G(d,p)水平下,分析Fe~(2+)抑制煤中α位硫酚结构氧化的效果,从而为阻化剂的配制与优选提供数值依据。首先,根据自然键轨道理论分析煤的特征结构C_(10)H_7SH与过渡金属Fe~(2+)形成配合物的成键本质,并结合分子中的原子理论分析其稳定性;然后,分别计算C_(10)H_7SH结构和[FeSH_8CC_(10)]~(2+)配合物吸附O_2的反应过程,得到反应过程所需活化能,以此活化能为指标,表征Fe~(2+)抑控煤中α位硫酚结构氧化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Fe~(2+)与C_(10)H_7SH结构中的S原子间形成了配位键,根据电子密度拓扑分析得其键能E_(S-Fe)为-128.56 kJ/mol,C_(10)H_7SH结构吸附O_2的反应过程所需活化能为E_C=62.71 kJ/mol,[FeSH_8C_(10)]~(2+)配合物吸附O_2的反应过程所需活化能与其相比增加了35.60 kJ/mol。研究表明,Fe~(2+)对煤中α位硫酚结构氧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2.
为研究空气湿度对煤自燃特性的影响,运用程序升温试验台,在不同环境湿度条件下,对黄陵2号矿4#煤层煤样进行程序升温,分析不同温度下的气体成分,计算煤样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耗氧速率、CO和CO_2产生率,以及煤氧化的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与在干燥的空气中氧化相比,煤在加湿空气中的耗氧速率、CO和CO_2产生率升高,活化能降低,表明加湿有利于煤自燃;随空气湿度增加,煤体的耗氧速率、cO和CO_2产生率先升高后降低,活化能先降低后增加,表明存在一个最容易使煤氧化自燃的临界空气湿度;黄陵2号矿4#煤层煤样的临界相对湿度为25%左右。  相似文献   
163.
太湖流域上游河网污染物降解系数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污染物在河流中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共同作用下浓度会发生衰减,衰减的速率可用表观降解系数表示,其中,仅有生物过程引起污染物浓度衰减的速率用生物降解系数表示.为了探究太湖流域上游河网污染物的降解规律,在20个采样点开展原位实验测算了高锰酸盐指数、氨氮(NH+4-N)、总氮(TN)和总磷(TP)的表观降解系数和生物降解系数,并分析了生物降解系数占表观降解系数的比重.结果表明,太湖流域上游河网高锰酸盐指数、NH+4-N、TN和TP的表观降解系数分别为0.0216~0.1974、0.0152~0.3123、0.0080~0.7870和0.0274~0.5914 d~(-1);生物降解系数分别为0.0083~0.1264、0.0021~0.2138、0.0021~0.0905和0.0110~0.1528 d~(-1).高锰酸盐指数、NH+4-N、TN和TP生物降解系数与表观降解系数的比值分别为19.35%~91.30%、13.85%~99.12%、13.70%~97.78%和3.94%~98.39%.太湖流域上游河网不同河段的表观降解系数和生物降解系数存在较大差异.生物降解在TN和NH+4-N表观降解中发挥的作用较大,在高锰酸盐指数和TP表观降解中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4.
为了研究煤在低温阶段的自燃活化能及气体产生规律,基于耗氧量与煤温间的计算模型,利用煤氧化动力学测试系统,分析了3种不同自燃性煤的低温氧化表征。结果表明:1)随着煤自燃倾向性增强,煤的耗氧量和耗氧速率逐渐增大,且其耗氧速率急剧增大的拐点温度逐渐升高;2)不同自燃性煤活化能变化规律存在显著差异,利用阶段耗氧量拐点计算出铜川和大同煤样温度分别为203℃、228℃时,活化能快速减小,开始进入自发氧化阶段;晋城煤样活化能经历先减小后增大的过程,其中过渡温度段91~135℃时,活化能最小;同时拟合出活化能(E)与指前因子(A)关系式满足动力补偿效应,验证了机理函数的合理性;3)依据复合气体CO_2/CO、CH_4/C_2H_6、C_2H_4/C_2H_6、C_3H_8/C_2H_6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结合煤低温氧化特性,可预测煤样的氧化进程和煤体温度。  相似文献   
165.
为研究煤氧化过程中活性基团的演变规律及热效应的变化特征,利用原位红外实验装置,实时测量煤升温过程中官能团的动态变化,数据处理得到弱粘煤红外波谱图,利用差减法对特征温度点下的红外光谱图进行处理,得到煤样的差示光谱,计算特征温度点下的红外结构参数;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量煤氧化过程中热流的变化,得到弱粘煤的热流曲线图,并对热流曲线进行阶段划分和氧化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弱粘煤中芳环数量比较少,环周围侧链较长,内部结构疏松,内部毛细管比较发达,内表面积较大,更容易发生自燃;整个氧化过程中羟基最为活跃,含氧官能团次之,其次是脂肪烃;红外参数计算结果HAL,I2整体呈减小趋势,I1,I3整体呈增大趋势;弱粘煤放热阶段的活化能值为25.12~61.26 kJ/mol,并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而减小,与此阶段放热量随升温速率的增大而增大相对应。  相似文献   
166.
圈养亚成体大熊猫日粮粗蛋白表观消化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7只1.5-4.7岁的亚成体大熊猫对23种日粮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ADCP),结果为37.86%-83.70%。分析表明,对1.5-2.5岁的大熊猫,粗纤维采食量与ADCP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图1);对2.5-4.7岁的大熊猫。粗纤维采食量与ADCP没有明显相关关系(表3)。对1.5-2.5岁大熊猫,随竹粗蛋白占总粗蛋白比值升高,ADCP呈下降趋势(图2);2.5-4.7岁的大熊猫,ADCP随竹粗蛋白比例升高而呈上升趋势(图3);不同大熊猫ADCP还有个体差异。图3表3参10  相似文献   
167.
超声处理对活性污泥系统污泥减量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活性污泥系统采用超声波处理剩余污泥以考察污泥减量效果及其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声能密度0.25~0.50 W/mL范围内,经过1~30 min的超声波处理,系统表观产率显著下降,剩余污泥的产量可以减少20%~50%左右.同时发现,污泥的沉降性能指标SVI有所下降,而污泥的稳定性有所提高,活性污泥系统的出水水质略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8.
掺磷渣硅酸盐水泥熟料形成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磷渣对硅酸盐水泥熟料形成动力学的影响,得到了熟料形成反应的活化能和动力学常数,研究表明,磷渣是一种较好的矿化剂。  相似文献   
169.
为了探索Fe3 催化氧化S(Ⅳ)的反应动力学规律,实验考察了pH、Fe3 浓度、S(Ⅳ)浓度、温度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Fe3 催化氧化S(Ⅳ)过程中动力学控制步骤为Fe2 的氧化,且pH在0~3范围内,氧化速率随着H 浓度的升高而降低;Fe3 浓度为0~0.01 mol·L-1时,氧化速率随Fe3 浓度的增加而加快,继续增加Fe3 浓度,氧化速率没有明显变化;S(Ⅳ)浓度为0~0.1 mol·L-1时,氧化速率随S(Ⅳ)浓度的增加而加快.由实验数据得到了氧化速率公式.反应速率在20~40 ℃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反应活化能约为13kJ·mol-1.在实验基础上推测反应为自由基链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70.
本文考察了流动态体系中,烟气主要组分(O_2和水蒸汽)的含量对SO_2在活性炭上吸附量的影响;研究了SO_2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一定空速和吸附温度下,烟气中O_2和水蒸汽含量分别为5%和8%(Ⅴ%)左右时,SO_2吸附量为最大。SO_2在活性炭上吸附动力学曲线很好地遵循Elovich方程;SO_2吸附活化能E_(?)~0为21.939×10~3J/mol以及Elovich参数,进而得出吸附活化能E_6,与吸附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