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9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140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63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1上游行政区域来水污染值得重视1996年度(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所发布的消息表明,我国七大水系的水质状况与上年相比没有好转,水污染程度在加剧,污染范围在扩大。一些地区,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样的水环境形势下,下游行政区域受害的程度和机率要大得多。下游行政区域应当关注上游行政区域来水污染问题。例如,1994年7月16日河南颖上阐下泻.污水,造成淮河下游特大污染事故,震动全国。为了改善淮河水质状况,国家制定了1997年12月31目前,各排污单位达标排放的规定。可是,就在各地宣布已达标…  相似文献   
82.
岷江上游是成都平原的生态屏障和水源生命线。但几十年来,该地区植被的大量砍伐和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引起了一系列生态恶化问题。在概述岷江上游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地貌不稳定性、人口过度增长、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最后提出了实施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综合农业措施改良、控制人口增长和推动剩余劳动力转移、构建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体系、加强法制监督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3.
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茹  张晶晶  雷蕾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6):500-501,533
岷江上游是四川省乃至我国西南的重要生态屏障,但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该区域已成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选取了反映该地区生态脆弱性的14个代表性指标,根据四川省和全国的对比结果拟定了相应的分级和评价标准,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生态脆弱度进行了评价,得出了该区域处于高度脆弱状态的结果,加强岷江上游生态脆弱区的整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4.
从2001年8月到2002年8月对藏东南察隅河上游流域内的大中型兽类动物资源现状进行了野外调查,对其捕猎状况进行了社区调查。主要调查了灵长目、食肉目和偶蹄目共21种动物,确认了一物种分布新记录。调查发现,数量最多的是羚牛、鬣羚等偶蹄类动物,种类数量最多的是食肉类动物,但其数量稀少,有的可能已经灭绝。调查发现,捕猎是威胁当地野生大中型动物生存的最直接和最大的因素,另外,它们还受到林区人为活动和栖息地破坏等不利因素的威胁。论文把保护当地野生动物与发展当地经济结合起来考虑,并提出了6点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85.
通过对1981~2012年24例长江上游流域大洪水过程进行普查,发现影响长江上游大洪水强降水过程的天气系统主要为:巴湖槽东移型、贝湖槽稳定型和东北冷槽型。采用统计、诊断及合成分析方法,对3种不同天气类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系统及致洪降水发生机理进行研究,并总结其特点及差异。结果表明:3种类型大洪水的洪水特征及降水特征各不相同,大尺度环流背景及天气系统也有所差异。副高及500hPa中高纬环流形势异常是导致强降水发生的直接因素,西南涡、冷暖式切变线及冷空气在不同的类型洪水降水中作用各不相同,异常气旋性环流场、水汽输送方向及水汽通量辐合区与强降水的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汉江上游旬阳段开展野外考察,在罗家滩(LJT)发现夹有古洪水滞流沉积层(slackwater deposits,SWD)的风成黄土-古土壤剖面。对采集的沉积学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利用Gen.Weibull函数分布的参数化端元模型反演得出4个端元,结合吸湿水等环境替代指标分析,探讨了各个端元所指示的不同沉积动力环境和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在黄土层和土壤层中,EM1代表的主要是沉积物沉积后在亚洲夏季风影响下,经历强烈风化成壤作用形成的次生黏土矿物组分;EM2代表高空西风和东亚冬季风翻越秦岭而搬运的远源细粉砂组分;EM3代表山谷风从河谷中分布的河流沉积物和坡积碎屑物中以低空短距离形式搬运而来的粉尘物质,并且受到后期气候变化控制下的淋溶作用影响;EM4则代表山谷风从近源的河流沉积物和坡积碎屑物中搬运而来的粗颗粒物质。在古洪水SWD层中,EM1、EM2和EM3主要来源于汉江上游暴雨洪水侵蚀搬运的河谷两岸分布的表层沉积物;而EM4则明确代表河流特大/大洪水环境下搬运沉积的粗颗粒悬移质泥沙。该成果能够为区域环境变化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87.
为研究西江上游有色金属产业聚集区对河流沉积物环境的影响,在西江上游的刁江、龙江、融江和柳江四条河流选取12个采样点,分析测定了10种重金属元素(Cu、Zn、Pb、Cd、As、Cr、Ni、Tl、Sb和Hg)在沉积物中的含量,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Pb同位素示踪技术剖析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污染来源.结果表明:① 污染物含量方面,沉积物中w(As)、w(Pb)、w(Cd)、w(Ni)、w(Zn)、w(Cu)、w(Tl)、w(Hg)、w(Sb)、w(Cr)平均值分别为95.42、113.09、4.92、28.03、416.51、27.07、0.75、0.31、34.02、57.58 mg/kg,w(As)、w(Sb)、w(Zn)、w(Pb)和w(Cd)的变化较大,分异显著,受外来源影响较大.② 空间上,内梅罗指数结果显示,刁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最高,龙江次之,融江和柳江较低.③ 污染物来源方面,As、Pb、Cd、Zn、Cu和Sb具有同源性,与西江上游有色金属聚集区矿产开发有关,Ni、Tl、Hg和Cr具有同源性,与地质背景自然源因子有关;沉积物样品206Pb/207Pb变化范围为1.08~1.19,4条河流沉积物Pb同位素比值与大厂、车河矿石同位素比值接近程度依次为刁江、龙江、融江、柳江.Pb同位素示踪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刁江和龙江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受有色金属采选冶矿业活动影响,融江、柳江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由地质背景自然源因子所致.   相似文献   
88.
对滦河上游布设的10个监测站点分别于2012年和2015年进行了四次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采样,并对其种类区系组成、密度及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在基于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进行水质评价的过程中,分别使用需氧有机体百分率、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和BI生物指数对滦河上游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并获得了基于三个指数的各站点的水质情况.在分析各站点的水质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对三个指数用于水质评价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9.
《环境》2007,(2):19-20
郁南县地处山区,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中游南岸,总面积1967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人,辖15个镇.该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资源丰富,名优特产种类繁多.  相似文献   
90.
通过1990-1993年对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拉西瓦、尼那、公伯峡水电站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化学污染较轻,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