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2篇 |
免费 | 200篇 |
国内免费 | 67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86篇 |
废物处理 | 51篇 |
环保管理 | 83篇 |
综合类 | 1454篇 |
基础理论 | 134篇 |
污染及防治 | 208篇 |
评价与监测 | 132篇 |
社会与环境 | 7篇 |
灾害及防治 | 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3篇 |
2023年 | 184篇 |
2022年 | 188篇 |
2021年 | 182篇 |
2020年 | 168篇 |
2019年 | 133篇 |
2018年 | 76篇 |
2017年 | 81篇 |
2016年 | 75篇 |
2015年 | 94篇 |
2014年 | 117篇 |
2013年 | 70篇 |
2012年 | 88篇 |
2011年 | 76篇 |
2010年 | 80篇 |
2009年 | 80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60篇 |
2006年 | 62篇 |
2005年 | 68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玉米秸秆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及化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为材料,观察了玉米茎秆和玉米叶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比较了灭菌、未灭菌玉米叶的抑藻活性,并对玉米叶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学基础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筛选和发现新的高效除藻剂提供思路.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能显著抑制塔玛哑历山大藻的生长,玉米叶的抑藻作用强于玉米茎秆.0.5 g/L玉米叶对密度为1.69×106个/L的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灭菌、未灭菌玉米叶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别,表明微生物小是玉米秸秆发挥抑藻作用的主要原因.玉米叶不同溶刺粗提物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抑制作用不同,石油醚、二氯甲烷空粗提物的抑藻活性明显强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粗提物.GC-MS分析结果显示.石油醚、二氯甲烷粗提物中主要含十八碳二烯酸、十八碳三烯酸、棕榈酸等脂肪酸类物质,提示长链脂肪酸可能是玉米秸秆抑藻的主要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02.
103.
根据邢东矿实际情况,从主要通风机选型、扩散塔气动性能等方面入手,阐述空气动力噪声控制的几项措施。旨在解决邢东矿设计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噪声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104.
介绍了多管陶瓷除尘器与旋激旋流板塔串联工艺应用于燃煤锅炉烟气除尘脱硫,并阐述了其关键技术装备及旋激旋流板除尘脱硫塔,工业应用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其具有高效脱硫除尘效率,能被广泛应用于锅炉烟气净化。 相似文献
105.
臭氧——生物活性炭饮用水处理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德新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1999,(3):26-30
介绍了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水处理工艺在松花江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在运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同时对加氯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6.
催化裂化废水连续萃取脱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焦化粗柴油为萃取剂,在转盘萃取搭连续试验装置中,对催化裂化含酚废水进行脱酚预处理。结果表明,用焦化粗柴油做萃取剂,进水pH值为80~90不加调节;油水比(体积比)17∶1~21∶1;转盘转数1100r/min,酚萃取脱除率达到85%以上。萃取后的粗柴油依据现有工艺而进行加氢精制,不需进行再生等后处理。整个萃取工艺简单易行,能满足预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7.
108.
自21世纪以来,受体模型从PCA、EF以及经典的FA,发展到了PMF,然而,CMB一直是都是热门的。本文将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研究中的受体模型分为探测方法,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及相关方法,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方法,因子分析法和混合方法,并分别概述了它们的原理、特点、发展以及在大气颗粒物源解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9.
110.
某典型石油化工园区冬季大气中VOCs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TH-300B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在线监测系统于2014年12月~2015年2月对我国某石油化工园区的VOCs进行连续在线监测.分析了其组成特征、时间变化特征、来源以及光化学活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冬季大气中VOCs的混合体积分数较高,烷烃占据主导地位,占TVOCs的86.73%;TVOCs、烷烃、烯烃、芳香烃的昼夜变化特征均表现为夜间高而白天低,且烷烃、烯烃的变化与TVOCs较为一致.利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PCA-MLR)模型解析得到5个因子,分别表征燃料挥发源、工业排放源、汽油车尾气和植物排放混合源、柴油车尾气排放源和燃料燃烧源,其贡献率分别为60.02%、8.50%、2.07%、12.21%、17.20%.利用Propy-equiv法和MIR法计算得出该研究区冬季大气中各类VOCs对臭氧生成的相对贡献率的大小均表现为烷烃烯烃芳香烃,其中环戊烷、正丁烷和1-戊烯的贡献率较高,气团光化学年龄较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