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0篇
  免费   609篇
  国内免费   962篇
安全科学   1612篇
废物处理   106篇
环保管理   489篇
综合类   3275篇
基础理论   518篇
污染及防治   291篇
评价与监测   127篇
社会与环境   361篇
灾害及防治   542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244篇
  2022年   277篇
  2021年   329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526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365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383篇
  2007年   389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环境噪声的监测通常是使用声级计进行的,监测的结果必然产生不确定度.本文作者对环境噪声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并通过例子进行说明与讨论.  相似文献   
42.
详细介绍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自动发布系统”的开发背景和开发过程 ,并对系统整体的架构和所用到的技术作了针对性的说明 ,阐明了作者对此类系统的前景和发展方向的看法。  相似文献   
43.
关于溶解氧污染指数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溶解氧污染指数的多种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新计算方法,它既克服了多 不足,又能包容多种计算公式结论。  相似文献   
44.
目前在烟尘(或粉尘)浓度测试中,各监测部门基本上采用的是静压平衡型烟尘浓度测定仪,该仪器具有位能稳定、精度高、携带使用方便,在不稳定的工况下,能够随时进行跟踪测试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烟尘浓度测试仪。然而在现场采样工作结束后,室内分析人员还存在着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由于静压平衡烟尘浓度测定仪的计算公式较为繁琐,用计算器来计算测量结果,不仅计算速度慢,还容易出错。根据在烟尘测试中的实际经验,运用BASIC语言,在PC-1500袖珍计算机上编制了一套计算烟尘浓度的程序,该程序通过人机对话,具有简单、方便、准…  相似文献   
45.
分析并讨论了目前国内关于锅炉烟尘林格曼数(黑度级)监测计算几种取值方法存在的问题,对时间-林格曼数这一新的取值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6.
47.
便携折叠式采样仪器桌李世本(盐城市环境监测站224002)烟道废气监测过程中,常因没有适合的采样仪器桌而给测试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笔者根据多年来的监测实践,设计了一种便携折叠式采样仪器桌,现介绍如下:1结构特点1.1仪器桌的四条腿采用套管式,其高可在6...  相似文献   
48.
讨论了以分析中加标回收率计算方法,认为在比色分析中计算试样加标回收率时,当试样减空白吸光值(A试样-A空白)大于回归方程中截矩a暖,试样加标回收率可用吸光值(A加标-A试样)直接进行计算,当试样减空白吸光值(A试样-A空白)小于回归方程中截距a时,加标回收率必须用绝对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49.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急速发展的时期。城市从数量、规模等各方面都在膨胀,这给城市土地利用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本文在综合分析和田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要求的基础上,为解决人类在高强度经济活动中,特别是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城乡建设快速发展的条件下。针对如何解决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恶化及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和田市未来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和进行城市建设等方面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50.
东南大陆的地质构造模型,具有欧亚大陆边缘向洋增生的独特形式。除外来地体之外,或以扩张、地幔上涌,洋壳向大陆地壳转化,并不断向洋增生;或是大陆分裂,地幔柱——热点物质不断注入变薄和破裂了的地壳,形成区域性新的生长构造层,构造岩浆地质体表现为有独特属性的“A型”花岗岩和流纹岩链。这些高DI值的富硅富碱富钠质岩石,出现在欧亚大陆边缘的重力梯度带上。裂解带的地壳结构模式是上地壳存在着重力不稳定的硅铝低速带;中地壳有洋——陆过渡型地壳的“类裂谷型”结构,P波速度为6.3~6.4km/s的中间壳层;在下地壳下部有速度为7.0~7.4km/s的壳——幔混合型高速层;随着“异常”的上地幔的形成,有大范围的热活动和壳——幔边界穹窿,穹窿的地盖比正常区为为薄。由于化学库和化学边界层的横向不连续,可划分出古老基底和后期地质发展史完全迥异的两个亚板块;和以壳层(或幔层)断裂为边界特点的八个地体;一个以分裂为主,并具热点径迹的最新生长构造层的扩张——裂解构造岩浆地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