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0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84篇
安全科学   8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88篇
综合类   734篇
基础理论   122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146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01.
乌鲁木齐市硫酸盐化速率关键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硫酸盐化速率与大气中污染物质浓度和气象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硫酸盐化速率不仅取决于SO2的浓度,还与PM10显著相关,是因为PM10表面为SO2的催化氧化提供了载体。气压和空气相对湿度对硫酸盐化速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空气中的气态H2O具有凝结污染物质的能力,而降水对污染物质的冲刷效应降低了硫酸盐化速率。影响硫酸盐化速率的是空气中气态H2O而非降水。气温通过影响逆温层和风速共同影响着污染物浓度的扩散和稀释,从而决定着硫酸盐化速率的增减。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对昆明市餐饮和居民生活污水厌氧模拟实验研究,初步探讨生活污水中CH4的产生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餐饮和居民生活污水中产生的甲烷浓度最大值分别为1.63 mg/L和3.82 mg/L。并且将COD、硫酸盐、硫化物、TN的浓度变化与甲烷浓度变化进行Pearson简单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COD、COD/硫酸盐和1/TN与甲烷在置信度为0.01时极显著相关,硫化物与甲烷在置信度为0.05时不相关;COD、硫酸盐和TN浓度的变化对生活污水中甲烷的产生起关键性作用。对居民生活污水中甲烷产生规律进行温度和pH控制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生活污水在25~30℃时,24 h内甲烷产生量最大值为8.6494 mg/L,明显大于其他温度段的甲烷产生量;在pH为7~8之间时,甲烷的产生量在24 h内达到的最大值为3.0477 mg/L,明显高于其他pH控制段的甲烷产生量。  相似文献   
103.
浅谈TOC与CODCr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TOC和CODCr的含义,比较了TOC与CODCr测定方法、使用仪器的不同和各自的优缺点,并从理论上和实际水样测定中论述了TOC和CODCr的相关性。对于不同的废水,TOC 与CODCr的相关性不一样,必须先实验求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4.
对臭氧氧化法污泥减量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污泥浓度和臭氧流量均会影响污泥减量效果。当SV%=40,Qo2=20L/h,氧污比为0.15gO3/gMLSS时,污泥去除率最高,达到67.95%,污泥浓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为:S=3209.60e-0.1428t(S—MLSS浓度,mg/L;e—指数常数t;—时间,h)。电镜观察表明,经过臭氧氧化,污泥菌胶团密度降低,丝状菌网状结构破坏,细胞质溶出,细胞量明显减少。臭氧氧化法污泥减量技术对于解决污泥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5.
正对不少合肥市民来说,位于合肥政务区境内的天鹅湖是休闲纳凉的好去处。不过,在环保专家韦光耀看来,天鹅湖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湖泊,只能算是个大水塘。韦光耀,高级工程师,退休之前曾长期在安徽省环保厅水办工作。在他看来,湖泊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当前社会上存在着对湖泊误读的现象,简单地把湖泊与水面大一点的水塘、水库划等号。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可疑值和可疑结果的定义对环境监测中产生的可疑结果进行了分析,特别对监测项目和环境监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从环境监测的角度提出了减少产生可疑结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7.
长江下游典型滨海地区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长江下游滨海地区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以滨江临海的南通市为例,网格化布点,采集表层农业土壤样品共计334个,对其重金属Cu、Pb、Cr、As、Hg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表层农业土壤中各重金属含量均已超过其背景值,且以Pb污染最为严重;区域性差异较大,以滨海的如东、海门、启东污染最为严重,且以海门、启东As含量最高;各重金属间相关性不显著,来源途径不止一种.从而提出南通市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应立足于防重于治的方针,着重滨海地区,以Pb、As污染源为主,并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革基布企业废水中CODcr和TOC测定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革基布企业的CODcr和TOC相关性良好,为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TOC监测代替COD监测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9.
根据事故发生机理和系统相关性,给出了产品安全相关性的概念,并由此建立了定量评价模型.提出了主动安全相关性系数和被动安全相关性系数,并用其来表示产品安全相关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110.
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区域分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地短缺逐渐成为制约长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要素。集约利用土地,不断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解决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稀缺。缓解人地关系矛盾的必然选择。从土地利用强度.产出效率、生态效益、可持续利用程度四方面阐释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内涵.以此构建适合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与技术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分异研究。并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水平差距较大。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重要因素。②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由北向南呈现明显的空间梯度差异特征。在空闾分布上具有微弱的正相关性。空间分异格局明显。③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须予以针对性改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