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6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402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090篇
基础理论   235篇
污染及防治   106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优势除藻菌净化富营养化城市景观湖水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实验室小试和现场投加的方式 ,研究了优势除藻菌群对城市景观富营养化湖水中污染物的净化作用。结果证明 ,采用投加优势除藻菌的方法 ,能够有效地降低湖水中的叶绿素a(Chl.-a)和浊度 ,提高水体溶解氧 ,减少臭味 ,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22.
珠江口浮游藻类生态及与关键水质因子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宏观上和特殊性两方面对其进行浮游藻类生态发生与关键水质因子 (盐度、DO、PO4 P、NO3 N)关联的研究与总结。得出二者间确有关联 ,在 12个测点站位中 ,C12 站位具有水域特殊性 ,即在C12 测点具有溶解氧超饱和现象 ,溶氧饱和率为 115 % ,中肋骨条藻高达 8.6 9× 10 5L 1,个体百分组成高达 87.4 % ,藻类优势度为92 .3% ,该测点水域处于赤潮状态 ,并导致C12 测点活性磷浓度为最低测值。由于硝酸盐含量很高 ,藻类生长和硝酸盐的特殊对应关系不明显。相关分析显示 ,在整个水域盐度与藻类生长为正相关 ,藻类丰度与最高溶氧也为正相关 ,藻类生长与活性磷和硝酸盐之间乃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23.
几种海洋微藻对水中三丁基锡化合物的迁移和转化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实验表明,在半抑制效应浓度下纤弱角毛藻,扁藻,三角褐指藻对三丁基锡均有瞬时强吸附作用,其后,微藻对三丁基锡的吸收可单室生物积累模型描述,根据模型曲线拟合求出其总吸收饱和浓度和生物排出速常数,微藻对三丁基锡的生物富集因子高达10^4-10^5,主要取决于高比表面,高分配比和高摄取速率,72h纤弱角毛藻对三丁基锡的生物降解率在5%左右。  相似文献   
24.
新洁而灭对海洋原甲藻赤潮生物的灭杀与抑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研究了十二烷基二甲基卞基溴化铵(新洁而灭)和戊二醛对赤潮生物的灭杀和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新洁而灭可以有效地杀灭海洋原甲藻,浓度0.10mg/L时,可以控制海洋原甲藻的增长,浓度大于0.15mg/L时,除藻率可达到90%以上。戊二醛也具有除藻效果,但作用浓度较高,浓度大于3.0mg/L,除藻率可达到50%以上。戊二醛与新洁而灭复配时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除藻能力。当戊二醛与新洁而灭配比为10:1时,协同指数小于1,协同作用比较明显,戊二醛与新洁而灭可复配使用。  相似文献   
25.
探讨影响赤潮的物理因子及其预报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通过多年对广东沿海港湾赤潮发生机理的探讨 ,归纳出引发赤潮的主要物理因子 ,并深入研究潮汐变化与赤潮形成的关系。作者认为在沿海一些半封闭的海湾 ,在月赤纬偏小期间发生大潮易引发赤潮。大亚湾澳头水域 4~ 5月份大潮后多呈现不正规全日潮 ,易出现赤潮生物高峰期 ,较明显的赤潮从发生至消退的全过程往往跨越一个潮水期。根据实践经验总结 ,作者提出利用潮汐变化规律对大亚湾澳头水域 2 0 0 1年 5月份可能出现的赤潮初始阶段作尝试性预测 ,并在赤潮初始阶段通过对水域的浮游生物优势种和当地天气的变化趋势加强观测、研究 ,希望能对赤潮暴发作出较准确的预报。  相似文献   
26.
微藻对水网藻在水体修复中的胁迫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单独与混合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在适宜营养水平下,水网藻对氮、磷有较强的富集吸收能力;而来自微藻生长竞争的压力会促使水网藻对营养物的生态幅变窄,满足其最佳生长所需要的PO43-P从0.085mg/L降低为0.024mg/L;并且其富集磷的能力也大为降低。在利用水网藻进行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或净化水质时,这种生物之间的抑制现象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7.
二十年来渤海生态环境参数的演化和相互关系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通过系统分析近20a来渤海中部海域3a(1982-1983,1992-1993,1998-1999年)10航次的生态环境特征参数的变化,描述了变化趋势,初步讨论了各种特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近20a来,渤海中部营养盐的浓度和结构(N/P和Si/N)均发生显著变化,表现为:硝酸盐、亚硝酸盐、总无机氮持续增加,活性磷和硅显著降低,N/P值升高,Si/N值下降。N/P值3a的五月和十月平均值分  相似文献   
28.
本文对混合印染废水的静态净化过程,进行了生物群落观察和条件实验。发现废水净化初期以大量细菌和草履虫(以 P. Caudatum为主)繁殖为特征,同时伴生着少量浮游藻类。随着净化过程的进行,细菌和草履虫数量下降,以针杆藻(以 S. aucs为主)为建群种的浮游藻类群落占优势。化学分析表明,净化作用与温度、光照条件及废水起始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29.
从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大宁河、小江、汤溪河及梅溪河139m回水区中段采集水样,经实验室培养后,用丙酮萃取分光光度法和Aquafluor藻细胞活体分析法测定Chla浓度.通过对Chla萃取值(y)和活体值(x)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其回归方程为y=4.15x 2.48,t检验显示回归方程具有线性.在库区次级河流139m回水区富营养化监测中,Chla模拟值与萃取值基本吻合,相对误差<±7%,故可以采用Chla模拟值对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0.
冯蕾  韩洪蕾  唐学玺 《海洋环境科学》2007,26(3):229-231,240
运用生态毒理学方法,研究了UV-B辐射条件下褶皱臂尾轮虫(Brachinonus plicatilis)对6株海洋微藻:小球藻(Chlorella sp.、绿色巴夫藻(Pauloua uiridis)、扁藻(Tetraselmis chuii)、球等鞭金藻8701(Isochrysis galbana Park 8701)、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 Lermumerman)和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tum)的摄食.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摄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褶皱臂尾轮虫对每一种饵料单胞藻的滤水率和摄食率都表现出,随UV-B辐射剂量的增大而显著减小(P<0.5).而且对每一种饵料单胞藻的滤水率和摄食率是不相同的,这说明褶皱臂尾轮虫对饵料单胞藻是有选择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