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45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419篇
基础理论   110篇
污染及防治   107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依据田间实测资料,在分析丘陵赤红壤水分性质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壤有效含水量与土壤物理粘粒含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数学模型、土壤月均贮水量与月降雨总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和径流率与土壤表层初始含水量之间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土壤水分循环与平衡数学模型及各分量与参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72.
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围绕全球气候变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寻求再生能源,节能减排已成为目前国际科技发展的方向。通过"十一五"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每年污泥产量已接近3000万吨(含水率80%脱水污泥计)以上,且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其处理与处置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但是,城市污泥蕴含有大量生物质能,通过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开发城市污泥生物质能提取和利用技术,对我国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由于细胞壁的存在,使得污泥水解成为限制厌氧消化效率的重要瓶颈,而污泥强化预处理可有效提高污泥细胞壁的破坏,溶出胞内有机物,最大化回收剩余污泥中的有机能源。目前,预处理技术较多,如超声波预处理、热处理、微波预处理、碱解处理、臭氧预处理等,本文从物理、化学等角度分析了不同预处理对厌氧消化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双碱法脱硫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脱硫过程主要是二氧经硫与氢氧化钠生发化学反应,反应生成物亚硫酸钠溶于水,含亚硫酸钠的脱硫循环水与投加的氢氧化钙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钠和亚硫酸钙。通过沉淀分离可将难溶钙从循环水中清除,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可循环使用,脱硫过程中消耗氢氧化钙。达到脱硫效率高,运行费用低的目的。  相似文献   
74.
根据三年定位实测资料,阐述0~100cm土层贮水量的动态变化,分析土壤贮水增减与降雨、蒸发的关系.观测结果表明,在气候正常年,雨季土壤贮水为增量,旱季土壤贮水为减量,但在坡地不同坡段和梯地不同梯级,土壤贮水增减有差异。在旱月土壤贮水减至最低,仅相当子田间持水量的55%~80%.因此在土壤水分管理上.应当密切注意土壤贮水减量最大的时期,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75.
碱熔融法合成NaA和NaX型粉煤灰沸石的品质表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碱熔融法合成了2种单一沸石矿物种的NaA和NaX型沸石,并对产物的结构、性能和应用指标进行了详细表征.经x射线衍射和IR光谱分析,表明合成产物是无杂晶生成的NaA和NaX型沸石相;在扫描电镜观察下,产物分别具有NaA和NaX型沸石的立方体和八面体晶体骨架结构.DTA分析表明了合成产物中沸石水的存在,且产物热稳定性较好.通过对比,粉煤灰合成的NaA和NaX型沸石的比表面积达到了相应商品沸石的66.9%和83.6%;孔容为41.1%和70.2%;阳离子交换容量(CEC,cation exchange capacity)为82.93%和84.31%.通过比较化学组成表明,大规模应用合成产物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76.
为了解爆破制浆的排污情况和废水处理的可行性,以烧碱和石灰作投加药剂,进行了不同加碱量条件下爆破制浆产生源强的试验研究,以确定最佳的加碱量和适宜的黑液提取率.研究表明,在加碱量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常规爆破浆样,浆样性能较好;在保持吨粗干浆产生的COD一致时,投加价格低廉的石灰,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便于后续的废水处理;工程调试运行结果表明,控制吨粗干浆的石灰投加量为25~30 kg时,黑液提取率超过80%,最终出水COD<100 mg/L.  相似文献   
77.
依据田间实测资料,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果树-大气连续体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基质势的年度变化特征说明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存在明显的湿季和旱季.果树叶水势随土壤基质势、大气水势、气温及大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而变化,荔枝、龙眼叶水势的变化比芒果叶水势的变化大.以荔枝、芒果和龙眼作为供试植物,水分从土壤到达植物根表皮、进入根系并通过植物茎到达叶片,其能量降低分别约为0.9063~1.7428、0.2818~0.6979和0.2904~1.8707MPa;水分从叶部汽化扩散到大气中,其能量降低分别达15.1491~57.3669、15.4491~58.4036和14.5824~56.9536MPa,说明水流在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果树-大气连续体中运移时,其能量主要消耗在由叶部到大气这一环节上。  相似文献   
78.
该文以半干旱荒漠区典型湖泊红碱淖为例,分析水分减少引起流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发生变化进而对土壤理化性质特征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碱淖湿地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呈现以湖泊为中心由盐碱沼泽向沼泽化草甸、草地、草原化沙地、沙地变化,土壤粉粒和黏粒含量减少,砂粒增加,土壤含水量降幅19.17%~82.20%。与盐碱沼泽相比,沼泽化草甸、草地、草原化沙地、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下降了7.73%、32.01%、52.32%、53.42%;全氮含量分别下降了2.05%、4.46%、31.56%、34.15%;全磷含量分别下降了34.82%、36.80%、31.40%、47.25%。深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在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中差异更明显。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土壤全磷含量与土壤粒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碱/抗坏血酸(H2A)活化分子氧体系(碱/H2A体系)氧化水中三价砷(As(III))的过程与机理.考察了pH、H2A浓度、As(III)初始浓度、水中常见阴离子(Cl-、NO3-、HCO3-)和有机质富里酸对As(III)氧化效率的影响,通过自由基抑制实验及电子自旋共振(ESR)鉴定了体系中的活性氧物质(ROS),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鉴定了H2A的降解产物.结果表明,在pH=9~12范围内,pH值越高,As(III)氧化速率越快;pH=10条件下,随着H2A浓度从0.05 mmol·L-1增加到1 mmol·L-1,反应1 h后,As(III)氧化率从24%增加至92%.机理研究结果表明,H2O2是碱/H2A活化分子氧体系中氧化As(III)的主要ROS,它主要来自碱性条件下H2A与分子氧的单电子或双电子反应,同时,体系中H2A也发生了氧化性降解.碱/H2A体系可用于含砷废水的预处理,并与离子交换吸附方法联合,实现高效除砷.  相似文献   
80.
以剩余污泥为底物,研究了碱处理pH对污泥有机物溶出,水解产生的氨基酸种类和构型以及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分别采用2种动力学模型对产甲烷过程进行拟合,并利用Spearman分析考察了氨基酸与产甲烷之间相关性。结果显示:碱处理pH为11时COD溶出率最大,最终累积产甲烷量较空白组提高了1.4倍。改进Gompertz模型对产甲烷过程拟合效果较好,拟合系数均在0.989以上,误差范围在3.9%以内。碱处理可提高水解产物氨基酸含量和种类,溶出的氨基酸同时具有L型和D型,其中L、D-Cys含量最高。L型氨基酸含量高于其对映体(Thr除外),Thr的外消旋化程度(D/(D+L))最高(54.0%),其次为Cys (45.5%)和Ala (44.0%)。氨基酸中D-Leu、D-Asp、L-Thr和L-Cys含量与甲烷产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其Spearman系数分别为0.894、0.9、0.9和0.9(P<0.05)。这为后续研究氨基酸及其构型对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为调控厌氧消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