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09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7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科技的进步带动了生化处理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环境工程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基于此,文章对超滤膜技术进行了阐述,之后分析了超滤膜技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最后给出了提升超滤膜技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应用效果的建议,希望借此为同行业从业者提供参考,进而促进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切实的提高水处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2.
动、静态超滤处理碱法草浆黑液的超滤膜特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静、动态试验,考察了不同截留分子量的PES、PEK、SPES、SPK、PAN等5种超滤膜处理碱法草浆黑液的超滤特性结果表明,静态接触条件下,PEK膜受黑液组份的污染程度最重,PAN、SPES及SPK膜次之,PES膜的污染程度最轻;PAN膜不适宜于碱性黑液的处理;荷负电性较高的康化类膜及低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具有较好的黑液超滤特性;动态试验膜的超滤特性优于静态试验.本研究结果为超滤技术在碱法草浆黑液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03.
反渗透与超滤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反渗透与超滤是水处理中广泛应用的膜分离技术,给水处理中反渗透应用较多,废水处理中超滤应用较广泛。  相似文献   
104.
混凝处理防止膜污染的作用与机理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通过膜过滤混凝上清液的方法 ,并比较膜进水和透过水中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变化 ,探讨了混凝防止膜污染的作用和机理 .结果表明 ,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10 0 0的有机物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 ,而相对分子质量小于 10 0 0的有机物对膜污染的影响较小 .尽管混凝能有效地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有机物 ,但混凝防止膜污染的效果与其投加量有密切的关系 .较低的混凝投加量 (2 5mg·L- 1 )防止膜污染的效果较差 ,较大的投加量 (>5 0mg·L- 1 )防止膜污染的效果较好 .UV2 54能更好地反映有机物对膜污染的影响程度 ,如何有效地去除这类有机物是防止膜污染的关键 .混凝防止膜污染的效果与去除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10 0 0的UV2 54的程度密切相关 .试验结果表明 ,混凝去除这类有机物的效果达到 5 0 %时 ,可有效地防止膜污染  相似文献   
105.
外置式超滤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油田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外置式超滤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油田废水,废水中的有机物被生物接触氧化池填料上形成生物膜的微生物降解,然后通过中空纤维超滤膜进行过滤,出水中油的质量浓度在1m g/L以下,悬浮物的质量浓度在3m g/L以下。考察了细菌的筛选、生物膜的培养驯化及压力、温度等对膜通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3株高效原油降解菌有很好的除油效果;生物膜经培养驯化成熟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细菌浓度为1×106个/mL;膜通量随压力和温度的适当提高而增加,适宜的操作压力为0.08M Pa,温度为20~28℃。分别用超滤水反冲洗、稀碱、稀酸、杀菌剂(如N aC lO溶液)和清水冲洗被污染的超滤膜,可使膜通量恢复到新膜的98%以上;在生物除油工序后增加沉淀池,膜污染可减少约7.77%。  相似文献   
106.
循环活性污泥系统(CyclicActivatedSludgeSystem,CASS)工艺与膜过滤技术组合为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SubmergedMembraneBioreactor,SMBR),用于生活污水回用处理工艺。对该工艺在不同的运行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HRT)为4h,溶解氧(DO)在4mg/L左右,温度控制在23~27℃,pH在6·5~8·0的工艺运行条件是比较经济高效的。对实际生活污水的处理达到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同时研究了膜的清洗,确定了最佳的清洗方案。  相似文献   
107.
目前国内乳化液处理普遍采用化学加药破乳,再后续生化处理的工艺,该方法投加大量化学药剂,产生二次固体危废,综合处置成本高。采用荷兰B&C特种超滤膜技术对乳化液浓缩破乳回收基础油,超滤产水后续生化处理的新工艺路线具有很好的工艺先进性。通过工艺运行数据显示,含油率1%~3%的乳化液,经过特种超滤浓缩破乳后浓缩液含油率可达15%~20%,超滤产水含油率小于50mg/L,COD为15000~20000mg/L,后续经厌氧和A/O生化+Fenton氧化后出水小于500mg/L,达到处理标准。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针对传统脱氮工艺处理低C/N污水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IEM-UF同步分离反硝化系统.考察了三阶段各反应器对系统COD去除与脱氮性能影响,同时应用宏全基因组技术分析了各反应器功能微生物种群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系统在电流强度0. 2A时分离器氨氮富集率平均达到116. 1%,最高可达170%;系统进水C/N为2. 80稳定运行时,系统COD及TN平均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0%和50%以上. TN去除率最高达到65. 4%.宏全基因组测序表明,在硝化反应器中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和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所占比例分别为12. 23%和2. 31%;在反硝化反应器中脱氯单胞菌属(Dechloromonas)、陶厄氏菌属(Thauera)和Azospira所占比例分别为4. 57%、1. 76%和1. 03%,远大于其他菌属所占比例,保证了系统中COD、NH_4~+-N、NO_x~--N较高的去除率;同时铁自养反硝化菌的存在提高了系统的反硝化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