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09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7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采用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对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进行改性,结合臭氧预氧化技术,考察了臭氧-CNT膜改性联用工艺的阈通量及膜表面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原膜阈通量为45 L·(m~2·h)~(-1),联用工艺下阈通量为81 L·(m~2·h)~(-1),联用工艺相对原膜阈通量提高了约80%;且联用工艺的污染速率最低,约为0. 001 37k Pa·min-1·L-1·m~2·h.相同臭氧投量与CNT负载量下,对比联用工艺阈通量与临界通量运行情况,得出阈通量下运行过水量高于临界通量运行,表明阈通量下运行能够缓解膜污染,延长膜组件的运行时间.膜污染碳平衡实验结果表明,采用CNT对膜改性后,膜组件的纳污能力与可恢复性得到明显提高,臭氧氧化能够进一步提高CNT改性膜组件的可恢复性,大幅提高其过水性能和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22.
范松春  凌爱莲 《环境化学》1993,12(3):187-193
本文研究了丙烯腈-醋酸乙烯二元共聚物[P(AN-VAc)]超滤膜及其性能。研究了共聚物材料、铸膜液成份和成膜工艺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并对膜的物化稳定性和耐菌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P(AN-VAc)是一种性能良好的膜材料,其对添加剂的适应性尤佳。本文还通过对红外光谱及电子显微镜扫描对膜的结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3.
聚醚砜-磺化聚砜共混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国内近几年开发的新型膜材料,选择适当的共混聚合物体系,可以制得性能优良的共混膜。本文通过共混方式,制得了孔径较小的共混超滤膜。详细研究了聚醚砜-磺化聚砜共混材料的相溶性、铸膜液组成、蒸发时间和凝胶温度等因素对共混超滤膜分离特性与形态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4.
论述了自来水和地下水的二次污染现状和主要危害,介绍和分析了常用的水深度处理技术,探讨了家庭生活用水处理工艺的原则,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超滤膜与紫外线消毒相结合的家庭生活用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5.
利用超滤膜技术处理油田含盐采出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超滤膜材料的优选研究,选定了一种较为适合高温含盐采出水水质特点的超滤膜。在确定了其最佳操作参数的基础上,对其操作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并考察了温度对操作过程的影响,经实验证明,研究确定的超滤膜在高含盐水中同样具有较强的耐油抗污染性能,在连续运行15h后,经清洗剂和清水复合冲洗,通量可恢复至最初通量的95%以上。  相似文献   
126.
超滤技术在处理乳化油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整理归纳了近年来超滤工艺乳化油废水的发展动态,并介绍了一些典型的应用技术,做了一定的评述。  相似文献   
127.
董声雄 《福建环境》1996,13(1):11-12
含油废水的处理应引起重视,本文对常见的含油废水处理方法进行简单比较,介绍了超滤膜技术的特点及其处理含油废水的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128.
超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通量,化学需氧量和细菌截留率为主要考核指标,考察了超滤膜分离性污泥混合液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ES膜适宜污水膜生物工艺使用:一定程度下,膜的截留分子量大,有利于水通量增加;膜的水通量随污泥浓度和滤纸过滤液COD浓度的提高面减少;滤纸过滤液COD浓度对膜水通量影响大于活性污泥浓度;截留分子量小的膜,水通量随压力的提高而上升。  相似文献   
129.
吴开芬  李书申 《环境化学》1993,12(6):458-463
利用国内近几年开发的新型膜材料,选择适当的共混聚合物体系,可以制得性能优良的共混膜。本文通过共混方式,制得了孔径较小的共混超滤膜。详细研究了聚醚砜-磺化聚砜共混材料的相溶性,铸膜液组成,蒸发时间和凝胶温度等因素对共混超滤膜分离特性与形态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0.
混凝-PAC-超滤膜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混凝、粉末活性炭(PAC)与超滤膜联用对微污染原水中的浊度、有机物等有很高的去除率.经过550 min的连续运行后,其组合工艺的出水浊度仍稳定在0.350 NTU,对UV254和TOC的去除率稳定在60%和40%.通过对膜过滤特性的研究可知,组合工艺中超滤膜过滤性能经过短暂的快速下降阶段后一直处于较稳定状态.膜污染由小分子有机物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