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09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7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mercury release from water body. In this study, the influence of DOM from different sources (DOMR, DOMS and DOMH, extracted from rice straw, compost and humic soil respectively) on mercury reduction was investigated. The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DOM from each source were determined using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technique and elemental analysi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showed that mercury release from DOM-added samples was much lower than the control; the lowest mercury release flux was observed in the treatment of DOMH, 25.02% of the control, followed by DOMS and DOMR, 62.46% and 64.95% of the control, respectively. The higher saturation degree and lower molecular weight of DOMH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highest inhibition degree on the mercury release. The link between DOMH, concentration and mercury flux was also estimated an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mercury flux was increased with DOMH at lower concentration, while decreased with DOMH at higher concentration. Different mechanism dominated the influence of DOM on mercury release with variation of DOM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162.
东江水源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滤膜法考察了东江水源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点,研究了东江泄洪和不泄洪水源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江水源水在不泄洪期间水源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主要为小分子量的有机物。而在泄洪期间,东江水源水中溶解性有机物主要为大分子量的有机物。UV254的分布和有机物分子量分布一致,DOC与UV254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泄洪期间水源水中SUVA值小于3,水体中有机物很难通过常规混凝工艺去除,此结果与水厂的实际运行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3.
聚硅氯化铝(PASC)混凝剂的颗粒大小及分子量分布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采用共聚与复合两种制备工艺,研制出碱化度(B) 为2.0 的具有不同 Al/Si 摩尔比的聚硅氯化铝( 简称 PASC) 混凝剂.一种方法是将 NaCl加入到不同 Al/Si摩尔比的 AlCl36H2O和聚硅酸混合液中;另一种方法是按一定的Al/Si 摩尔比将聚硅酸加入到聚合氯化铝液中.应用光子相关光谱(PCS) 和超滤膜过滤方法对 PASC 及聚合氯化铝(PAC) 的颗粒大小及分子量分布进行对比测定.结果表明,在PASC中,由于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间的相互作用,生成了聚集体更大的聚合物,显著提高了聚集体的粒径,这种提高以共聚法最为明显; Al/Si摩尔比影响PASC的聚集度,Al/Si摩尔比越小, PASC 的聚集度就越大.  相似文献   
164.
通过静态浸泡实验考察了臭氧对聚醚砜(PES)和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透水能力、截留性能、力学性能等的影响,分析了与臭氧接触前后膜化学组成和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室温(20土 1)℃下与饱和臭氧水接触2h后,PES膜的透水率增大至原始膜的3倍以上,对腐殖酸(HA)的截留率降至0左右,结合膜表面组成和性质分析,臭氧在...  相似文献   
165.
介绍了采用独创制膜液三元体系添加剂,以及相应发展的干喷-湿纺制膜工艺条件,研制出具有高透水性能,无大孔缺陷,孔分布狭窄,截留性能优异的聚砜训空纤维超滤膜。膜结构为双排指状孔结构,膜内外表面具有相近的孔分布皮层,可用于内压或外压超滤操作。  相似文献   
166.
超滤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及其水力学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超滤膜-生物反应器进行处理生活污水试验并研究其水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当HRT为5h、SRT为30d、膜面流速为4m/s膜流量为75L/(m^2·h)时,试验出水水质优于建设部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可直接回用。  相似文献   
167.
聚偏氟乙烯大孔超滤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静荣 《环境科学》1995,16(1):52-53
以国产聚偏氟乙烯(PVDF)为原料,选择不同种类的单一溶剂、混合溶剂和添加剂为铸膜液组成,研究了若干制膜因素对膜性能的影响,采用混合溶剂DMAC/AC之比控制AC含量在40%─60%,添加剂含量在10%─20%,制膜的气氛温度为25—30C,铸膜液温度为50℃左右,可制得截留分子量为15万和24万,透水速度达30—70ml/(cm2·h),截留率为90%以上的大孔超滤膜。  相似文献   
168.
生活污水提标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城市水环境治理的重要趋势,为了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降低处理能耗,设计了一套管式藻类生物膜—超滤膜污水处理装置。研究了该装置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和不同光照模式下的污水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HRT设为5 d时,藻类生物膜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佳,COD,TP,TN,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69%,97.37%,81.06%,92.62%;该装置在自然光源加人工补光的模式下,污染物去除效果最好,COD,TP,TN,NH4+-N的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20.39,0.12,3.53,1.17 mg/L;经超滤膜处理后,悬浮藻几乎去除,平均出水藻类光密度(OD680)仅为0.01。该装置为微藻水处理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9.
聚砜中空纤维超滤膜动态法表面光接枝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苯甲酮 (BP)为光引发剂 ,丙烯酰胺 (AAM)为接枝单体 ,以先用紫外光照射引发剂 ,然后将引发剂和单体分步输送到膜上的方法对聚砜单内皮层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内表面进行接枝改性。实验表明 ,改性后膜的表面亲水性有所上升 ,膜孔径也有一定程度的减小。证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 ,并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0.
The effect of additives CaCl2 and CaCl2/H2O on the properties of polyacrylonitrile(PAN) ultrafiltration(UF) membranes prepared by phase inversion process was studied. The dissolving capacity of the casting solution for CaCl2 was enhanced by the addition of H2O. The membranes are characterized in terms of the pure water flux and molecular weight cut-off(MWCO). The addition of CaCl2 or CaCl2/H2O to the casting solution increases the resulting membrane perme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