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4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400篇
安全科学   112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55篇
综合类   965篇
基础理论   275篇
污染及防治   114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2 毫秒
991.
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 PCC6803)对砷吸收转化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毒物质.集胞藻属于单细胞藻类,广泛分布在淡水生态环境中.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探讨了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PCC6803)对砷的累积和转化特性.当集胞藻分别暴露于2和100 μM的无机As(Ⅲ)和As(Ⅴ)14 d后,体内的砷形态均以As(Ⅴ)为主,并且在100 μM浓度处...  相似文献   
992.
藻细胞生长代谢受藻细胞分布形式的影响,文章为研究藻细胞在不同氮浓度下藻细胞生长代谢差异及其藻源膜污染的变化,将纯净的藻细胞预覆盖在超滤膜表面,原水中硝酸钠浓度设置为0、24.7、247和1 235 mg/L,从膜表面观测、膜污染阻力变化、原水水质变化、藻细胞生长代谢行为对藻源膜污染机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膜污染主要成因均为滤饼层污染,大小表现为培养基组>低氮组>无氮组>高氮组。藻细胞在低氮组、培养基组中正常生长代谢,大量藻细胞及胞外有机物(EOM)附着在膜表面,引起滤饼层厚度变厚、结构致密;无氮组藻细胞在第10天开始褪绿,褪绿状态下短期保持完整细胞形态,褪绿过程中释放胞内有机物(IOM)引起滤饼层结构致密;高氮组藻细胞生长停滞少量,少量藻细胞碎片、IOM等附着在滤饼层上引起滤饼层结构轻微改变。分析表明,藻细胞生长引起的藻细胞数目与EOM增多造成严重的藻源膜污染。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黄海漂浮铜藻的来源以及藻体特征,在北黄海、南黄海和青岛近岸采集漂浮铜藻,并对长岛海域定生铜藻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漂浮和定生铜藻的植株形态呈现不同的季节性变化,11月两者的叶片和气囊形态差别不大,4-6月形态分化明显,表现为定生铜藻的叶片和气囊继续生长,而漂浮铜藻呈衰败趋势;漂浮铜藻的生殖托数量远低于定生铜藻,且较细短。同时,本文利用核基因(ITS2)和线粒体基因片段(cox3、rnl-atp9、rpl5-rps3和cob-cox2)研究铜藻样本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ITS2序列共发现2个多态性位点、5种基因型,线粒体基因片段共发现9个多态性位点、5个单倍型;不同地理群体间以及漂浮和定生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群体内遗传距离差异不显著,表明该海域漂浮和定生铜藻可能来自相同的遗传群体。  相似文献   
994.
再生水景观利用是解决城市景观用水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较高氮磷浓度的再生水进入流动性较差的景观水体中极易发生水华现象。在现有再生水排放标准下,水力停留时间的调控是控制景观水体中微藻生物量的有效手段。根据微藻生长模型和水质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基于水力停留时间调控的景观水体水华控制方法及其阈值确定方法。通过计算,得到再生水氮、磷浓度执行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A标准(总氮15 mg/L,总磷0.5 mg/L)对应的水力停留时间阈值为2.477 d;执行DB11/890—2012北京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A(总氮10 mg/L,总磷0.2 mg/L)对应的水力停留时间阈值为5.034 d;执行昆明市地方标准DB5301/T43—2020《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排放限值》A级(总氮5 mg/L,总磷0.05 mg/L)对应的水力停留时间阈值为21.659 d, B级(总氮10 mg/L,总磷0.3 mg/L)对应的水力停留时间阈值为3.783 d, C级(总氮15 mg/L,总磷0.4 mg/L)对应的水力停留时间阈值为2.811 d;执行91/...  相似文献   
995.
模拟了叶绿素a浓度为1001.63μg/L的高浓度蓝藻水华,选用聚合氯化铝(PAC),氯化铁(FeCl3),阳离子淀粉-壳聚糖(CSC)3种絮凝剂实施应急控藻,探究其对水质和沉水植被恢复的影响.研究发现, FeCl3和CSC处理后水体DO分别降至1.35, 0.61mg/L,氨氮则高达24.93, 45.74mg/L,引发水体持续的重度黑臭;相比之下, PAC处理后ORP、DO、氨氮明显改善,分别为-76.00mV、3.64mg/L、9.25mg/L,且优于空白处理的-140.43mV、2.34mg/L、13.10mg/L,水体重度黑臭持续时长从15d减少至4d,沉水植被恢复潜力提升,其中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的生物量显著增加,优于无藻华对照(P<0.05);FeCl3和CSC处理未能缓解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伊乐藻受到的生长胁迫,甚至加剧了对伊乐藻的生长胁迫,且CSC处理显著抑制了伊乐藻的叶数,株高,生物量的增长(P<0.05).结果表明,絮凝沉降可以快速控制湖...  相似文献   
996.
为替代生产陶粒的天然原料,减少化学造孔剂的使用,解决提钒尾渣高排放、低利用的问题,以工业固废钒尾渣为主要原料,探索性地采用煤矸石为造孔剂及校正原料,纸浆废液为结合剂制备钒渣基陶粒。以单颗粒抗压强度、表观密度和吸水率为检测指标,综合考察原料配比对陶粒性能的影响,得出煤矸石与钒尾渣的最佳质量配比为20∶80。结合TG分析原料在高温下的热行为,以优化预热制度并探讨其对陶粒烧胀的作用机理;利用XRD和SEM表征样品的矿物相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800℃预热20 min,烧结温度1170℃保温15 min,制备的陶粒综合性能最优,单颗粒抗压强度达到5.42 MPa,显气孔率为33.71%;预热温度通过改变高温体系熔融液相的黏度控制气体生成量及气孔尺寸,预热时间则通过改变液相生成量作用于基体强度。XRD及SEM结果表明:原料经预热烧结,促进透长石、水钙沸石等新矿物相的生成以增加基体的强度;陶粒断面上均匀分布有大量尺寸不等的孔洞。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实验室培养的方式,研究大薸(Pistia stratiotes)在处理某电镀厂微污染含铬废水的净化效果及其机理。实验结果表明,7 d内,大薸(200 g,鲜重)对20 L含铬废水(铬(Ⅵ)0.5 mg/L,总铬为2.0 mg/L)的铬(Ⅵ)和总铬清除率分别为99.4%和71.6%;被吸收的铬离子主要分布在根部,占吸收总量的68.3%。通过对比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根系分泌物和植株体内化学成份,可见大薸对微污染含铬废水的适应机制为:(1)大薸根部分泌出大量的有机酸、糖和氨基酸及蛋白类等,有机酸等将含铬废水中毒性较大的铬(Ⅵ)还原成毒性较小的铬(Ⅲ),缓解其毒害作用。(2)大薸合成大量植物络合物(PCs)降低已吸收的铬离子对植株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998.
酚类、醇类抑制斜生栅列藻生长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为  沈云  程鑫 《环境科技》2001,14(3):7-8
以生物监测方法,利用国际标准指示生物斜生栅列藻研究酚及其衍生物和丁醇其异构体的急性毒性规律。试验表明,苯酚衍生物的毒性比母体强得多,而后者的毒性比丁醇及异构体更大。  相似文献   
999.
本文通过大量文献阐述了国内外煤炭洗选放心综合利用的现状,并对煤炭洗选废物弃物尚待开发利用的潜在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00.
镉与S-异丙甲草胺对斜生栅藻的联合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毒性标准实验方法研究了Cd2+与S-异丙甲草胺单独及联合作用对斜生栅藻急性毒性、总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d2+与S-异丙甲草胺单独作用时EC50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小,且S-异丙甲草胺的急性毒性大于Cd2+;Cd2+、S-异丙甲草胺的EC50-24h分别为0.27 mg·L-1、0.24 mg·L-1,EC50-96h分别为0.16mg·L-1、0.13 mg·L-1.Cd2+与S-异丙甲草胺联合作用时低浓度表现为协同作用,高浓度表现为拮抗作用.暴露96 h后,Cd2+与S-异丙甲草胺单独及联合作用下,随有毒物质浓度升高,斜生栅藻总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SOD酶活性先激活后抑制,细胞膜通透性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