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35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74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51.
降雨入渗诱发斜坡失稳的物理模型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雨是诱发斜坡失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触发因素和动力来源。基于降雨入渗诱发斜坡失稳的物理过程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是评价降雨型滑坡的有效方法。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按照降雨入渗模型和斜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不同,将常用的降雨入渗诱发斜坡失稳的物理模型大致分为三大类:Green-Ampt入渗模型与无限边坡稳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模型(Ⅰ类)、Richard入渗理论与无限边坡稳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模型(Ⅱ类)、其他水文模型与边坡稳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模型(Ⅲ类),并对各种物理模型的假设条件、优缺点和适用性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归纳和总结,以期为实践中降雨滑坡评价模型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2.
为了解决建筑施工临边防护问题,有效预防事故发生,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临边防护中存在的主要缺陷类型,明确了踢脚板、密目网、牢固性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及产生原因,基于主要因素设计了“定型化临边防护”方案,并进行了效果实证,通过前后对比,设计方案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3.
边流效应对固定床吸附容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甲苯气体为例,低浓度有机污染物在活性炭固定床吸附器内受边流效应影响的吸附过程。结果表明,由于边流效应影响,吸附床层死层增加,吸附容量减少,对直径0.36m,高径比为2.5的固定床,固定床甲苯吸附量损失可达1.78kg,吸附层高度损失0.12m。  相似文献   
154.
国内外在研究滚石碰撞问题时多将碰撞目标假设为弹塑性体,从而推导出恢复系数计算公式。但是对于散粒体斜坡,由于具有结构松散、高压缩、低黏结力等物理力学特性,如果将其完全考虑为弹塑性体,那么低估了其自身的耗能潜力。为此,我们考虑了松散介质的孔隙压密特征,改进提出了散粒体斜坡上滚石法向碰撞恢复系数的计算式,并探讨了滚石碰撞再回弹的临界条件。同时以西藏昌都察达隧道进口散粒体斜坡为算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5 种影响因素下滚石法向碰撞恢复系数变化规律,并与改进公式、已有相关公式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公式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吻合,优于假设为弹塑性体的公式计算值。研究思路及成果可为类似区域性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5.
九寨沟“8·8”地震后发育大量的土质斜坡崩滑灾害,这一类型的崩滑斜坡坡体较为破碎,厚度较小。传统的传递系数法计算模型应用于这类崩滑斜坡稳定性计算时,存在将边坡整体计算及不能反映局部崩滑稳定性的问题。将崩滑斜坡破碎程度分为:极度破碎、高度破碎、中度破碎、轻度破碎以及不破碎,基于传递系数法,考虑了坡体的 5种破碎程度,对滑坡稳定性系数以及推力大小计算模型进行改进。并以九寨沟县热西寨老电站对面崩滑为例,对比了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结果表明:分块差异稳定性计算模型比传统计算方法得出来的数值更符合实际情况,即分块法计算每个滑块稳定性存在差异,有的在极端工况下处于欠稳定,有的处于不稳定状态。基于分块法差异计算结果,得出了崩滑斜坡的分块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156.
模型试验研究碎石土斜坡优先流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自制的试验装置,模拟天然降雨过程,研究碎石土斜坡优先流的形成机理以及优先流对碎石土斜坡地下径流的影响,为揭示降雨诱发碎石土斜坡变形破坏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研究了颗粒组成结构、降雨历程、地下水、干缩、冻融交替等因素对碎石土斜坡优先流的影响,以及优先流对碎石土颗粒组成结构、碎石土斜坡地下径流的影响,揭示碎石土斜坡优先流的形成机理。通过染色示踪试验,揭示了碎石土斜坡优先流的形态和分布特征,为碎石土斜坡优先流的进一步量化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7.
在顺层岩质斜坡下覆岩层中进行采煤活动极易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运用UDEC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近距离煤层群重复开采对其上覆顺层岩质斜坡变形破坏的动态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重复开采导致斜坡的滑移范围扩大,坡面附近的下沉位移明显增加,且超过采高,同时坡肩附近的水平位移加剧,超过单层开采时的2倍;2)采动斜坡裂缝具有明显的动态阶段性发育特征,单层采动时坡面中下部临时性裂缝发育过程为“积累—产生—扩展—缩小闭合”,坡面上部及坡顶未贯通至滑面的裂缝发育过程为“积累—产生—扩展—稳定”;3)在重复采动影响下,部分临时性裂缝和未贯通裂缝均开始活化,其发育过程为“活化—扩展—稳定”,最终转化为永久性裂缝,同时坡体内出现离层,横向裂缝显著增多,坡表产生更多细小开口的裂缝群;4)重复采动不仅会导致新裂缝的产生,也会加剧横向裂缝的产生和扩展,使得坡体更加破碎,稳定性逐步降低。研究成果为采动顺层岩质斜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奠定基础,为采动顺层岩质斜坡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