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2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446篇
安全科学   157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167篇
综合类   1233篇
基础理论   240篇
污染及防治   144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42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
环境道德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一个十分紧迫的新课题,论述了环境道德建设的历史必然性、与市场经济建设的关系,提出了环境道德建设的原则与途径。  相似文献   
52.
贵州西南地区慢性铊中毒途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铊中毒区土壤、植物中铊含量均很高,铊中毒途径主要是食用高铊蔬菜,进入人体长期积累,导致慢性铊中毒。  相似文献   
53.
分析了冶金矿山推行清洁生产的重要意义,并对冶金矿山生产全过程控制(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和审计、组织和实施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4.
本文分析了近几十年沙德格地区环境氟污染状况,研究了氟污染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和草原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减轻氟污染的对策措施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55.
主要对紫木凼金矿区CN- 、As、Hg、Pb、Zn五个污染项目进行了趋势分析和污染预测。氰化物虽然是剧毒污染物 ,但它具有很强的自净降解作用 ,对矿区的污染影响不大 ,只是对于废液池的清洗外排必须先治理后排放。建立了As、Hg、Pb、Zn在各个污染途径中的定量分配模式。该模式表明 ,开采过程中As、Hg、Pb的大部分 ( 64 %以上 )进入废液池外排 ,其余的进入矿渣。在此基础上 ,对这些元素从 1 989年到 2 0 0 0年的开采总量、进入废液、土壤、积水坑的分量进行了计算 ,并给出了在堆场下伏粘土中各元素的饱和吸附量和开始外排的时间。  相似文献   
56.
中国南方主要防火树种的防火特性及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采用多目标决策法对我国南方的主要防火树种进行初步筛选。在此基础上,以易燃的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马尾松(Pinusmassoniana)为对照,对其代表性树种---木荷(Schimasuperba)、火力楠(Micheliamacclurei)、细柄阿丁枫(Altingiagracilipes)等的防火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防火树种具有着火温度高、水分含量高,且析出速率快、活化能高、挥发分发热量低等特点。主成分分析表明,树叶的着火温度、含水率、水分析出速率、活化能及挥发分发热量等可作为判断树种防火性能优劣的主要指标,而苯-乙醇抽取物和粗灰分含量等可作为辅助性判断指标。文章最后提出了主要防火树种的开发利用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57.
汞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汞在水稻体内的富集随土壤污染程度增高而加大,呈直线相关关系。各部位对汞的吸收量呈现根〉杆〉米,其比率为:167:7.5:1。汞从稻根向稻杆、稻米的转移率分别为:20.78%、4.59%,汞的土壤临界含量为:5.9ppm。  相似文献   
58.
 通过两季马铃薯大田试验,研究了嗪草酮在灌溉沙壤土中的消失和移动情况。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嗪草酮施用后最初7~15天内其含量急剧降低,此后随时间推移降低幅度平缓,1993年和1994年试验结束时的残留量分别为5.9μg/kg和2.3μg/kg。两年共采集的379个土样(分布在15~75cm各土层)中只有5个检测到有嗪草酮。1994年大田135cm土层处的水样中,嗪草酮的检测率高达66%,检测浓度范围为0.06~15.85μg/kg,平均浓度为1.94μg/kg。相比较,嗪草酮在大田试验中的消失速率远大于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59.
60.
介绍了电脉冲对粉体成形的原理。从电迁移和电脉冲作用下的非平衡相变讨论了粉体成形的机理 ,为块状纳米材料的制备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