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48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350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77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两级氧化法处理油田压裂返排液。在次氯酸钠、次氯酸钙、过氧化氢、高锰酸钾4种氧化剂中,次氯酸钠的氧化效果最好。以次氯酸钠作为一级氧化剂,进行一级氧化处理;再分别采用次氯酸钙、过氧化氢、高锰酸钾进行二级氧化处理。在次氯酸钠加入量为40mL/L、一级氧化反应时间为30min、二级氧化反应时间为30min、初始废水COD为3976mg/L的条件下,二级氧化剂过氧化氢、次氯酸钙、高锰酸钾的最佳加入量分别为80,40,40mL/L,对应的COD去除率分别为82.60%,71.50%,83.50%。  相似文献   
102.
随着遥感数据源的不断丰富,遥感技术不断提高,可以解决越来越多的水环境问题。指出了当前水生态环境管理方面的主要需求,结合目前遥感技术的发展,对国内外的水环境遥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湖泊富营养化监测与评估、核电站温排水遥感监测及城市黑臭水体遥感监测为案例,具体阐述遥感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成效。未来水生态环境管理发展趋势将以水污染防治为主向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并重发展。基于此趋势,提出遥感在水生态修复的应用潜力,利于更多地方部门积极有效应用遥感技术,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3.
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要务,而城市黑臭水体是危害城市居民生产生活和身心健康的重要污染源。该研究以长江经济带城市黑臭水体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GIS技术与地理探测器方法,识别其空间特征及分布规律,探究不同因子对黑臭水体空间格局的影响差异并提出整治建议。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城市黑臭水体空间分布呈凝聚型分布,且空间分异较为明显。核密度表现为多单核中心独立、次级中心带状及零星分布特征。(2)黑臭水体重心位置处在湖北和湖南省中部城市区域,其系统具有明显无标度区,分形特征显著,空间结构复杂性强。(3)不同类型黑臭水体均属正值空间相关性,呈"上游冷、中下游热"的冷热点区差异格局。(4)空间结构的地理探测影响因素在全域范围内贡献力不明显,分区影响因子匹配凸出。工业废水排放量、居民生活用水量、排水管道长度等是显著影响因素。建议应从严守生态规矩、建立黑臭水体治理体制机制、完善识别评定技术标准体系、创新实践整治、丰富理论研究等方面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消除。  相似文献   
104.
胍胶压裂返排液具有高黏度、难固液分离的特征。强化该类废液的固液分离效果是开展深度处理的前提,去除废液中泥砂、岩屑、胍胶残渣等颗粒物,可确保处理后水水质达到再利用要求。通过室内试验得出影响该类废液固液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废液黏度、颗粒物密度、粒径及混凝效果,并就延时混凝技术强化固液分离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延时混凝形成的絮体粒径较常规絮凝物增加0.7~1.8 mm,絮凝物沉淀速率由常规的18 mm/s增加至25 mm/s,该试验研究为胍胶压裂返排液处理设备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5.
根据返排液普遍的水质条件,讨论反渗透、低温多效蒸发和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三种脱盐技术,并从热力学的角度分析比较了三种工艺的效率,得出三种工艺处理不同矿化度水质的理论能耗大小。结合实际应用情况,为页岩气开发过程中返排液处理外排的脱盐工艺提出了合理建议,脱盐工艺的确定需充分分析水质矿化度,针对高矿化度的水质,热蒸发法在理论上体现更高的脱盐效率。  相似文献   
106.
滏阳河衡水市区段严重的黑臭污染给两岸的居民造成了工作、生活舒适性的威胁, 严重破坏了周围的环境景观.本研究采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以滏阳河衡水市区段沿岸人口较稠密的21个居民区为调查对象,运用调查问卷调查居民对滏阳河环境改善的支付意愿.研究结果表明:衡水市居民为改善滏阳河水体黑臭的平均支付意愿是 66.82元/(户·年),全市总支付意愿是633.8万元/年,说明全市人民对滏阳河的治理需求还是非常迫切的.  相似文献   
107.
沼泽红假单胞菌W12对活性黑5的厌氧脱色和降解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处理印染废水的厌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 MBBR)中分离到一株具有高效脱色活性的沼泽红假单胞菌W12。经实验确定W12对活性黑5(reactive black 5,RB5)脱色的适宜条件为:pH<10;有光照;谷氨酸盐或乳酸盐作为碳源,当乳酸钠为碳源时浓度应>500 mg/L;盐度不超过5%;RB5浓度不大于700 mg/L。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结果表明,RB5的脱色和降解过程生成芳香胺类化合物,这些中间产物可进一步降解。此外发现,RB5诱导生成的胞外代谢物能提高W12的脱色活性。  相似文献   
108.
废水臭氧接触反应装置的传质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臭氧氧化消毒由于具有优良特性而常用于各种给水和废水处理工艺之中,本文概括和总结了常见的臭氧接触反应装置的运行特点,并根据化学反应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对臭氧接触反应装置的传质过程进行了分析,依据Fick定律和双膜理论,测试和比较了不同孔径的微孔扩散器的总传质系数,对臭氧接触反应装置的工作效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9.
改性PAC的制备及其对染料废水脱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用改性絮凝剂对酸性黑210#进行脱色,研究了在改性PAC(引入SO42-)中加入了PAM,改进其絮凝性能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改性过程中,改性PAC和PAM的最佳比是240:1,适宜的改性时间和改性温度分别是2 h和50℃.改性产品与市售聚合氯化铝相比,可在较少的投加量时达到较高的脱色率.  相似文献   
110.
分析探讨了水中DBPs的重要先质-腐殖酸的臭氧机理。采用O3氧化物为生物预处理,可以提高腐殖酸的生物降解能力。实验研究表明O3氧化+生物流化床组合工艺下HA的UV-250和CODMn的去除率与单独生物相比,预臭氧化水中有机物生物解能力可提高3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