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0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600篇
安全科学   64篇
废物处理   137篇
环保管理   63篇
综合类   1102篇
基础理论   183篇
污染及防治   266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污泥硫酸盐还原菌(SRB)与硫化氢释放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根据污泥低温干化工艺的特点,通过模拟试验,深入研究了不同类型污泥硫化氢在不同状态下的释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同时,通过培养法,分析了不同类型污泥中SRB的生活量和活性及其与硫化氢释放量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污泥SRB的生活量越大、活性越强,硫化氢释放量就越大;中偏酸性污泥硫化氢的释放量大于碱性污泥,碱性污泥不仅能够中和硫化氢,而且可以抑制SRB的生长,减少因微生物作用而产生的硫化氢;污泥硫化氢释放量随干化温度的增高而增加,硫化氢的最大释放量发生在污泥干化的前期.上述研究结果为污泥干化过程中有效地控制硫化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Although considerable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on nitrate reduction by zero-valent iron powder (Fe0), these studies were mostly operated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with invariable pH that was unsuitable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Without reaction conditions (dissolved oxygen or reaction pH) control, this work aimed at subjecting the kinetics of denitrification by microscale Fe0 (160–200 mesh) to analysi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nitrification of nitrate and the composition of iron reductive products c...  相似文献   
993.
Microorganism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moving pollutants from constructed wetlands. We investigated the microbial characteristics in a novel integrated vertical-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IVCW), which has been in operation in Wuhan, China since 1998. We used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LFA) and amoA gene to analyze the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within the IVCW. PLFA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amount of bacterial PLF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ungal PLFA, but the total microbial biomass represented by PLFA index was low in the system. Microbial spatial distribution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bacterial (both G+ and G) and fungal biomass in the surface than in the subsurface layers. The ratios of monounsaturated to branched PLFA demonstrated that an anaerobic layer sandwiched by two aerobic layers existed in the IVCW, consistent with the redox potential results. Analysis of the amoA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Nitrosomonas-like sequences in the surface substrate of the downflow chamber and apparent diversities of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in the system.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microorganisms, despite their relatively low biomass, have inhabited the IVCW, and the results will offer some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microbe to system designers and managers.  相似文献   
994.
小分子有机碳对土壤中六氯苯厌氧降解及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翠英  余贵芬  蒋新  王涛 《环境科学》2008,29(5):1418-1424
采用密封培养瓶装置,研究了红壤性水稻土和乌栅土在添加乙酸、葡萄糖、柠檬酸时六氯苯(HCB)的厌氧降解行为,同时分析了土壤pH变化、碳源转化过程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释放及六氯苯的挥发.结果表明,8周内红壤性水稻土中HCB减少了约20%~44%,加入乙酸抑制HCB的降解,表明低pH条件不利于脱氯反应,加入葡萄糖和柠檬酸在前期抑制后期则促进HCB的降解;乌栅土中HCB减少了约21%~23%,加入小分子有机质对其降解没有明显的效果;六氯苯降解的主要产物为五氯苯(PCB),最终检测到红壤性水稻土中PCB为23~96 μg/kg,乌栅土中为64~92 μg/kg; HCB的降解与CH4和CO2的释放量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的相关性;2种土壤中,外加小分子有机碳均减少了HCB的挥发作用,且红壤性水稻土中HCB的挥发比乌栅土中更强,表明土壤有机质是影响HCB挥发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95.
蒽醌染料中间体催化强化偶氮染料生物脱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苏妍彦  王竞  周集体  吕红  李丽华 《环境科学》2008,29(7):1986-1991
考察了醌还原菌群利用6种蒽醌染料中间体对偶氮染料生物脱色的催化强化作用.结果表明,溴氨酸(1-氨基-4-溴蒽醌-2-磺酸, BAA)的催化强化效果最好;游离态菌群以BAA作为氧化还原介体可催化强化多种偶氮染料的生物脱色,其中对酸性大红3R脱色的适宜条件为pH 6~9之间;外加葡萄糖浓度400~600 mg/L;BAA浓度19~34.2 mg/L,染料起始浓度≤900 mg/L.在此条件下,最大脱色率约为95%、达到最大脱色率的时间<7 h.同时发现,投加氧化还原介体BAA浓度为38~57mg/L时,固定化菌群降解酸性大红3R(180 mg/L)的最大脱色率在14 h内达到93%;在不补加BAA的情况下,固定化菌群经7次循环使用后,脱色率仍保持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996.
渗滤液污染羽中氧化还原带的动态发展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军  赵勇胜  张伟红 《环境科学》2008,29(7):1942-1947
通过砂箱模拟实验研究了垃圾渗滤液污染羽中氧化还原带的动态发展和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污染程度的加重,各氧化还原带不断向前推移,产甲烷带/硫酸盐还原带的范围不断扩大,随后出现惰性区.在氧化还原带的整个演化过程中,各带中TOC、硫化物、NH 4 -N、HC03-3、CO2和Fe2 等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随离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而降低;NO-3和DO等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小,随离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而升高;SO2-4的浓度则随时间的推移先减小而后增加,随离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而且,随着污染程度的加重,沉积物中Fe3 含量降低, TOC含量升高.在氧还原带、硝酸盐还原带、铁还原带和产甲烷带/硫酸盐还原带沉积物中, Fe3 由占OXC的70.5%分别减小为56.3%、41%、28.3%和15%;TOC由占RDC的98.7%分别升高为102.0%、107.0%、142.9%和162.1%;Fe2 主要以PeS和FeCO3,沉淀形式沉积下来,分别占总Fe2 的80.6%、175.6%、377.7%和555.1%.  相似文献   
997.
克劳尔法生产海绵钛的还原蒸馏是一个高能耗过程。在对其工艺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并提出以导热系数更低的硅酸铝耐火纤维模块全面代替传统的石棉板、保温砖、耐火砖等作为保温层的解决方案,实现海绵钛还原蒸馏加热炉的高效节能。  相似文献   
998.
我国氮氧化物(NOx)减排任重道远,水泥行业是第3排放大户,江苏科行集团和清华大学承担了水泥窑炉脱硝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解决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技术在水泥窑炉应用的关键问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NCR脱硝成套技术.SNCR工艺被认为是目前可用于水泥工业回转窑上的最好技术,水泥窑炉SNCR工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SNCR系统烟气脱硝过程是由4个基本过程完成,影响SNCR脱硝效率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区间、停留时间、氨氮比.水泥窑SNCR脱硝难点在于环境,气氛对钙基颗粒的作用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9.
湿地土壤Fe与N耦合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尹晓敏  吕宪国  姜明  邹元春 《环境科学》2010,31(9):2254-2259
地球系统的耦合过程研究是目前地球表层系统地理过程研究的重点内容,湿地是地球表层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湿地土壤季节性或长期处于积水的厌氧状态,这一厌氧环境中的Fe、N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存在微生物作用下的耦合过程.这种耦合过程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即微生物利用NO 3-氧化Fe2+、利用Fe3+氧化NH 4+以及湿地厌氧土壤中NO 3-对于Fe3+还原的抑制作用.这一耦合过程的研究对于认识湿地中Fe、N的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3个方面综述了湿地土壤Fe与N耦合过程的研究现状.总体看来,目前对于NO 3-氧化Fe2+方面的研究较另外两方面更深入,因此应加强Fe3+氧化NH 4+的微生物机制、Fe与N耦合过程的综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从而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介绍了利用NH3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技术的机理、动力学模拟以及着重介绍了用于SCR过程中的各种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在SCR脱硝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展望了今后脱硝过程中的方向,是进一步探讨各种催化剂的催化机理,从而研究更为合适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