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2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365篇
安全科学   150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93篇
综合类   937篇
基础理论   63篇
污染及防治   212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天津市电力公司建立“天津电网供热机组调峰能力在线监测与辅助决策系统”.本文结合该系统的研究建设,分别对系统建设、数据实时监测、电负荷调峰区间实时计算、次日电负荷可调区间计算等核心内容进行论述,并对系统在首个采暖投运期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92.
土壤和大气中存在较多的氮,但大多以稳定态的有机氮和氮气形式存在,被植物生长利用的可获得性氮素较少。工业革命以来,人口数量剧烈增长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的化石燃料燃烧、化肥施用和畜禽养殖等活动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活性氮,提高了植物可获得性氮水平,并影响到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和碳循环。长期的氮沉降在全球多个地区引起了氮饱和问题,使得全球工业发达地区及其周边陆地生态系统面临退化风险,我国所在的东亚地区逐步成为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第三大氮沉降区。严峻的事实及不断加重的氮沉降污染趋势,迫使我们亟需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开展相关研究。文章综述了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氮饱和研究中采用的多种氮饱和监测指标,涵盖了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植被、水体、气体等多个部分的最新进展。文章还总结了我国氮饱和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期对我国开展氮沉降观测、氮沉降模拟实验及氮沉降控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93.
温州市不同功能区地表径流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温州市城区为例,在多雨季节对商业区、工业区、居民区、交通路面、绿地等五大功能区的降雨径流水质进行了6次采样监测,发现不同功能区地表径流水质差异较大。前10 min初期径流中各功能区COD、TN;商业区和工业区的NH4+-N;商业区、交通路面和工业区TP的平均浓度均劣于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降雨径流中主要污染物浓度逐渐下降,并在30~45 min趋于稳定。对COD而言,由商业区造成的径流年污染负荷最高,达5 763.15 t/a;对SS而言,温州市几个重要工业经济开发区所造成的径流年污染负荷最为严重,达到15 883.67 t/a,居民区次之,达11 804.81 t/a;对NH4+-N而言,由工业区、商业区和居民区所造成的径流污染相对较重,分别在50 t/a左右。地表径流对温瑞塘河的COD贡献较大,达22.88%;而由地表径流所引起的NH4+-N和TP污染对温瑞塘河的污染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994.
针对某市工业源废水中6种重金属污染物产生现状,利用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云南省数据,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计算出各种重金属污染负荷和负荷比,及每个工厂(地区)总的重金属污染负荷和负荷比,对某市工业废水重金属污染源进行评价,利用ARCGIS对该区域重金属产生量进行分析,明确重金属污染源空间分布规律,画出有重金属产生的企业的分布图,各种重金属产生空间分布图,和某市各乡镇的污染负荷等级图。结果表明该地区重金属污染源污染负荷的大小排列顺序是砷>汞>铅>六价铬>铬>镉。各企业的重金属源总污染负荷大小为化工厂>盐化昆明盐矿>盐化厂分厂>蓄电池厂>金属原料加工厂>电源厂>材料厂>废旧电瓶场>铸件厂。某市各镇的重金属污染源污染负荷大小排序为B镇>G镇>D镇>E镇。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大理西湖国家湿地公园所在地洱源县西湖村的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村民生活方式和旅游业的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探索西湖村的生产生活与西湖水体污染的关系,比较得出引起西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畜禽养殖污染物的流失。针对西湖村水污染源的特点,提出修复和保护西湖环境的措施:改变畜禽养殖方式,解决厩肥随地堆放产生的污染;构建成本低和维护简单的村落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系统;建设湿地生态农业和湖滨带乔木-水塘-沟渠生态系统;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以保护促进开发。  相似文献   
996.
采用软性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器和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水力负荷、气水比和有机负荷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膜和生物滤池联用的组合工艺可以大幅提高有机负荷并节能,系统COD,NH4+-N去除率分别稳定在87%,82%以上。  相似文献   
997.
在建立的耦合了污染负荷模拟模块的三峡水库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多个全球气候模式的集合平均模拟结果,采用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将全球气候模式和分布式水文模型耦合,评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三峡库区污染负荷的影响,考虑到研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采用假设情景法,分析了三峡库区污染负荷对不同降水量变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库区总氮和总磷负荷均与降水量成正相关,在降水量增加量相同的情况下,总氮负荷变化比总磷更剧烈,而在降水量减少量相同的情况下,总磷负荷变化比总氮更剧烈.另外,降水变化主要对三峡库区4—8月的污染负荷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98.
有机负荷对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及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玲  刘珊  陈旭 《环境科学》2011,32(7):2030-2035
采用SBR反应器,以厌氧/好氧方式运行,控制SBR反应器内好氧反应时段饱食期溶解氧水平在1.0~2.0 mg/L之间,研究有机负荷对除磷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其除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有机负荷(以COD计)为0.482~0.986 kg/(m^3·d)时,SBR内的污泥为大量絮体状污泥和少量形状规则的颗粒污泥的混合物;当...  相似文献   
999.
植草沟控制道路径流污染效果的现场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黄俊杰  沈庆然  李田 《环境科学》2015,36(6):2109-2115
在合肥市滨湖新区建造了2条不同形式的植草沟,在实际降雨条件下监测2种植草沟的进、出水流量与水质,考察其对道路径流的水质净化和污染负荷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植草输送沟(设施Ⅰ)与干植草沟(设施Ⅱ)均能有效去除径流中的TSS、COD、Pb、Cu、Cd、Zn等污染物,设施Ⅰ对TSS及COD的去除率中值分别为67.1%、46.7%,设施Ⅱ对TSS及COD的去除率中值分别为78.6%、58.6%,设施Ⅱ出水中Pb、Cu、Zn这3种重金属离子浓度均可达到地表水Ⅴ类水的要求;2种植草沟在部分降雨事件出水中均存在氮、磷物质的释放现象;2种植草沟对TP的去除受进水浓度的影响,去除效果随进水浓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设施Ⅰ和设施Ⅱ对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4.7%和45.4%;设施Ⅱ对TSS、COD、TP、TN、NH+4-N、NO-3-N的负荷控制效果优于设施Ⅰ;在土壤渗透性能差、地面坡度小的地区,使用干植草沟可以取得较好的水质控制及污染负荷削减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本研究在柱形SBR反应器中接种市政污水厂活性污泥,以乙酸钠为碳源,考察了逐步提高进水有机负荷(OLR)对好氧颗粒污泥(AGS)形成的影响,并分析了污泥外观形态、微生物活性与胞外聚合物(EPS)组成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当进水OLR在3.20~4.84 kg·(m3·d)-1时,污泥粒径的增长速率最快.更高的OLR将导致絮状污泥的大量出现,需辅以应急性排泥,才能保持AGS在反应器中的主导地位.成熟AGS的污泥浓度(MLSS)、污泥体积指数(SVI30)、平均粒径、沉降速率和比耗氧速率(SOUR)分别达到23.9 g·L-1、20 m L·g-1、1.4 mm、102 m·h-1和50.2 mg·(g·h)-1.污泥颗粒化过程不仅使污泥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也显著增强了微生物活性.在此期间,胞外聚合物中PN、PS含量的变化对生物量累积、颗粒生长表现出良好的响应关系.充分发挥EPS组分的指示功能,将有助于优化现有AGS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