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305篇
安全科学   144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60篇
综合类   774篇
基础理论   119篇
污染及防治   80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曝气生物滤池(BAF)技术集生物降解与固体截留于一体,抗冲击负荷能力强。通过提高滤速,可以增加处理容量并节省空间与成本。综述进水负荷对BAF中生物膜形成、生物的空间分布、生物量、生物活性等方面的影响,指出今后的发展应集中于研究生物膜的特点、稳定高效的运行方式及处理效率与反应器微生物特征的相关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992.
运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技术初步研究广州大气矿尘污染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自主研发的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ingle Particle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SPAMS)采用空气动力学透镜、双激光测径系统以及双极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并用其对广州市大气细颗粒物进行在线分析,实现了矿尘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和化学组成的同时检测. 在连续4 d的采样中,共采集到249 057个粒径在0.2~1.2 μm且同时含有正负质谱信息的颗粒物,其中矿尘颗粒物占7.9%. 结果表明:矿尘颗粒物的正离子成分以Ca2+,K+>/sup>,Fe2+和Na+>/sup>为主,同时还含有Li+>/sup>,Mg2+,V>/sup>5+,Ba2+和Ti4+等;负离子成分以NO3->/sup> 和NO2->/sup>为主,另外还含有HSO4->/sup>,SiO3->/sup>和PO3->/sup>等. 在广州市大气细颗粒物中,矿尘贡献不如含碳颗粒物和生物质燃烧颗粒物,且在矿尘颗粒物中贡献较大的几类(如含钙、含铁、含钠钾颗粒物等)大多是老化的成分.   相似文献   
993.
湖泊沉积柱中的高溴联苯醚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C/MS方法分析了5个内陆湖泊(巢湖、滇池、红枫湖、青海湖和四海龙湾)钻孔沉积物中HB-PBDEs(高溴联苯醚,包括九溴和十溴的联苯醚)的垂直分布状况,并对它们的组成特征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5个内陆湖泊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归一化后的w(ΣHB-PBDEs)为17.5~977.9 ng/g,其中滇池、红枫湖和巢湖HB-PBDEs的污染相对较为严重;与国内外其他研究相比,我国内陆湖泊沉积物中BDE-209的污染状况相对较轻.沉积物中HB-PBDEs的组成特征显示,BDE-209不但在大气传输过程中发生了明显降解,而且在进入湖泊沉积物后也发生了明显降解.由于BDE-209在不同环境介质中都可发生降解,并且降解产物为毒性更大的低溴代单体,因此进一步研究BDE-209在环境中的降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采用脉冲进水缺好氧交替工艺(SAOSBR)处理低C/N实际生活污水,考察了短程脱氮对于低碳源生活污水同步脱氮除磷效果的强化作用,并分析了短程脱氮强化生物除磷的机理.结果表明,通过短时的饥饿处理配合缺好氧交替的运行方式实现了系统的短程硝化,亚硝酸盐积累率稳定在95%以上.短程的实现还强化了系统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总氮和磷的平均去除率相比于全程脱氮过程分别提高了约6%和36%.分析表明短程强化生物除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残留的NO2-对聚磷菌厌氧释磷的影响较小.静态试验也证实,在碳源不足的条件下,以NO2-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作用相比于NO3-可以减弱反硝化菌与聚磷菌之间的碳源竞争,从而提高聚磷菌的厌氧释磷量和聚羟基烷酸(PHA)的合成量.因此,在处理低C/N生活污水时,短程脱氮的实现更有利于系统的生物除磷.  相似文献   
995.
采集湖南株洲某冶炼厂周边的土壤进行水泥烧制实验,结果表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其化学组成与普通黏土类似,可以代替水泥窑硅质原料。素土在100~900℃持续加热60 min后,挥发高峰为300℃以上,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重金属在残渣中的含量逐步减少,可以直接进入配料系统。添加污染土后烧制的水泥熟料,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符合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的要求。添加污染土后,水泥熟料中的f-Ca O含量降低,说明添加重金属含量较高的污染土有助于熟料烧成。  相似文献   
996.
洞庭湖出入湖污染物通量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2010年洞庭湖主要出入湖断面水质、水量监测数据,估算洞庭湖四水(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和三口(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入湖及城陵矶出湖的污染物通量,分析洞庭湖出入湖污染物通量随时间的变化及空间来源组成. 结果表明,2010年洞庭湖经由四水和三口CODMn、NH4+-N、TP入湖通量分别为44.47×104、67.49×103、15.03×103 t,城陵矶出湖通量分别为73.69×104、82.46×103、21.88×103 t. 时间分布上,受水情的影响,洞庭湖污染物入湖通量在年内分配不均,最高值出现在6—7月,三口输入的污染物通量变化与三峡水库下泄流量呈较显著相关;空间分布上,入湖污染负荷主要来源于四水水系(占总入湖污染负荷的82.82%~87.54%),湘江和沅江贡献较大,长江三口入湖量仅占12.46%~17.18%. 此外,与1999—2002年(三峡水库运行前)相比,2010年(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三口来水量减少了约1/3,经由三口输入的CODMn、NH4+-N、TP入湖通量减少了49.27%~53.19%,但该变化特征仍需进一步论证. 除入湖河流外,洞庭湖区间径流及湖面受纳降水虽然亦同步影响洞庭湖污染物输入,但该部分污染物通量贡献相对较小. 洞庭湖的污染物控制仍应以强化主要入湖河流输入通量控制为主,并重点兼顾湖区面源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997.
底栖藻类的磷滞留作用是影响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磷循环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究浅水湖泊沿岸带不同规模围隔中底栖藻类滞留磷的潜力及磷的组成形态,应用连续提取法测定了东湖不同围隔及大湖水体(对照)中底栖藻垫的磷含量及其赋存形态.试验期间(一年),所有样点底栖藻垫的无机磷占总磷的百分比例(质量分数)均大于60%,是底栖藻垫中磷的主要存在形态;而无机磷主要由钙磷和铁/铝磷组成,其中围隔底栖藻垫的钙磷含量比对照高,但铁/铝磷含量低于对照.各样点藻垫有机磷占总磷的百分比例相对较低.各样点底栖藻垫的总磷浓度均在秋季达到最高,大于5 200μg/g(DW),不同季节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对照底栖藻垫的总磷浓度均值(4 983μg/g,DW)高于大、小围隔.综合分析表明,围隔中底栖藻垫滞留的磷及其赋存形态更有利于浅水高营养化湖泊沉水植物的恢复.  相似文献   
998.
在中国东南部的全尺度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开展2年的植物多样性实验,以研究植物多样性(包括植物物种丰富度和植物组成)对群落生产力与多样性效应(即互补效应、选择效应和净多样性效应)的影响及其产生机制。结果表明,2007年物种丰富度与群落生产力呈线形正相关,而2008年显著的单峰格局,其关系式为:y=-0.213x2+3.455x+15.192(R=0.215)。2008年物种丰富度与互补效应呈显著地线形负相关,而2007年呈单峰格局,其关系式为:y=-0.389x2+6.974x-10.707(R=0.247),而且2007年与2008年的互补效应与生产力都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互补效应对生产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然而,2007年与2008年物种丰富度与选择效应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且选择效应与群落生产力之间也没有显著相关性,表明选择效应对生产力的提高作用不显著。2007年与2008年中物种组成对生产力、互补效应、选择效应与净多样性效应均有显著影响,说明人工湿地的植物配置对其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尤为重要。2008年物种丰富度与净多样性效应呈极显著地线形负相关,而2007年呈显著单峰格局,其关系式为:y=-0.329 x2+5.968 x-12.659(R=0.234),这种趋势主要是由于植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影响因素(如物种的竞争力和生态位)在2年中有所变化。同时,2007年与2008年的多样性净效应与生产力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生产力与多样性净效应的变化趋势是同步的。与抽样效应假说不同的是,本实验中单种最高产物种(芦竹)在混种时没有表现出高产,主要是由于生长的分配、资源的竞争力与环境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999.
焦化废水A~2/O处理过程中的组成和毒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化废水中含有大量毒性物质,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本文以实验室构建的A2/O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考察废水处理过程化学成分和急性毒性的变化。采用紫外扫描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考察了处理系统各阶段出水的物质组分,并采用固相萃取和超滤膜分离等手段对水样各组分的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芳香族物质等毒物的去除,焦化废水的急性生物毒性在该处理系统中被逐步削减,最终出水的毒性当量仅为原水的28%;不同组分的生物毒性测试结果显示,废水水样的强极性和中等极性有机组分贡献了绝大部分的毒性当量,而这些物质主要在缺氧段及好氧段被削减;结合三维荧光光谱的分析结果,可推断焦化废水中一类很难在A2/O处理系统中被完全去除的芳香族蛋白质类似物(Ⅱ区)很可能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是构成出水毒性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1000.
正2014年7月31日来源:《毒理学评论》由来自政府机构、行业、大学和非政府组织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发布了一项叫作RISK21的"21世纪人类健康风险评估路线图"。RISK21计划由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健康与环境科学学会协调,可能将风险传达的范围扩大到专业技术知识以外。该计划首先专注于暴露评估,并概述了很多旨在最优化信息和试验资源的数据收集步骤。此外,它还描述了如何以最有效方式绘制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